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 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 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是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8年沈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沈阳市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发病5512例,死亡1例,其中传染病疫情51起,占94.44%;食物中毒3起,占5.56%。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对策,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177例,无死亡,波及8779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和11-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芜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芜湖市2004~2011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芜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报告发病数1 625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63起,占95.45%,食物中毒7起,占7.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占总起数的82.54%。结论芜湖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5年-2006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县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浙江省学校突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浙江省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9起,报告发病33 000例,死亡3例,事件发生在乡镇小学占52.28%.其中传染病疫情617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23%;食物中毒50起,占6.50%.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北省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及趋势,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石家庄市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4起,发病6 236例,死亡22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61起,占78.92%,发病4 972例,死亡2例;食物中毒20起,发病人数792例,死亡10例,其中6起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162起,其中小学校138起,占85.12%;5月、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2004年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态势,并于2007年达高峰,2008年开始迅速下降并形成拐点.结论 中小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是石家庄市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信息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信息,分析綦江县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綦江县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发病(累及)754人,死亡2人。其中以传染病疫情最多,共报告16起,占了61.54%;其次为其他事件(均为狂犬伤人事件)6起(23.08%);食物中毒4起(15.38%)。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12起(占46.15%),酒楼(家庭)宴席6起(23.08%)。学校发生的事件又以传染病占最多11起,占学校事件的91.67%,酒楼(家庭)宴席以食物中毒为主(4起),占酒楼(家庭)宴席发生事件的66.67%。结论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以学校传染病疫情和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广西2004-2006年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数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间发生在绵阳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发病1562例,死亡13例,罹患率4.83%,病死率0.83%.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每年5~9月为事件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农村和家庭.结论 绵阳市应加强夏秋季节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重点应放在学校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吴杰  牛国瑜 《现代保健》2011,(19):89-90
目的了解红古区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古区2006~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本区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发病22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均为传染病疫情,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及幼儿园。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建立严密的疫情峪测制度.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仁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仁和区2004-2012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9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波及8 943人,发病549例,罹患率6.14%;死亡5例(均是农民),病死率0.91%;较大级事件4起,一般级事件7起,未分级事件3起;发生季节主要在第2、第3季度;以传染病暴发疫情(64.29%)和食物中毒(35.71%)为主;罹患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是食物中毒,分别为47.06%、3.85%;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71.43%),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学生(81.42%);实验室检测确诊11起(78.57%).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平均为8.66 d,食物中毒平均为15 d.结论 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农村家庭食物中毒和人兽共患传染病管理以及充分发挥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支持作用是仁和区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5 - 2016年广西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5 - 2016年广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6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503起,报告发病112 148例,报告死亡317人;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61.81%和 32.8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报告事件数的81.94%和13.58%,且传染病事件报告发病数最多(占92.84%),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数最多(占38.17%);每年的3 - 6月和9 - 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报告事件数的79.46%。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是广西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淮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结果:2004年~2010年本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5起,发病/中毒998例,死亡38例。其中法定报告传染病18起,非法定报告传染病8起,食物中毒事件6起,其他事件共3起。地区分布前三位为淮阴区、涟水县和楚州区;时间分布中,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集中在4~5月,食物中毒事主要发生在9~10月;发生地点半数以上在学校或幼托机构,并以乡镇小学为主。结论: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应重点加强对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6.
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4-2008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广西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9起,报告病例数32513例,72.60%发生在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5.89%,其次为食物中毒,占8.18%;发病高峰出现在3-5月及11-12月份。结论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乡镇小学发生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 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 512/117 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 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何寸英 《卫生软科学》2014,(12):802-804
[目的]对迪庆州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法]收集迪庆州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发病7220例,死亡7例;传染病暴发疫情71起,占92.21%;食物中毒5起,占6.4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占1.30%。其中10月(20.78%)和4月(15.58%)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占84.42%。[结论]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6 358例,无病例死亡,发生起数和发病数分别占全县总起数和总发病数的91.07%及96.06%;发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95.10%;以3~5月、10~12月及1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94起,占总起数的92.16%。结论各级政府、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各负其职,降低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教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