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室速,约占室速的1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根据室速的来源可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RVT大部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ILVT则为起源于左室间隔面。与器质性心脏病不同,IVT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我院1999-2004年13例IVT的RFCA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行消融治疗,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消融方法及消融结果。方法: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11-58岁。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在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消融能量为15-40W,即刻消融成功标准为放电后10s内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消融后以消融前的条件反复诱发并同时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室性心动过速不能诱发,随访成功标准为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果:27例患者起源右室流出道11例。右室游离壁2例,右室心尖部1例,左室后间隔区12例。右室流出道并左室后间隔区双部位室性心动过速1例。即刻消融成功26例。成功率96.3%。随访3月-4a。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半月,2月及5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且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可以作为有效消融指标。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疗效。 方法:5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4 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 结果: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和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1 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好转。4 例成功患者随访4~28 个月无复发,1 例好转患者消融后仍有室性早搏,但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高,在体表心电图和影像解剖定位指导下,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的结合是寻找消融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均为左束支阻滞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均无器质性心脏疾病表现,诊断为右室特发性心动过速。2例病人室速时均未描记到碎裂电位,用起搏法标测,于起搏12导联ECG与室这时基本一致处放电,功率设置为30W,试放电次数分别为19次和17次,成功靶点处放电分别为4s和7s时室速终止。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重复右室扫描刺激,不能诱发出心动过速。术中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无任何并发症。术后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2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本文的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是根治RVO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左心室型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性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约占室性心动过速(VT)的10%,目前多采用Marchlinski提出的根据VT时12导联心电图形态特点和VT起源部位分为右室型IVT和左室型IVT。右室型IVT多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左室型IVT多起源于左心室间隔。IVT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不易与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 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0.1g/d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发生于正常心脏的室性心动过速(VT),根据其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左前分支阻滞型特发性室速更为罕见。目前,药物治疗IVT效果欠佳且不能完全根治。近年来,经导管消融根治IVT获得良好效果。我院收治2例多次反复发作的IVT左前分支阻滞型患者。常年应用药物维持治疗效果欠佳。经介绍到上级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术(RECA)根治特发性室速,获得成功。随访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约占全部室速的10%[1],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IVT)的射频消融术(RFCA)较其它起源点IVT的效果更好[2],若能找出简单实用的ECG特征鉴别RVOT-IVT与起源于RVOT以外的IVT很有益处.本文总结分析了29例IVT患者的ECG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offmayer心电图积分法早期鉴别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或室速属于特发性还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所伴发。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40例患者。其中30例室性早搏或者室性心动过速是特发性右室流出道,10例室性早搏或者室性心动过速是ARVC伴发,心电图两位医师按照Hoffmayer心电图积分方法,把40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心电图是窦性心律伴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先用总积分方法分析上述40例患者的Hoffmayer心电图积分,再用单项积分方法分析上述40例患者的Hoffmayer心电图积分,然后跟临床诊断进行对比,最后计算该分析方法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结果:ARVC伴发室早或室速组与特发性室早或室速组的Hoffmayer总积分≥5分、室早或室速的窦性心律胸导联TV1~V3倒置(3分)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特发性和ARVC用Hoffmayer心电图积分≥5分,分别为30例和10例,正确诊断右室特发性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和ARVC患者伴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 0.1g/d 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崔超巍 《中原医刊》2004,31(23):15-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耐受力强,能自行终止,无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良好。总结我院1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探讨其临床及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及电轴改变与电生理检查及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起源点之间进行对照,发现心运过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主波向上,起源点在右室流出道,起源点与心动速过时额面QKS电轴无关;心动过速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起源点与心动过速额面QRS电轴关系密切,电轴左偏直源点在左室间隔电轴右偏起源点在右室侧壁。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速 ,因此也称正常心脏室速。根据起源部位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righ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RVT) ,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 ,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 CA)治疗成功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罗永坚 《广州医药》1994,25(2):13-1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广州市新人民医院(510300)罗永坚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导致休克、心力衰竭或进一步发展为心室颤动,颈后严重,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1962年后报道不断增多,发现室件心动过速患者中约10%...  相似文献   

17.
安源  王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53-45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发生于正常心脏的室性心动过速(VT),根据其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左前分支阻滞型特发性室速更为罕见。目前,药物治疗IVT效果欠佳且不能完全根治,近年来,经导管消融根治IVT获得良好效果。我院收治2例多次反复发作的IVT左前分支阻滞型患者,常年应用药物维持治特发性室速,获得成功,随访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8例IVT的患者,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5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3例,先采用激动标测,然后采用起搏标测,标测到靶点后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一次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加起搏标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及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其他未诱发的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均以起搏与室速(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为靶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RFCA治疗IVT。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93.7%,IVT起源于左室后间隔2例,左室间隔基底部2例,左室游离壁1例,右室心尖部3例,右室流出道中间隔3例、后间隔2例。结论:IVT经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心电图估计其起源部位,IVT的RFV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邓靖  吕桂芬  王红 《广西医学》2003,25(10):1922-1924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技术治疗120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12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特发性房性早搏(房早)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及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室早)29例。结果:成功115例,总成功率95.8%。随访1~30个月,8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不仅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主要方法,而且是根治某些特发性房早及顽固性室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