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γ射线对不同保养液中的红细胞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ACD—B方及CPD方全血的保存时间。方法 将ACD—B方及CPD方全血分为用γ—射线照射的实验组及未照射的对照组,测定两组标本在0、7、14、21、28d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游离Hb,用血球计数仪作RBC计数、Hct、MCV检测,用K^ 、Na^ 、Cl^—分析仪检测血浆的K^ 、Na^ 、Cl^—浓度的变化。结果 辐照后ACD—B方的血液保存0天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试验组K^ 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14dK^ 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 的要求,CPD方的血液保存0d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试验组K^ 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21dK^ 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 的要求,其它指标均无显变化;28dK^ 浓度略高于此要求,而其它指标均无显变化。结论 ACD—B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2周.CPD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3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13 7Csγ -射线照射后 ,ACD -B方及CPD方保存的新鲜全血红细胞损伤情况。方法 将ACD -B方及CPD方新鲜全血分为用γ -射线照射的实验组及未照射的对照组 ,测定两组标本在 0、7、14、2 1、2 8d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游离Hb ,ATP含量 ,用血球计数仪进行RBC计数、Hct、MCV检测 ,用K+ 、Na+ 、Cl-分析仪检测血浆的K+ 、Na+ 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辐照后ACD -B方、CPD方新鲜全血与血液辐照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保存 7天时试验组K+ 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 ,Na+ 离子浓度下降 ,其它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保存期末K+ 离子浓度显著升高 ,Na+ 离子浓度随保存期延长显著下降 ,其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CD -B方全血、CPD方新鲜全血经 2 5Gry13 7Cs辐照后 ,红细胞的数量、细胞代谢功能均不受到影响 ,且辐照后的血液可以适当保存  相似文献   

3.
~(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淋巴细胞的灭活作用,以及辐照后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的质量变化,明确悬浮红细胞辐照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悬浮红细胞制备后,分别用20 Gy、25 Gy、30Gy的137Csγ射线照射,照射后检测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并分别于储存的第0 d、7 d、14 d、21 d、28 d、35 d检测悬浮红细胞的pH、电解质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诸参数等,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后立即检测,悬浮红细胞的生化指标及红细胞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照射组的Na+、K+、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HCT、MCV、MCHC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25Gy可有效杀灭淋巴细胞,虽然辐照对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仍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对添加剂红细胞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方法 :6例健康无偿献血者全血离心制备添加剂红细胞 ,以剂量为 2 5Gy的γ射线照射后 4℃保存5wk ,分别于 1,3,5wk取样用ELISA法测定IL 1β,IL 6 ,IL 8和TNF α的含量 (ng·L-1) ,并设自身对照 .结果 :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对照组中IL 1β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4 7± 0 .0 7增加至18.85± 0 .79,IL 6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0 7± 0 .0 2增加至 0 .5 6± 0 .0 4 ,IL 8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16 .4 6±0 .4 2增加至 2 90 .0 7± 2 .4 4 ,TNF α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0 .18± 0 .0 1增加至 4 .4 3± 0 .33,照射组中IL 1β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4 5± 0 .0 6增加至 0 .6 9± 0 .0 4 ,IL 6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0 6± 0 .0 1增加至 0 .31± 0 .0 3,IL 8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16 .4 0± 0 .5 4增加至 2 3.4 5± 1.85 ,TNF α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17± 0 .0 1增加至 1.2 5±0 .0 7,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 ;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 .结论 :γ射线照射添加剂红细胞可抑制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 ,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与相  相似文献   

5.
