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骨密度检测在婴幼儿早期缺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单位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80名婴幼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专业的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婴幼儿胫骨中断骨密度。结果本次共比较380名婴幼儿的骨密度,其中男性婴幼儿200例,女性婴幼儿180例,不同性别的婴幼儿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3,P0.05);经过2-2.5个月的治疗后复查骨密度值,0-1岁组的好转率为79.73%,1-2岁组的好转率为72.58%,2-3岁组的好转率为76.44%。结论骨密度检测对于婴幼儿早期缺钙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骨密度B超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OmnisenseTM7000P骨密度B超仪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151例佝偻病患儿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两项指标与健康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项指标男女儿童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经临床评价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性,且检测手段方便,无痛、无损伤性,易于普及推广,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小蓉 《吉林医学》2013,34(17):3387-3388
目的:探讨分析6个月~2岁儿童骨密度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体检儿童100例,对其进行骨密度检查,将得到的检查结果按照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岁组骨强度Z值和骨密度检查健康率均高于2岁组和<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组骨强度Z值和骨密度检查健康率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个月~2岁儿童骨密度检查发现,性别和年龄均会对骨强度造成影响,要注意补充Vit D和钙质,对防止儿童骨发育不良和钙营养缺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临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135例,均给予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不同性别的早产儿SOS值及足月儿男女SOS值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儿SOS值显著高于早产儿,春夏季出生的新生儿SOS值低于秋冬季新生儿SOS值(P<0.05)。结论: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在临床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研究新生儿骨状况,明确佝偻病,早期诊断,从小时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婴幼儿佝偻病162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接受检查的健康婴幼儿132例作为对照组,予两组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分析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情况。结果研究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检查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予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检测,均能有效进行早期婴幼儿佝偻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但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需要具备一定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3个月~2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为临床预防儿童低骨密度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儿保科门诊查体的儿童,随机抽取已排除骨代谢疾病的3个月~2岁儿童230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性别、同年龄骨密度测得的Z值评分数分为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济南地区3个月~2岁儿童骨强度Z值为(-0.0439±0.9324),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为16.08%。其中女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22.01%)高于男童(1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98,P0.05)。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1岁组31.76%,1岁组9.87%,2岁组3.12%。3个月~1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424,P0.01)。1岁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和2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955,P0.05)。结论:济南3个月~3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其中1岁组检出率最高,女童高于男童,超声骨密度检测对指导儿童补钙及预防小儿佝偻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骨密度状况,探讨影响儿童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6~12月期间采用定量超声法测定358例儿童左胫骨中段骨密度,设计调查问卷,查询相关系统保健档案,调查影响因素.结果 骨密度减低检出率女童[20.48%(34/166)]高于男童[18.23%(35/192)],不同性别儿童骨密度减低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密度减低检出率以0~1岁37.97%(30/79)较高,不同年龄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发育迟缓[27.58%(8/29)]、发育过快[26.67%(4/15)]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高于正常儿童[18.15%(34/314)],不同身高组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肥胖以及正常组体重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多动少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为25.00%(26/114),动多静少儿童检出率为10.71%(9/84),不同活动水平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外活动多(≥2 h/d)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为10.54%(27/256),户外运动少(<2 h/d)儿童检出率为40.38%(42/102),不同户外活动儿童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孕周小于37周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高,早产儿与足月儿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体重偏低、偏高与正常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胎次、产次以及产式儿童骨密度减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骨密度受性别、年龄、身高、活动水平、户外活动、孕周以及出生体重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骨强度水平,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骨强度的差异,为预防儿童骨强度不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共5166例为检测对象,用超声骨强度仪测量儿童的胫骨超声波传播速率(SOS),测量所得SOS值与亚洲人种数据库相应月龄的标准相比较,得到标准差(Z值),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 