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 1)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6 0例 (其中腹水患者 4 3例 )、正常对照 30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浆CGRP和ET 1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CGRP和ET 1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肝硬化腹水患者高于无腹水患者 (P <0 0 1) ;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CGRP和ET 1水平增高 ,CGRP及ET 1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AMI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2例止常对照者和58例AMI患者发病后12、24、48、96 h及7 d的血浆ET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 h即达到峰值(127.9±24.1)ng/L,尔后逐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0 U/L者ET为(160.8±21.3)ng/L,明显高于CK-MB≤100 U/L者(92.6±15.5)ng/L(P<0.05).AMI患者血浆ET水平与CK-MB峰值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P<0.01).心功能不全者的ET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ET在AMI发病后12 h达到峰,其升高程度与CK-MB、cTnT及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是AMI强烈的内源性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2)、心功能Ⅲ级组(n=30)、心功能Ⅳ级组(n=23),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63)与死亡组(n=15),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45.56±24.28)ng/L、(436.65±136.55)ng/L、(2325.63±787.39)ng/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为(537.33±240.36)ng/L、(4025.16±649.36)ng/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越差以及预后越差的患者,血浆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62-164
目的明确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结合Child-pugh分级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肝硬化患者PA、Child-pugh分级、腹水发生时间及1年生存率等;比较健康对照组与Child-Pugh各组的血清PA值;分析血清PA结合Child-Pugh分级对外科手术的肝病患者术后腹水发生的关系;判断血清PA结合Child-Pugh分级对肝病患者1年生存率的评价。结果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级的PA明显低于B级(P0.01);B级的PA明显低于A级(P0.01);Child A级肝硬化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者术后发生大量腹水者PA水平为(120.5±33.6)mg/L,明显低于未发生大量腹水者(197.0±42.1)mg/L(P0.01)。结论血清PA结合Child-Pugh分级对预测肝病患者术后的腹水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v6(sCD44v6)及腺苷腹氨酶(ADA)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取肝硬化腹水20份、结核性腹水38份、恶性腹水30份,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速率法检测腹水sCD44v6及ADA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sCD44v6水平为(102±30)ng/ml,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51±14)ng/ml(P<0.01)。肝硬化腹水组sCD44v6水平(55±12)ng/ml及结核腹水组cCD44v6水平(42±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水组ADA水平为(54±21)U/L,明显高于恶性性腹水组(21±12)U/L(P<0.01)。以0.5ng/ml为阳性界值,sCD44v6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9.5%;以45U/L为阳性界值,ADA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93.3%。结论sCD44v6和ADA对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COFLE)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9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OFLE2片,po tid。疗程均30 d。结果:治疗组ALT和血清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高于对照组(P<0.01);腹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加用COFLE,能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提高血清Alb水平,从而促进腹水消退,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血清CA125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91例,Child-pugh A级32例,B级36例,C级23例;腹水阳性者50例,腹水阴性者41例;正常对照32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 C级>B级>A级,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升高(P<0.01);肝硬化腹水组及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1),中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少量腹水组(P<0.01),大量腹水组与中量腹水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90.34±58.54)ng/L、(294.26±53.15)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82.31±21.19)ng/L、(159.65±20.62)ng/L,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相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快速测定脑钠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琪  申建民  陈金良 《河北医药》2008,30(3):297-298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脑钠肽(BNP)在早期诊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01例,NSTE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53例,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每位患者的血浆BNP、肌钙蛋白(cTn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256±74)ng/L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85±38)ng/L(P<0.01),且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5.56±1.4)ng/L(P<0.01),与cTnT、CK-MB、CRP呈正相关(P<0.05)。脑钠肽升高程度与心肌缺血程度呈正相关。结论NSTEMI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床旁快速确诊NSTEMI。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内皮素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镀铜镉还原法和火箭电泳法测定 74例肝硬化患者和 5 1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一氧化氮 (NO)和纤维联结蛋白 (FN)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 ET和 NO明显升高 ,二者均与 TNFα呈正相关 ,与 FN呈负相关。ET和 NO水平随肝功能受损加重、腹水量增加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加 ,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 A级时 ,ET与 NO无相关性 ,而 B级和 C级 ,中大量腹水组及食管静脉曲张组 ET和 NO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NO和 ET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二者共同促进了肝硬化的失代偿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I 的浓度(0.87±0.27g/L)明显地低于对照组(1.15±0.14g/L)(P<0.01)。载脂蛋白A-I 随肝功能的减退而下降,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下降呈正相关(P<0.01,r=0.503),与胆红质的上升呈负相关(P<0.01,r=0.538),资料提示载脂蛋白A-I 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雪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8-21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98例,其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第1、2、3天,病情好转及恶化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t =38.5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病情好转,13例患者死亡.