γ射线辐照对淋巴细胞杀伤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淋巴细胞的杀伤效果,确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剂量。方法:分别用15 Gy、25 Gy、35 Gy的137Csγ射线对血液进行辐照处理,并进行PHA刺激试验,测定3H掺入量。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5 Gy、25 Gy、35 Gy的辐照剂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抑止率分别为(82.4±4.5)%、(96.3±1.4)%、(98.7±1.1)%。结论:25 Gy是一个比较适合的辐照剂量,可起到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γ射线对红细胞制品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制剂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以得出最佳的γ射线辐照量.方法 以15、20、25、30、35 Gy 5个不同梯度辐照量照射保存前的红细胞制剂,并分别于0、1、2、3、4周后检测制剂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P<0.05),但25、30、35 Gy 3个照射组细胞因子含量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 辐照血最佳γ射线辐照量为25 Gy.  相似文献   

7.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应用于肝癌切除术114例的节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应用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时节约用血的效果。方法 :ASA ~ 级成人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 114例 ,术前 Hb(134.4 8± 10 .2 4 ) g/ L,Hct(4 2 .32± 3.5 2 ) % ,全麻后采血行 ANH,静脉注输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6 %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用纱布称量法和记录吸引瓶血量估算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ANH后、回输自体血前、回输自体血后即时及术后第 1天 Hb、Hct。用公式计算节省 RBC量 ( 1~ 2 ) :节省 RBC量 =(术前 Hct×失血量 ) -(ANH后 Hct×失血量 )。结果 :采血后 Hb、Hct分别降至 (84 .3± 2 .37) g/ L 和 (2 6 .4 2± 1.4 6 ) % ,回输自体血前最低 Hb、Hct为76 .4 2 g/ L 和 2 3.6 1± 2 .2 7% ,回输自体血后 Hb、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 (112 6± 4 5 8) m l(76 0~ 2 6 0 0 ml)。输入 6 % HES(15 4 5±36 4 ) m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平均每例病人减少红细胞丢失 194 .5 ml,相当于全血 4 5 9ml。结论 :中度 ANH用于术中失血 80 0~ 10 0 0 ml以上大手术可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起到节省血液资源的效果。减少 RBC丢失和节血效果与血液稀释度和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贵州省黔西县少数民族农村人口进行血液学一般检测分析 ,了解当地少数民族身体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WBC、RBC、Hb、HCT、MCV、MCH、MCHC、PLT等8项血液学指标。结果 :当地 5个民族中共有 82 0人受检 ,检查结果为 ,WBC :(7 2± 3 8)× 1 0 9/L ;RBC :(4 8±1 2 )× 1 0 1 2 /L ;Hb :(1 2 5 6± 2 3 1 ) g/L ;HCT :(4 6 1± 1 0 6 ) % ;MCV :(98± 8 3)fl;MCH :(2 7± 4 3) pg ;MCHC :(2 75 4± 4 0 4 ) g/L ;PLT :(1 80± 1 5 8 7)× 1 0 9/L。其中贫血人数有很高比例 ,RBC计数低于 3 5× 1 0 1 2 /L者占1 4 8% ,Hb低于 1 1 0 g/L者占 2 8% ,HCT低于 37%者占 1 8% ,WBC异常达 2 9%。 结论 :血细胞抽样检查 ,可初步反映当地布依族、苗族、彝族、满族、仡佬族 5种少数民族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 ,提示贫血、感染等情况在少数民族人群中较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输血效果。方法:输血前对血制品用GWGP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对准照射区的中心平面进行照射,照射剂量25 Gy。选择90例血液病患者输入辐照血作为辐照血组,同时选择90例常规输血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输注辐照成分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升高,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血组输注后40 d未发生皮疹、腹泻、肝功损害。随访率为100%。全组病例按计划完成,完成率为100%。结论:γ射线辐照血可有效预防TA-GVHD的发生,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照射的等量血液成分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放射线诱导内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照射后内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地塞米松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 30 4细胞加或不加地塞米松 (10 μg/ml)γ射线照射后 ,取上清液以MTT法检测TNF α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内皮细胞受照射后 ,其培养液中可检测到TNF α的细胞毒活性增加 ,在 5Gy时活性最高〔(2 74.3± 2 .3)u/m〕 ,地塞米松存在时TNF α活性降低〔分别为 (3.6± 1.5 )u/ml,(2 74.3± 2 .3)u/ml,P<0 .0 1〕。结论 :γ射线可诱导内皮细胞分泌TNF α ,并被地塞米松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细胞B7- 1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 ,探讨肿瘤细胞辐照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研究在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SMMC - 772肝癌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内SMMC - 772细胞B7- 1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用3H -TdR释放法测定照射和未照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未照射和经 10、2 0、30Gy照射的人肝癌细胞不表达B7- 1分子。