SOS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1岁以内男女婴骨强度Z值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男婴高于女婴;3岁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3岁后缓慢增加,0-6岁男童骨强度不足总检出率为14.4%,而女童为24.2%,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 儿童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岁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3~5个月为高发年龄,提示出生前一年,尤其是前6个月是儿童防治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0-36个月的不同年龄组婴幼儿之间骨强度的结果,为临床婴幼儿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2月份——2018年6月份0—36个月婴幼儿,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1292例的健康婴幼儿病历中抽出150例为检测对象,应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Sun lightOmnisenseTM7000P定量超声骨骼强度仪,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受检婴幼儿胫骨中段SOS值,同时记录Z值和百分位数,所有婴幼儿由专人进行测量骨密度值,测量所得Z值与亚洲人种数据库相应月龄的标准相比较得到标准差(Z值),并按标准差将其分为正常和偏低、轻度、中度、重度骨密度不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可知三组骨密度Z值的平均数分别是Mean_(0-5月)=-0.958,Mean_(6-12月)=-0.526,Mean_(13-30月)=0.388,三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5月组相比较于6-12月组P-value=0.108,可知两年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5月组相比较13-36月组P-value0.05,可知两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6-12月组相比较于13-36月组P-value0.05,可知两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0--36个月龄的婴幼儿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骨密度同样呈正相增长,这与有关研究完全一致~([1])。提示出生1年内是防治婴幼儿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婴幼儿期是骨强度快速增长期,受体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骨密度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梁晓红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891-1893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跟骨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吸收(DXA)骨密度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以101例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38例,65~75岁48例,>75岁15例。均行跟骨定量超声与DXA骨密度检查,分析两者相关性;并以DXA T值评估结果为标准,分析跟骨定量超声相关指标BUA、SOS、T-score和SI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的诊断效能。 结果 >75岁患者的DXA平均T值明显低于﹤65岁患者和65~75岁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5岁患者的BUA、T-score、SI明显低于﹤65岁患者,>75岁患者的BUA、T-score、SI明显低于65~75岁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A值、T-score、SI与DXA T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2=0.3154、0.3207,P<0.05),三者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BUA值、T-score、SI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BUA=55.205 dB/MHZ,T-score=-2.47,SI=65.635;诊断骨密度降低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BUA=60.725 dB/MHZ,T-score=-1.605,SI=79.196。 结论 跟骨定量超声结果BUA和T-score与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密切相关,对骨质疏松具有预测作用,有望成为其临床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的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管理路径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对新生儿期CH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管理路径,对召回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用药剂量与最佳监测项目间的关系。结果:从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高TSH血症治疗用药的首剂用药量、首次用药稳定量、3m~、6m~、直至48 m各个时段的用药量,30m~以内均显示出差异性(P<0.05);且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用药的各个时段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剂量调整幅度在3~6m、6~9m有差异显著性(P<0.05),在9~12m后各个时段用药剂量调整幅度则无差异显著性(P>0.05)。CH患者治疗后在3月龄、6月龄、8月龄、1岁、2岁和3岁与正常婴幼儿在体重、身长、智能发育、神经反射发育方面无差异显著性(P>0.05),在骨强度、骨碱性磷酸酶、铁和锌元素方面,CH和高TSH患者则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婴幼儿CH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技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以及摸索其指标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全干式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 380例 6 0~ 85岁门诊体检人员右跟骨进行测定。结果 各年龄组随年龄增加SOS、BUA及QUI水平均呈降低趋势 ,其中QUI降低显著。结论 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QUI指标诊断意义较大 ,可作为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进行早期筛选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卫淑平 《中外医疗》2012,31(25):89+91-89,91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骨密度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骨密度超声检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骨密度测定仪自动计算T值与Z值。结果 1850例儿童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异常者共有575例(31.08%),其中高于正常骨密度值为431例(74.96%),低于正常骨密度值为144例(25.04%),高于正常骨密度值儿童骨密度〉1.0~1.5组较多,占54.29%,低于正常骨密度值儿童骨密度〈1.0~1.5组较多,占55.56%。