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主神明论首先由《内经》提出,道家发挥为"脑主元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文章从脑与脾肾的关系入手,进行文献上的梳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脑与脾肾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相互联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其中包括肾不藏精,髓不充脑;脾胃素虚,脑失所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  相似文献   

2.
脑主神明论首先由《内经》提出,道家发挥为“脑主元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文章从脑与脾肾的关系入手,进行文献上的梳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脑与脾肾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相互联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其中包括肾不藏精,髓不充脑;脾胃素虚,脑失所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  相似文献   

3.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胃和则运行健,脏腑得养而安;脾胃衰则谷难运化,诸脏失济而危。人之脏腑百骸的功能活动,全赖气以维持推动。气是由先、后二天之精升华而成,其根在肾,其主在肺,而脏腑各以气为用。脾胃位居中焦,其气的升降出入之机规律有序,常则运转和协,异则滞逆衰乱。故在诊治中,不只脾胃本脏腑病变,应调脾胃、理气机,即他脏  相似文献   

4.
著名老中医李寿山教授,诊治脾胃疾患疗效卓著,研究脾胃学说造诣颇深.李老根据祖国医学脏腑相关的理论,特别重视脾之升清、运化、输布功能及与肝、肾、肺的密切关系.强调肺主气、脾益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为胃之关、胃为水谷之海的相互生化作用.而脾虚证在病因病机上又与肝、肾、肺脏及胃、肠、胆腑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之在临床上以辨治脾虚证为主,对其他脏腑疾患可收到异病同治之功效.我们随李老临证多年,深有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按照脾胃与其它脏腑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临床上部分脾胃病,在调治本脏之病无效时,遵从《内经》"病在中,傍取之"的法则,调治与之相邻的脏腑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7.
吴雷 《中医研究》2009,22(12):35-38
脾胃与其他脏腑在生理上相互滋生、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失调会导致多个脏腑疾病的发生。笔者紧扣“实脾”思路,结合4例临床常见病的治疗体会,论述了“实脾”在脾胃及相关疾病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祖国医学认为在人体脏腑中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称之为"后天之本"。在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调理脾胃防治疾病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阐明脾的本质是研究脏腑学说中的一个关键,而要阐明脾的本质,必须从"脾主运化"入手,因为它是脾的主要功能,是脾胃理论的基础。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从口腔的唾  相似文献   

9.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年老之人,肾精枯,脾胃虚,脾胃之病迁延难愈。张景岳云"安五脏即所以调脾胃",认为脾胃与其他脏腑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就"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相关理论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脾胃相表里,脾统血、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在人体脏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灸刺脾胃经穴,不仅可防治脾胃系统疾病,还可调整其他脏腑的功能并防治其疾病。1 调脾胃以治心疾 心藏神,主血脉。心疾多见神志异常之改变,如心悸、不眠、心烦、癫狂等诸证。其本经最常选用神门及手厥阴经内关等穴,其次为少府、少冲,同时配三阴交、足三里、脾俞、心俞等穴。如心、脾血虚之不寐、心悸,临证多取心经原穴神门及心包经之内关  相似文献   

11.
一、脾胃升降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脾胃是整个机体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和胃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完成对水谷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输运和生化的过程。东垣《脾胃论》云:“脏腑的升降浮沉,以脾胃为枢纽。”朱丹溪又说: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升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则可致多种病症.脾主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借助宗气的作用以布散营养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脏腑肌腠,其性以升为顺.脾胃不升可出现纳呆,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耳聋,眩晕等症.胃主受纳,将水谷及时传入肠中,以下行为顺.如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痛,呃逆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13.
对脾胃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而独树于李东垣,发扬于诸医家。脾胃学说也是脏腑学说的一部分。《内经》从阴阳五行、脾主中土,论述脾胃在功能上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皆赖以养,阐明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原理,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经》提出了脾统血的功能,立肝病先治脾的治未病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脾胃,首分虚  相似文献   

14.
申琪  马潇瑶 《新中医》2021,53(1):201-204
总结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ME)与胃食管反流(GER)的病因病理,认为中医学"脾胃"与儿童GER相关性OME发病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脾气不及则阻碍清阳之气上达耳窍,湿邪停聚,耳窍被阻。又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司运化,脾气强则肌肉开合有力,脾气不及则脏腑功能失调,咽鼓管与食管括约肌开合不利出现反流。再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胃气机不畅,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出现反酸导致浊邪上泛耳窍。此外,小儿因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强弱不均,多脾虚肝旺之象,加之其易受饮食不节等影响更容易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及其气机运行,诱发或加重OME。提出治疗本类疾病可从脾胃着手,总以健脾和胃为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脾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皆有论述。直到南宋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深研经典著作,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脾胃论》一书,为脾胃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就“脾为生痰之源”,结合临床实践论述如下。1 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脾胃属土。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其主要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主受纳水谷,脾主升淸,胃主降浊。通过受纳、熟腐、转输、运化、升淸、降浊,以生化气血津液,上输心肺,借助宗气的作用,以布散营养周身,上至头目,旁及四肢,内至脏腑,外而肌肤,无处不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脾还具有统血、主肌肉四肢等重要功能,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6.
冯珂  纪立金 《山东中医杂志》2012,(9):627-629,695
"脾主为卫"的"卫",是"卫士"、"护卫"之意。"脾主为卫"的内涵应作"脾胃主为卫"。"脾主为卫"的机制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正气充盛,邪不外侵,卫气化源充足,卫外有权。脾胃之气健旺,肌肉丰满,护卫内在脏腑,防止邪气内侵。脾升胃降气机枢纽运转正常,一可调衡五脏之气,防止太过与不及;二可运代五脏之气,适应自然;三可调衡情志,使正常情感活动勿太过与不及。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脾胃与津液的关系罗新华津液与脾胃之关系密切,试谈如下。1脾胃化生津液津液的化生,是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其中脾胃起着主导作用。脾胃为水谷之海,津液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  相似文献   

18.
[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为胃行其津液,即脾为胃运化水谷之精气。这里所谓“津液”,指水谷之精气而言。 1.脾胃相互关系:组织结构上,脾胃相邻,以系膜相互联系;脾胃又有相互表里、经脉络属关系。生理机能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转输水谷之精气;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病理变化上,脾病可及胃,胃病亦可  相似文献   

19.
脾经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广泛,足太阴脾经隶属脏腑为脾,故脾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消化疾病;脾主运化,司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各脏腑官窍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后天气血的濡养,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得充。脾经的腧穴可通过调理脾运而达到调节其他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是膝关节以  相似文献   

20.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说:“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以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在生理上,脾胃阴阳各有所司,又相互协调;在病理方面,脾胃阴虚津亏证候并非鲜见,而临证治疗多有重气阳、轻阴津之偏。兹就滋脾养胃法及其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谈谈笔者的体会。一、甘淡滋脾法清代医家陈修园曾曰:“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脾阴不足者,可见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