经动态研究分析,入院3d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生存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步降低[分别为(18.14±20.71) μg/L、(12.56±15.32)μg/L、(10.73±11.48)μg/L],出院时检测其水平均在10 μg/L之下;死亡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是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其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恒芳  邓小虎 《江苏医药》1991,17(10):547-548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12例肝硬化及18例非肝硬化(胃肠其他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并设正常人对照组。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肝硬化无腹水组明显高于腹水组(P<0.01)。非肝硬化组血浆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本文结果提示:肝硬化腹水形成与心钠素有一定关系,推测心钠素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胃肠其他疾病组血浆心钠素明显升高,推测心钠素有可能也是胃肠道、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心脏损害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浆NPY和NT含量的检测。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NPY含量(150.7±15.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1.9±37.9ng/L),血浆NT含量(48.5±19.1ng/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88.4±27.8ng/L);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NPY含量(165.7±20.1ng几)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患者(120.7±23.4ng/L),而NT含量(40.5±16.4ng/L)则明显低于无心脏损害患者(59.4±17.3ng/L)。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及心脏损害患者存在血浆NPY水平异常增加和NT含量的降低,二者可能协同促进了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的形成。检测血浆 NPY和 NT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老年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心脏损害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赖诺普利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51例接受厄贝沙坦治疗;55例接受赖诺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接受厄贝沙坦和赖诺普利治疗。均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50例健康者血浆NO、ET对照。结果3组高血压患者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ET显著升高(P<0.01)。3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降压幅度无差异,联合用药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治疗组(P<0.05);3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血浆NO水平升高幅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治疗组(P<0.05);3组血浆ET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厄贝沙坦组及赖诺普利组ET水平下降幅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ET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两单独应用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赖诺普利长期单独应用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素功能。两药联用治疗高血压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BC分期、分级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BC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出现复发(19例)或远处转移(2例)者、5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BC组的血清VEGF水平(269·2±58·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5±22·3)ng/L(P<0·01),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其中浸润性癌T2-T3(275·7±41·2)ng/L组明显高于浅表性癌Tis-T1(214·6±32·4)ng/L组(P<0·01),浸润性癌T4(338·8±43·7)ng/L组明显高于T2-T3组(P<0·01),G3级VEGF水平(332·9±45·6)ng/L显著高于G1级(231·2±38·5)ng/L和G2级(252·6±45·3)ng/L,G1级和G2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血清VEGF水平(142·4±31·8)ng/L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及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256·3±93·2)ng/L再次明显上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新瘤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抗凝治疗后其水平的变化。方法以36例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14例)和无血栓组(22例),通过食道超声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测定左心耳血流速度,检测房颤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抗凝治疗后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脑钠素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栓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无血栓组(11.8±6.2versus32.1±17.5cm/s,P<0.05),而脑钠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124.6±53.8versus86.4±45.0ng/L,P<0.05)。血栓组经抗凝治疗后脑钠素水平明显下降(124.6±53.8versus90.3±39.5ng/L,P<0.05),左心耳血流速度上升(11.8±6.6versus28.8±14.1cm/s,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BNP水平与LA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殷红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22-2123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4小时ET浓度进行观察,并以同期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AMI溶栓前及溶栓后4小时ET分别为(344.2±19.0)ng/L和(128.5±17.0)ng/L,对照组为(43.6±4.7)ng/L。结论:AMI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测定血浆ET水平可望成为判定AMI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建立判断预后的临界值.方法 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根据Child-Pugh肝功能积分法分三级,A级27例,B级20例,C级14例;健康对照组3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9-9的含量,同时作肝功能常规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CA19-9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5),血清CA19-9水平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积分、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治疗后明显下降,特别是Child-Pugh A级和B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67%和55%.经统计学处理建立判断肝硬化预后平均血清CA19-9水平的临界值为≥(98.4±10.3)KU/L.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98.4±10.3)KU/L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药物复律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复律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顿服普罗帕酮450~600mg复律治疗,观察患者复律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9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顿服普罗帕酮后48h内57例(58.2%)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为(435.65±156.27)ng/L,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组的(482.76±59.86)ng/L,(P<0.01),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后1h血浆NT-proBNP水平为(195.61±36.38)ng/L,明显低于复律前的(435.65±156.27)ng/L,(P<0.01),而未成功复律组复律前血浆NT-proBNP为(482.76±59.86)ng/L,与服药后48h的(453.76±143.38)ng/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房颤本身是影响心肌细胞脑钠肽分泌的重要因素,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