经 40、5 0、6 0Gy剂量照射后 ,SMMC - 772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最高达 6 6 .8± 1.3% ,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达时间的高峰在照射后培养 72h时 ,最低在照射后培养 2 4h时 (P <0 .0 5 )。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B7- 1分子的SMMC - 72肝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 ,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未照射组 (P <0 .0 1)。结论 γ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距离小剂量放射治疗对血管纤粘连蛋白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7、1 4、2 8Gy6 0 Co射线辐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其对纤粘连蛋白( FN)及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2 ( MMP- 2 )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7Gy放疗组对细胞MMP- 2及FN m 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1 4Gy、2 8Gy放疗组FN m RNA分别为72 .0 5±5 .82和49.77±5 .62 ,较对照组( 95 .1 7±6.41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MMP- 2 m RNA在1 4Gy、2 8Gy放疗组分别为64.2 5±3.81和42 .1 7±3.1 6,较对照组( 82 .5 2±6.5 0 )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提示1 4、2 8Gy6 0 Co射线辐射可以抑制MMP- 2合成和FN等胞外基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辐射对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60 Coγ 射线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 5 1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存活的影响 ,探讨AZT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 4组 :A、空白对照组 ;B、放射组 ;C、加药组 ;D、加药放射组。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观察AZT对U2 5 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通过拟合生存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比SERD0 、SERDq、SERSF2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照射前经 0 .8mmol·L-1AZT处理 2 4h明显降低了 2Gyγ 射线照射后U2 5 1细胞的存活分数 ,SERD0 、SERDq、SERSFM2 分别为 1.2 94 ,1.2 5和 1.36 5 ;表明AZT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 (P <0 .0 5 )。端粒酶活性分析显示A、B、C、D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1.5 6 3± 0 .0 2 2 ,1.92 3± 0 .188,1.0 5 7± 0 .12 6 ,1.2 0 9± 0 .15 3,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 2Gy照射诱导的U2 5 1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 ,并显著增加U2 5 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AZT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血栓素 (TXA2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 1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及 2 6例健康受试者血浆ET、TXA2 浓度。结果 UAP症状发作前后血浆ET和TXA2 分别为 (180 .2± 12 .1)ng·L-1vs(94.8± 2 0 .5 )ng·L-1和 (2 78.9± 14 .9)ng·L-1vs(14 5 .7± 15 .1)ng·L-1。AMI溶栓前后ET和TXA2 分别为 (3 44.2± 19.0 )ng·L-1vs(12 8.5± 17.0 )ng·L-1和 (4 5 2 .1± 12 .5 )ng·L-1vs(2 85 .2± 15 .5 )ng·L-1。对照组ET和TXA2 分别为 (4 3 .6± 4.7)ng·L-1和 (71.7± 11.9)ng·L-1。梗死面积与ET、TXA2 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UAP症状发作前后 ,AMI溶栓前后ET和TXA2 有显著差异 ,ET和TXA2 浓度越高 ,心肌梗死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浆C肽水平的变化 ,了解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新诊断的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 ,其空腹血糖 (FBG) >1 5 .0 0mmol·L-1 ,馒头餐后 2h血糖 (2hPBG) >2 0 .0 0mmol·L-1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1 0 %。测定其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水平和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空腹C肽 (FCP)水平、馒头餐后 2hC肽 (2hPCP)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FBG(1 6 .78± 1 .5 8)mmol·L-1 vs (6 .78± 0 .89)mmol·L-1 、2hPBG(2 2 .7± 1 .97)mmol·L-1 vs (8.82± 0 .94 )mmol·L-1 、HBA1C(1 1 .5 6± 1 .4 2 ) %vs(7.82± 1 .0 1 ) %及FCP(0 .6 2± 0 .1 6 ) μg·L-1 vs(1 .6 7± 0 .4 6 ) μg·L-1 ,2hPCP(1 .86± 0 .1 2 ) μg·L-1 vs(3.84± 0 .84 ) μg·L-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严重高血糖可抑制胰岛B细胞功能 ,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和亚低温复合环境 ,对小鼠血浆神经肽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高空缺氧和亚低温复合因素作用下 ,小鼠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和亮氨酸脑啡肽 (L EK)的含量 ;采用MTT法检测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 ,胸腺细胞IL 1和脾细胞IL 2的活性 .