男性总异常数为294例(51.13%),女性异常数为281例(4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儿童骨骼能正常生长发育,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并定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按需给予补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各因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为科学干预儿童骨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儿童生长发育门诊接诊的1559例0~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提供的Omnisense 7000P型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量骨密度值,同时调查受检对象性别、年龄、出生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服用维生素D情况、户外活动时间、母亲文化程度、居住情况、身高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范围,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559例0~3岁受检儿童中骨密度不足670人,占42.98%.不同性别、分娩方式、居住情况之间,儿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年龄组、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未按时补充维生素D、户外活动时间<1 h、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BMI属于肥胖儿童的骨密度不足检出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延长光照时间、补充维生素D,利于儿童骨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现状及单中心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25 00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MP-RNA恒温扩增技术(MP-SAT)对25 007例可疑的MP感染患儿进行MP-RNA检测。分析MP感染与发病季节、发病年龄、患儿性别的关系。结果 2016—2018年共检测出MP-RNA阳性患儿3 957例,总阳性率为15.82%。2016年和2017年M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夏季和秋季M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春季和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7岁学龄前儿童MP感染阳性率高于<1、1~<3岁婴幼儿,7~<16岁学龄期儿童MP感染阳性率高于<1、1~<3岁婴幼儿和3~<7岁学龄前儿童,1~<3岁幼儿MP感染阳性率高于<1岁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儿童MP感染阳性率(16.64%)较男性儿童(15.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6年和2017年为儿童MP感染流行年,夏季和秋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3~<7岁学龄前和7~<16岁学龄期儿童是MP感染的易感人群,女性儿童有较高的MP感染率,掌握MP在本地区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对入院常规体检的儿童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及分析,为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的时期及性别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进行体检的2 51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 利用Sunlight公司的 OmnisenseTM-7 000P 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后分析骨密度结果.结果 (1)SOS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Z 值也逐渐增加(P<0.05);(2)女性骨密度不足发生率高于男性;(3)骨密度不足发生率以0~6月组最高,7~12月组次之.结论 (1)1岁以内儿童是防治骨量不足的主要人群;(2)防治骨量不足需早期干预,特别是在出生6月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0~1岁婴幼儿童骨密度变化,为临床诊断佝偻病分析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儿保门诊就诊正常体检0~1婴幼儿童72名,平均分为月龄前组与月龄后组2组,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同时测量受检患儿体重、身高。结果 1岁以下婴幼儿身高体重及BMD,测定0~12个月龄婴幼儿童男童与女童之间BMD无差异,(P0.05)。1~2个月龄婴幼儿BMD值较高,且1月龄2月龄,2月龄之后,BMD值开始减低,6个月零时BMD值最低,此阶段开始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后7个月龄婴幼儿童BMD值逐渐升高,10~12个月龄婴幼儿童BMD较高水平。结论合理安排婴幼儿童膳食结构,适量活动(婴幼儿童操)对BMD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量对佝偻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34名0~3岁婴幼儿前臂做了骨密度测量,并对正常组与佝偻病组儿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正常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佝偻病激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佝偻病初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骨密度测量对佝偻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必须结合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低骨密度值的相关因素,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915例第一汽车制造厂60~74岁退休女性职工尺桡骨的骨密度值,并对年龄,大米、杂粮、海产品、牛奶、酸奶、咖啡、豆浆、面、鸡蛋、水果的摄入量,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绝经年数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年龄、是否经常摄入面、鸡蛋和水果、是否吸烟、绝经年数、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值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440,P<0.05),绝经年数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314,P<0.05),是否吸烟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650,P<0.05),BMI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B=0.959,P<0.05)。结论:高龄、吸烟、绝经年数长、低BMI是60~74岁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6,(4):438-441
目的通过分析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检查数据,了解该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便捷型骨密度检测仪对接受健康体检的2132人进行非受力侧前臂桡骨远端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骨密度的检测结果。结果受检者总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16.74%。各个年龄段(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49岁年龄段骨密度最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有逐渐降低趋势。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密度低于30~5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P<0.05)。女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量低于30~4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骨密度降低更明显(P<0.05)。2132例受检者中,60岁之前的骨密度高于60岁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粤桂周边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相对较低,但20~29岁的年轻男、女性骨密度状况并不乐观,采用便捷骨密度检测仪对体检人群进行筛查,对早期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