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近端胫神经的肌支情况进行解剖学测量,探讨胫神经肌支转位治疗腓总神经高位损伤或长段损伤的手术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中性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近端各肌支的长度、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至腓骨小头平面的距离(位置)及至腓骨颈的距离;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腓深、腓浅两部分,测量腓总神经可分离的最大长度以及腓深神经的直径.将腓深神经于分离的最高点处切断并模拟移位,观察胫神经肌支与腓深神经无张力缝合的可行性.结果 胫神经近端主要肌支有比目鱼肌支、腓肠肌外侧头支和腓肠肌内侧头支,其长度分别为(53.2±9.9)、(36.3±9.6)和(44.7±8.6) mm;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最大长度为(59.3±7.2) mm;分离后,所有标本的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外侧头支以及21侧(91.3%)标本的腓肠肌内侧头支均可直接与腓深神经无张力地吻合.结论 膜内分离腓总神经后,胫神经肌支转位治疗腓总神经长段损伤或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各肌支的长度和直径,比目鱼肌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2.
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走向外下,绕腓骨颈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由于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最浅,且较固定,易受卡压,造成神经损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仅就我院1996年~2000年收治的资料相对完整的32例腓总神经卡压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腓总神经自窝上角处坐骨神经分出后 ,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向外下行 ,至腓骨颈外侧 ,穿过腓骨长肌至腓骨颈的前面 ,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 ,也是小腿和足背的主要感觉神经 ,腓总神经主干损伤后主要表现为 :足不能背屈 ,不能外翻 ,不能伸趾 ,可呈“马蹄内翻足”。小腿前外侧 ,足背 ,足趾的皮肤感觉障碍。本文就 2例腓总神经卡压引起小腿疼痛的易忽略因素 ,进行报道。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女 ,47岁。因长时间站立 ,或行走后左小腿下段疼痛 ,同时向足背 ,趾放射。休息式按摩后疼痛减轻 ,来我院就诊。查左小腿上部外侧有一局限固定压痛点 ,左足…  相似文献   

4.
腓浅神经解剖学观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浅神经皮支遭受卡压引起足背区麻木疼痛等不适称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1],采用针法微型手术松解被卡压的神经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为了提高小针刀疗法的疗效,避免手术损伤,我们于2007年2月对30具(60侧)成人小腿标本进行了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1材料采用经10%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30具(男22具,女8具),共计60侧。2方法下肢外观无损伤及畸形,解剖观测腓浅神经的有关数据,然后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所测数据用-x±s表示,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腓浅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经过腓骨外侧时发出,经腓骨与腓骨长肌之间向下向前,继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并浅出,向下即行于腓骨短肌与前筋膜隔之间,于小腿前外侧下部穿深筋膜浅出。浅出处的皮神经横径为24±0.3mm;腓浅神经浅出后在踝关节前上方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别分布于踝前区及足背外侧区等部。2腓浅神经皮支浅出处的解剖学观测见表1。腓浅神经的分支处位于内外踝连线的近侧者为80.0%(48侧),其距离为23.2±19.1mm;位于内外踝连线的远侧者为5.0%...  相似文献   

5.
针刀治疗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标本观测和尸体解剖相结合的方法 ,为针刀治疗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果 :50侧腓骨标本中 ,52 %腓骨下端骨前嵴锐利 ;腓浅神经 3 0 %越腓骨下端骨前嵴后浅出深筋膜 ;腓浅神经皮支浅出深筋膜处位于外踝上方约 92 .0± 1 0 .5mm。提示腓骨下端骨前嵴与深筋膜或伸肌支持带是对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针刀在腓浅神经皮支浅出处松解深筋膜 ,可有效解除其卡压症。  相似文献   

6.
腓总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胭窝至腓骨颈段,受各种因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94年以来,笔者收治9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2001~2007年我院骨科治疗腓总神经嵌压综合征9例,取得满意疗效。该病的发生与腓总神经胭窝至腓骨颈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病因为膝关节急剧屈曲下蹲位劳动使腓总神经反复受损伤和局部赘生物压迫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胫前肌、腓骨长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肌力减退或麻痹,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麻木,感觉丧失。早期可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手术探查。对于局部赘生物者,应将其切除,进行神经松解。  相似文献   