结果 :7km高空缺氧室温组 (2 2± 2 )℃血浆β EP含量 (ng·L-1)显著高于地面室温组 (395± 6 6vs 2 71±37,P <0 .0 1) ,7km 5℃组血浆 β EP含量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2 83± 5 9vs 2 71± 37,P <0 .0 1) .地面 5℃组血浆L EK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室温组 (5 75± 88vs 4 0 5± 6 5 ,P <0 .0 1) .7km 10℃组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 (MBq)反应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6 2 .5± 6 .8vs 2 .1± 0 .2 ,5 8.8± 8.1vs 30 .6± 3.9,P <0 .0 1) ;7km 5℃组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地面 5℃组 (2 3.3± 3.8vs 4 4 .8±4 .4 ,31.9± 0 .5vs 6 6 .0± 2 .7,P <0 .0 1) .7km 10℃组IL 1活性显著高于 7km室温组 (2 .88± 0 .4 9vs1.5 1± 0 .31,P <0 .0 1) ,7km 5℃组IL 1活性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1.2 8± 0 .32vs 1.5 1± 0 .31,P <0 .0 1) .7km 10℃和 5℃组小鼠IL 2活性低于 7km室温组 ,但无显著差异 .结论 :缺氧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放射照射对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 7头小型猪分为 3组 ,所有猪行髂动脉球囊过大扩张 ,通过后装装置将 1 0Gy和 2 0Gy的192 Ir放射源分别置于 9只猪受损髂动脉部位 ,其他 9只猪的受损髂动脉作为对照。每组的 9头猪分别术后 3天、1 0天和 2 8天分 3次处死。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检测内膜SMC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代表血管内膜增殖的PCNA指数在 1 0天和 2 8天宰杀的猪中 ,放射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 1 0天内膜SMC凋亡在对照组和 1 0Gy、2 0Gy组的值分别为 :(1 85± 0 49) %比 (2 2 7± 0 49) %(P >0 0 5)和 (1 85± 0 49) %比 (2 53± 0 45) %(P <0 0 5) ;术后 2 8天上述值分别为(1 61± 0 3 5) %比 (3 1 1± 0 51 ) %(P <0 0 5)和 (1 61± 0 3 5) %比 (7 0 5± 1 82 ) %(P <0 0 5) ;2 8天时 2 0Gy组的内膜SMC凋亡明显高于 1 0Gy组 (7 0 5± 1 82 ) %比 (3 1 1± 0 51 ) %(P <0 0 5)。相同的放射剂量时 ,2 8天宰杀猪的髂动脉SMC凋亡高于 1 0天宰杀猪的量。结论 :血管内γ射线照射能抑制小型猪球囊损伤髂动脉内膜SMC增殖和刺激SMC凋  相似文献   

18.
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单采血小板分为两组:一组25Gy剂量辐照,一组不辐照处理,作为对照组;在贮存的第0、5天分别检测单采血小板计数、pH和表达CD62P的特异性荧光结合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保存过程中,辐照组血小板计数及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天的贮存可显著增加了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P<0.05),但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在贮存第5天时表达CD62P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5Gy的辐照对血小板制品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与普通血小板制品相同,辐照单采血小板可保存5天。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张作明  苟琳  顾永昊  薛军辉 《医学争鸣》2003,24(10):893-895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对培养视网膜M櫣ller细胞 (retinalM櫣llercells,RM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将链脲霉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病程 2wk时的血清 ,以DMEM培养基稀释 (5 0 ,10 0及 2 0 0mL·L-1)后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RMCs,采用四唑盐 (tetrazolium ,MTT)还原比色法 ,测定MTT反应的吸光度 (A值 ) .结果 :大鼠血清能促进RMCs增殖 ,并呈现浓度依赖性 ,而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较对照组血清 (正常同龄大鼠的同浓度血清 )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P <0 .0 5 ) ,并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 ,抑制率增加 ,5 0 ,10 0及 2 0 0mL·L-1时 ,其A值分别为 0 .2 0 8± 0 .0 2 0vs 0 .2 31± 0 .0 2 0 ,0 .2 6 7± 0 .0 13vs 0 .30 4± 0 .0 14和 0 .32 7± 0 .0 2 1vs 0 .380± 0 .0 2 4 ,其抑制率分别为 10 .0 % ,12 .2 %和 13.9% .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对RMCs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 ,采用 Cell- Dyn35 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组及对照组的 PL T、MPV、PCT、PDW。结果 ICVD组的 PL T、PDW与对照组无差别[(1 97.8± 5 1 .8)× 1 0 9/ L、(1 6 .86± 0 .6 2 ) % vs、(1 98.5± 5 .0 5 )× 1 0 9/ L、(1 6 .79± 0 .6 3) % ,P >0 .0 5 ];ICVD组的MPV、PCT显著高于对照组 [(1 0 .6 4± 1 .5 8) f L、(0 .1 96± 0 .0 42 ) % vs (9.0 7± 1 .76 ) f L、(0 .71 7± 0 .0 41 ) % ,P <0 .0 1 ]。提示 PCT、MPV可能与 ICVD的发病有关 ,MPV、PCT的增高直接或间接导致 ICVD的发生 ,构成 ICVD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