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扁桃体窝创面的愈合及患者疼痛减轻作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因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桃体肥大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喷涂rh-bFGF及常规 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结果 在创面假膜形成时间的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t =0.13,P>0.05),假膜完全脱落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 =7.03,P<0.001),术后疼痛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术后24小时=2.03,P<0.05;t 术后48小时=3.22,P<0.01;t 术后72小时=4.17,P<0.001)。结论 rh-bFGF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的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or external use,rhEGF)对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程度的疗 效。方法 60例因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扁桃体术后创面喷洒rhEGF治疗,对照组扁桃体术后创面未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白膜形成与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白膜完全脱落时间更短,创面愈合情况更好,术后第3、5、7天创面疼痛程度更轻(P<0.05),而创面白膜形成时间和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扁桃体术后局部应用rhEGF可以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的术式进行改进,分析咽腭肌黏膜瓣闭合扁桃体等离子术创面对术后疗效的改善情况。 方法 对需行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05例行常规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大多数囊内切除),94例在扁桃体等离子切除后制作局部咽腭肌黏膜瓣闭合扁桃体窝创面。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创面反应及出血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应用咽腭肌黏膜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结果 在术后第1至第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疼痛程度、创面反应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差异。实验组不同层次疼痛程度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反应观察中,实验组白膜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血概率明显减低。 结论 应用咽腭肌黏膜瓣闭合扁桃体等离子切除后创面操作简便,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术后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扁桃体切除及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诊治的9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手术组(A组)和传统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等离子手术组用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并止血;传统手术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并用双极电凝止血。记录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起每日记录患者咽部疼痛评分情况,连续10 d;术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A、B两组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8.0±1.6)min、(43.5±3.4)min,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9.3±1.3)ml、(53.8±5.5)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指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病例数分别为3例、4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A、B两组白膜与扁桃体窝面积比分别为(43.8±6.6)%、(40.5±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离子组白膜较为清洁。结论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比较,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摘除术后硫糖铝冷混悬液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硫糖铝在扁桃体摘除术后止痛止血,促进白膜迅速覆盖,减少出血和感染的效果.方法40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局部含嗽硫糖铝冷混悬液,并与对照组30例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术后24h无咽痛明显减轻病例.扁桃体窝白膜覆盖开始脱落平均为4.8±0.5d,对照组为6.1±0.6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硫糖铝冷混悬液服用简便,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是扁桃体摘除术后止痛、止血,促进黏膜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CO_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2激光切除扁桃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CO2激光组和对照组。CO2激光组用CO2激光系统切除扁桃体;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观察并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术后创面反应程度、创面修复时间(假膜出现及脱落时间)、术后再出血、术后术区瘢痕共7项指标。结果:CO2激光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CO2激光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2±2.1)ml,而对照组为(92.0±35.0)ml;CO2激光组术后疼痛及创面反应程度均轻于对照组;CO2激光组较对照组假膜出现时间早、脱落晚;两组均无术后再出血患者;术后12周动态观察CO2激光组与对照组术区瘢痕情况,仅对照组有2例(3.92%)出现明显术区瘢痕。结论:CO2激光扁桃体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小,反应轻,手术方法易掌握,是扁桃体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脓肿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扁桃体周脓肿患者80例,分为急性期手术组40例: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排脓,3~5 d脓液完全排除后行患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择期手术组40例: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排脓,待肿胀炎症消退2周后择期行患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疗效情况。结果 急性期手术组患者较择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创面感染率 和全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行扁桃体切除术能缩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出血率、术后创面感染和全身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对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观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份于我科行双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的83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将低龄、高龄两组观察对象分别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静点甲泼尼龙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如疼痛程度、活动量、咽部水肿、身体情况、白膜脱落时间、继发性出血等多项指标。结果  ①术后3~5天,甲泼尼龙可减轻低龄组疼痛感(Z =4.42,P =0.00),增加患者活动量(Z =2.64,P =0.00)、减轻咽部水肿(Z =2.84、3.10,P 均=0.00)。②术后身体情况低龄实验组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7,P =0.03);高龄实验组消化道不适(χ2=5.24,P =0.02)、睡眠障碍(χ2=5.03,P =0.0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③白膜脱落情况在高龄实验组白膜脱落时间晚于对照组(t =2.16,P =0.04)。④继发性出血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χ2=1.29,P =0.26)。结论 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后静点甲泼尼龙在缓解疼痛、消化道不适、减轻水肿及延迟白膜脱落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差异,探讨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3月,160例诊断为OSAHS的儿童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出血、发热、疼痛等并发症和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观察组术后发热率高于对照组(16.7% vs 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率低于观察组(2.6% vs 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值小于对照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起,两组疼痛评分值趋向一致(P>0.05);两组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多道睡眠图监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具有损伤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少,可取得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同样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但有术后发热增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再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出血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7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脓肿期手术(观察组)297例和常规择期手术(对照组)282例,比较两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有助于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P <0.05),继发性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 >0.05)。