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作与否对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的影响,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10个社区的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的更年期妇女中有更年期躯体症状者占73.4%,肯定抑郁者占为4.1%;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中有更年期躯体症状者占91.1%,肯定抑郁者占12.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比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综合征也称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8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症状,25%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为严重,显著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下的护理工作,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注重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相似文献   

3.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症候群,约有8%的妇女被一系列更年期症状所困惑,重者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年期疾病的防治已得到人们广泛重视,也为中医防治赢得了机遇。更年期综合征系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或应手术摘除卵巢或放射照射等原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综合征也称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8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症状,25%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为严重,显著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早在《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的相关因素,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唐山市359名妇女进行调查。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和CES-D表组成。结果359名妇女中有更年期症状的有297人(82.73%),其中以疲乏(64.35%)、失眠(61.00%)、眩晕(52.09%)、心悸(51.53%)等最为突出,与工作、月经、婚姻等因素有关。结论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高、症状重、认识存在误差,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加强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时期。这一时期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往往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是更年期妇女的严重并发症,故补充雌激素对于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林菁 《新疆医学》2006,36(6):77-79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障碍”,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本病为妇科常见病,约75%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此综合征,其中多数可自行缓解,约10%~25%的妇女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治疗,笔者用针刺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玉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94-194
更年期妇女综合征的症状及体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1~10年。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3个时期,持续时间约20年左右,年龄跨度为40~60岁.1994年WHO正式建议不用更年期一词,而改用围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更年期综合征只是围绝经期妇女诸多问题中的一种,是指以自主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1182例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819例出现各种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占69.3%。更年期症状主要出现在46-50岁;常见的主诉有月经紊乱、心悸、失眠、易激动、头晕等;更年期出现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等。同时发现很多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保健知识还很欠缺。因此,必须加强更年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1.
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向老年期过度的自然时期,这一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消失,卵巢分泌的激素明显减少,约有1/3的女性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约有2/3的妇女则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而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如潮热,汗出,精神过敏,情绪不稳定等即为更年期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卵巢等功能的衰竭,引起丘脑-垂体-卵巢等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强反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已有1/5的妇女进入更年期,妇女更年期又是生命周期从中年到老年过度的特殊时期,是人生阶段必然的过度和转折,使其身体、心理产生巨大变化。更年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本身,也涉及到家庭及整个社会,搞好妇女更年期保健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工作与否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更年期的重视,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和流调用CES-D量表对保定市社区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73.4%,肯定抑郁的为4.1%,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91.1%,肯定抑郁的为1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比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比例低。  相似文献   

14.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首发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门诊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焦虑的情况调查;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和NOS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更年期是指性成熟期向老年期的过渡,为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至消失的时期,一般认为妇女自41岁开始,有时可达60岁左右。有人于此期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可发生改变,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作者根据近年来接诊的更年期综合征230例及其保健问题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月经对更年期妇女躯体症状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唐山市区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月经正常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70.4%,月经紊乱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93.8%,停经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86.9%.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月经紊乱和停经者更年期躯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更年期妇女患病情况的研究,了解更年期妇女保健现状,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方法利用Greene量表对260例更年期妇女及260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将260例更年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两组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宣传及心理辅导。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躯体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舒张性症状和性功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8%,观察组为97.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是困扰更年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以面部烘热、潮热、出汗、情绪不宁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90%的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并据此引起相关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因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故其治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欧美学者报道更年期女性50%~60%存在焦虑症状,国内上海学者调查结果38.82%的更年期患者有焦虑症状,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天津地区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以便对开展更年期妇女的身心保健和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寻求开展更年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妇女更年期的心理卫生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年期的心理卫生保健十分重要,现就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心理卫生保健对妇女更年期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使得我国国民平均寿命延长,据有关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约1.29亿人。中年妇女进入老年妇女的年龄在45~5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妇女,身体各器官、内分泌腺体发生生理变化,心理情绪不稳,临床明显标志是月经的终止(病理性除外),被称为“更年期”。由于绝经后雌激素低落而产生的更年期综合征,多数人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代偿,不会发生特殊症状,但仍有2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而心理变化起着先导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