8.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是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受到各种原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坐位“翘二郎腿”引起的姿势性腓总神经受压二年来共诊治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3例胫腓骨骨折致上胫腓关节迟发性脱位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结合文献分析了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认为腓骨完整,或骨折已穿针内固定的胫骨不稳定骨折或胫骨缺损迟发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前提:肌肉纤维化、瘢痕挛缩、过早负重等可载小腿纵向挤压力增加,是脱位的主要原因,腓总神经麻痹与其局部被固定有关。膝外侧疼痛和明显的骨性突出是常见脱位症状和体征。主张切除腓骨小头,酌情松解腓总神秘。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了3例胫腓骨骨折致上胫腓关节迟发性脱位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结合文献分析了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认为腓骨完整,或骨折已穿针内固定的胫骨不稳定骨折或胫骨缺损是迟发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前提;肌肉纤维化、癜痕挛缩、过早负重等可致小腿纵向挤压力增加,是脱位的主要原因.腓总神经麻痹与其局部被固定有关。膝外侧疼痛和明显的骨性突出是常见脱位症状和体征.主张切除腓骨小头,酌情松解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11.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方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然后形成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并分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中间皮神经,分布于2、3、4、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支配胫骨前肌、(?)长伸肌、(?)短伸肌和趾外侧伸肌,并分出皮支到1、2趾间背侧。腓总神经在腓骨上部位表浅,易受撞击、挤压、压迫、冷冻等  相似文献   

12.
腓骨颈骨折并腓总神经损伤临床不难诊断,而暂时性腓总神经麻痹症以往认识不足,且本病预后较好,未引起重视,有时诊断较困难,如延误诊治可发生足下垂,影响关节功能,近5年来我们收治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手术时腓浅神经运动支的安全性.方法:对60 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小腿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腓浅神经走行及各肌支的分出点和穿入点的位置,定位采用以腓骨小头和外踝间进行八分法;测量分出点和穿入点与腓骨小头的距离等数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腓浅神经腓骨长肌第一、二肌支(玉型)穿出点均在-区间,穿入点均在三区间;腓浅神经腓骨短肌肌支穿出点均在三区间,而穿入点70%在四区间,30%在五区间;所有肌支由腓浅神经发出后均向后腓侧进入肌腹;腓骨短肌肌支分出点距腓骨小头90. 4依23. 5mm(44. 3~136. 5mm).结论:近侧蒂皮瓣的轴点和远侧蒂皮瓣的近端均应在腓骨短肌肌支分出点之下(腓骨小头下44. 3~136. 5mm,3 区),切取皮瓣时从前往后游离较好.  相似文献   

14.
陈锦钊 《广东医学》2002,23(9):890-890
腓总神经麻痹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常见原因为腓骨颈周围囊肿、骨折、骨质增生、石膏边缘压迫等。但踝关节扭伤致腓总神经麻痹并非罕见,我们1987~1999年共收治13例踝关节扭伤致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6岁,因左下肢无力,跛行20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左下肢跛行,左足下垂,足背屈不能。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左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及足背踝关节处选两个刺激点,记录趾短伸肌,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未测出,相应右(健)侧为50m/s,波幅28mv。治疗:行保守治疗2个月,效果不明显,复查神经传导速度仍未测出波形,手术探查发现:腓骨长肌纤维弓水肿、增厚,与腓总神经粘连,腓总神  相似文献   

16.
腓总神经(PN)损伤,常发生在腓骨小头骨折后骨茬刺伤,夹板、石膏或重病人下肢外旋位长期卧床压伤,也有手术误伤[1]。但是,下蹲姿势训练引起腓总神经麻痹(PCPN),极少有人报道,近两年来作者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6例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因恶性肿瘤截肢,1例术后6个月肌力达4级以上,4例功能完全恢复。此病病程持久者常导致患肢感觉运动障碍,且功能损害较大。掌握腓总神经在腓骨头部穿过骨一筋膜管的局部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结合病史和X线检查可确诊,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陆国云  肖佛义 《中外医疗》2014,33(6):179-18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4例以腓骨小头上一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rrd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36具(男32,女4)成年国人尸体上对腓浅神经的起源、走行、及腓浅神经的主干、及其分支的长度、宽度、厚度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腓浅神经是理想的皮神经供体。  相似文献   

20.
腓总神经于腘窝沿股二头肌内缘斜行外下,经腓骨长肌两头之间绕腓骨颈,即分为腓浅、深神经。前者于腓骨长、短肌间下行,小腿下1/3穿出深筋膜至足背内侧和中间。后者于趾长伸肌和胫前肌间,贴骨间膜下降,与胫前动、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