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双极电凝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扁桃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假膜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切除扁桃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假膜脱落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统计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根据Windfuhr分级法衡量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的程度。方法 统计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扁桃体切 除或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患儿资料,统计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1672例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16例,出血率为0.96%。女童术后出血率1.8%明显高于男童出血率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45,P <0.05);原发性出血6例,继发性出血10例。出血程度1级9例,2级7例。结论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很低,遇有活动性出血者应手气管插管全麻下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行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扁桃体传统剥离术术后出血发生情况,为扁桃体切除术的选择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行扁桃体切除患儿682例,其中采用传统剥离术342例(对照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34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类型和出血分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51%,对照组为7.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继发性出血率为75%,对照组为32%,两组间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分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术后出血发生率低,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高,尤其在处理小动脉性出血时,若单靠等离子刀低温电凝止血,可能发生严重的术后出血,可联合使用传统结扎或电凝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组与常规手术对照组各35例患者,观察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术后开始脱膜的时间.结果 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少(中位数为1ml),手术时间短(中位数为20 min),术后5d之内疼痛程度较轻(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从5分降到1分),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超声刀组术后无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而常规手术组术后出现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各1例.术后开始脱膜的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超声刀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为0.98%~5.50%。部分患者术后止血困难,导致失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疼痛影响患者进食、饮水,约2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临床上一直探讨何种术式能更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使创面尽早恢复。目前超声刀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我们自2006年末开始观察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并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比较,探讨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88例成人扁桃体切除适应证患者分为超声刀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超声刀组通过超声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术.记录完整切除扁桃体所用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咽痛等情况.结果 超声刀组平均((x-)±s,下同)手术时间(14.7 ±4.0) min比对照组(28.9 ±.7.6)min短,术中出血量(3.1±1.1)ml较对照组(19.0 ± 5.2) 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91和-19.544,P值均<0.05).超声刀组术后当天10 h内疼痛轻于对照组,但术后3d后咽痛较对照组明显,多数患者持续时间较长(秩和检验P值均<0.05).常规剥离法扁桃体白膜脱落平均时间为术后8d,而超声刀组平均为1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5).结论 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术后咽痛症状存留时间较长,且白膜脱落时间迟,需避免饮食不当造成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A患儿病历资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患儿使用扁桃体全部切除术,观察组患儿使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原发性出血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9),对照组术后继发性出血的比例高于观察组(χ~2=4.317,P=0.038),观察组的伪膜脱落时间早于对照组(t=7.393,P0.001),对照组在术后1 d, 3 d的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t=5.376,8.881,P0.001),两组的复发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6,0.256,P=0.613)。结论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OSA患者,可改善术后继发性出血,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可以作为常规扁桃体切除术的有效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本科2005-2012年间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3例中,出血26例,出血率2.56%。成人组出血率高于儿童组,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O.01)。原发性出血22例,继发性出血4例;男17例(17/607),女9例(9/406);局麻剥离法2l例(21/470),局麻挤切法5例(5/543);小量出血17例,中量出血6例,大量出血3例。出血患者均治愈。结论扁桃体术后出血与患者自身因素、技术操作因素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强调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宜视出血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出血量的大小和局部有无感染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在止血的同时,需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止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冷、热止血法与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凝器喷凝止血法(热止血法)和压迫缝扎止血法(冷止血法)与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100例,分为2组,术中分别采用冷止血法和热止血法进行创面止血。分别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每天观察进食情况以记录正常进食时间;采用McGill疼痛量表法,于术后第3天进行疼痛评分并作组问比较分析。结果热止血法组病例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0.26±0.69ml和H2.52±0.42d,而冷止血法组病例则分别为12.52±0.45ml及2.12±0.63d(P〈0.05);比较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热止血法组病例有3个指标明显大于冷止血法组,仅1个指标明显短于后者(均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止血法手术操作较安全,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术后疼痛较明显。因而,应根据患者术中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全切术治疗OSAHS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将并发扁桃体肥大的160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腺样体切除联合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扁桃体全切术;对术前术后的睡眠监测结果、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睡眠监测结果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2组之间各项指标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d实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10d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创面假膜脱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8例术后1周内继发出血,16例术后半年舌根及咽后壁淋巴组织代偿性增生,而实验组无类似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具有出血少、术后睡眠呼吸阻塞症状改善明显、术区疼痛反应较轻、可保留原有扁桃体的生理功能等特点,适用于各年龄段扁桃体为增生肥大病变的OSAHS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