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诊断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Y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25-727
众所周知,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危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隐袭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其骨质疏松诊断前已患病数年,特别是有些患者至骨折发生时才得以明确骨质疏松的诊断。因此,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已颁布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据此,本文就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或骨矿含量测量方法及相关问题做以简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30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某些疾病有关者占85.21%,不知道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者占80.0%,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与生育绝经有关者占77.39%。多数患者希望通过医务人员讲解、医院印制宣传单张的途径获取骨质疏松症资料。结论各年龄段患者均对骨质疏松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大对骨质疏松症诊断、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疾病、绝经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等知识的普及,对不同年龄段患者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以医务人员讲解、医院印制宣传单张为主,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人到中年以后,很容易出现骨质减少,甚至骨质疏松。对付骨质疏松,应该以预防为主。若从青年时期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老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殊不知,部分中年人也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以骨量减少为诊断标准。骨质疏松会使人身材逐渐变矮,弯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病率为30%,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旨在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在今年国际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为配合其宣传活动,我们特别约请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专家撰文介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从而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虽然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但是必须以骨质疏松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前提,即结合临床病史如骨关节疼痛、有无骨折,排除其他疾病,以及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在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时,需进行相关的血液生化检查.首先介绍临床较为常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95年7月至1995年12月对271例绝经后腰背痛妇女用单光子骨密度仪(SPA)检测,诊断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检出骨质疏松症122例,占45.02%。122例骨质疏松病人中Colles骨折5例,肱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锁骨骨折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例。骨折率为骨质疏松组的19.67%。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该地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我区来院体检的年龄大于60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600例(男753例,年龄60~88岁,平均72岁;女847例,年龄60~86岁,平均74岁),以《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为诊断标准,通过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定髋部及腰椎(L1~4)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再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中依据《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筛选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温江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与年龄等多因素相关,相同年龄组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温江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高,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一直以来,骨密度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临床标准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预测因子.最近研究发现,低骨量只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除骨量外,骨小梁的微结构变化对骨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因此,对于骨小梁微结构的深入研究成为解决骨质疏松问题的关键[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165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3椎体BMD测定并计算T值。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如以T≤-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203例。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定量CT(QCT)测定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4月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6例。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关节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骨密度检测的诊断价值。 〖HTH〗方法〖HTSS〗〖KG*2〗将行健康体检的260例绝经期女性且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XA监测(B组)、QUS检测(A组),以DX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差异,分析QUS检测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HTH〗结果〖HTSS〗〖KG*2〗B组检出骨质疏松症52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骨质疏松症48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9.42%,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6.10%。 〖HTH〗结论〖HTSS〗〖KG*2〗QUS用于诊断绝经期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高,且无辐射,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2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165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3椎体BMD测定并计算T值.结果 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如以T≤-2.5SD为诊断标准则有203例.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定量CT(QCT)测定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青青 《浙江医学》2024,46(7):673-68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挖掘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选择。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选择有多种,根据疾病特点和作用靶点有所不同。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药物种类及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BMD小于-2s,骨质疏松时易致骨折的发生。有X线法等9种常用检查方法可对该症进行检查、诊断。并可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临床上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和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检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凤媚  蒋凤艳 《广西医学》2005,27(8):1199-1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及骨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症状不典型,早期无症状,尚未有特效治疗,对已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骨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对高危人群应早期预防及诊断,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15-11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正确诊断骨质疏松症十分重要。按照病因来分类,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了解如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肾论治"用药规律及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从肾论治"辨证指导下治疗不同证型的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虽然"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证型的客观化指标较少而导致量化性差、科学性低,对药物疗效的判定尚无统一的客观标准,影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的治疗进展,但是在现代研究不断完善疗效评价的前提下,该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结论:通过对不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总结表明,"从肾论治"思想指导下针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及用药优良率较高,对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及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作相关的回顾和综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骨定量CT(QCT)、MRI与DR对腰椎骨质疏松症影像比对分析,总结骨质疏松症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腰椎QCT、MRI及DR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经QCT诊断骨密度正常组6例,占14.3%,低骨量组13例,占30.9%,骨质疏松组23例,占54.8%;经DR诊断骨密度正常3例,占7.1%,Ⅰ°骨质疏松26例,占61.9%,Ⅱ°骨质疏松12例,占28.6%,Ⅲ°骨质疏松1例,占2.4%。MRI显示椎体信号轻度不均匀30例,占71.4%,明显不均匀5例,占11.9%,信号正常7例,占16.7%。结论 DR检查显示Ⅰ°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低骨量,Ⅱ°、Ⅲ°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骨质疏松,MRI在鉴别诊断及并发症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马继军  胡坚 《医学综述》2014,(15):2769-2771
骨质疏松症在成人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临床问题,但在儿科却是一个全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领域,面临一系列诸如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药物的选择等临床问题和挑战。最近,对于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不论是由于基因突变和酶缺陷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还是继发于各种疾病、药物及生活方式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都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该文综述了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问题,包括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候选突变基因及酶缺乏,继发性骨丢失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诊断、预防或治疗方法。旨在总结小儿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问题,提高医师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提供最合适的方法来检测、治疗或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