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沙利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具有特异的细胞毒性。其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应用作为一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其抗癌作用明确,具有较顺铂和卡铂疗效好、毒性低等特点,在抗肿瘤治疗上应用比较广泛。奥沙利铂主要不良反应力感觉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等。本文就奥沙利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与顺铂、卡铂、伊立替康进行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2.
胡泽丽  程国华 《今日药学》2012,22(5):317-320
抗肿瘤药物毒性较大,为减少全身毒副作用提高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人们将抗肿瘤药物制备成各种靶向制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肿瘤药物的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抗癌谱广、毒副反应轻微是其主要特点。但该药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却高达90%,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现对奥沙利铂(乐沙定)神经毒性表现、分级、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便为奥沙利铂疗程持续和达到更好疗效、更小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顺铂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清  周树军 《中国药房》1999,10(6):278-279
顺铂(cis-diaminedichloroplitinum,CDDP)是一种无机铂络合物,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抗瘤谱较广,但有肾毒性、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并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证明[1],顺铂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低与其抗癌作用及毒副作用一致,因此,将顺铂制成靶向制剂,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降低血液及其他组织中药物浓度,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早期的顺铂靶向制剂有微囊、脂质体,近年来各种载体材料的顺铂微球相继问世,用于动脉栓塞及靶向给药系统。1顺铂苯乙烯…  相似文献   

5.
奥沙利铂(LOHP)属于新的铂类抗癌药,其铂原子与1,2-二氨环己烷及一个草酸基结合,是单一对映结构体,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后三期DukesC结肠癌。随着奥沙利铂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神经毒性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已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旨在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对70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预防治疗组: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5岁。预防治疗组化疗前2天开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1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至化疗后3~5天。对照组只予以保肝、对症治疗,不使用谷胱甘肽。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46.15%(12/26),预防组为13.64%(6/4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谷胱甘肽对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有旺  林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65-1566
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为二氨环己烷的铂类化合物.即以1,2-二氨环己烷基团代替顺铂的氨基。与其他铂类药物作用相同,均以DNA为靶作用部位,铂原子与DNA形成交叉联结,阻断其复制和转录。抗瘤谱筛选实验发现。L-OHP对多种鼠和人肿瘤细胞有效。其中包括对顺铂已耐药的细胞株(卵巢A2780、白血病L1210等)。  相似文献   

9.
奥沙利铂致药物热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勇  王红  曾志文  熊戴群  叶云 《江西医药》2009,44(12):1226-1227
奥沙利铂(L-OHP)是第3代广普铂类抗肿瘤药.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与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疗效较传统用药显著,是临床较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奥沙利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畏寒、发热、胸闷、气急等症状少见,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并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间隙连接通道、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等在介导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多态性也与其显著相关。此外,研究者们利用锰福地吡、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和黄芪根提取物等药物在防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中进行了探索,并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该文就近年来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周晓洁 《海峡药学》2007,19(6):119-119
介绍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和预防措施,减轻累积性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奥沙利铂治疗后致运动神经协调障碍的毒性的认识.方法 临床观察大肠癌应用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的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通过临床及辅助检查排除骨转移等引起相关症状的可能因素,明确为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结果 两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应用奥沙利铂,完成5周期或以上化疗周期,总剂量均在1000mg或以上;化疗的过程中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进行性加重和间歇期不能恢复为特点,并最终导致下肢运动协调障碍;短期的对症治疗无好转并在以后大于3月随访的时间中症状没有恢复.两者均通过ECT骨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检查排除了肿瘤转移和复发迹象.结论 外周感觉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的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少数患者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运动协调障碍.临床上出现Ⅲ级或以上感觉神经毒性时,建议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泳 《海峡药学》2011,(8):131-134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广谱抗癌药,其疗效更好,毒性更低,已成为大肠癌辅助化疗的一线化疗药。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31-35
奥沙利铂是治疗大肠癌的基石药物,可用于大肠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治疗,也可用于胃癌、卵巢癌的治疗。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均可受损。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于该种不良反应的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乙酰胆碱通道,钠离子通道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中具有重要介导作用,基因多样性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在探索奥沙利铂神经毒性防治药物时也开始应用黄芪根提取物,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以上药物在神经毒性防治当中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应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的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化疗期间均用本科室自制中药方剂进行熏洗,7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者因只中途其他治疗而暂停薰洗,未纳入疗效评价,显效14例,有效4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中药熏洗可有效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能够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水溶性的铂类复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具有抗肿瘤活性是由于铂化后链间和链内形成加合物致DNA合成抑制,抗肿瘤活性不受DNA错配修复缺陷或复制旁路强化的影响,与顺铂和卡铂无交叉耐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尤其是与氟尿嘧啶(5-FU),与5-FU的协同作用在对5-FU耐药的细胞株中也能保持.  相似文献   

17.
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水溶性的铂类复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具有抗肿瘤活性是由于铂化后链间和链内形成加合物致DNA合成抑制,抗肿瘤活性不受DNA错配修复缺陷或复制旁路强化的影响,与顺铂和卡铂无交叉耐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尤其是与氟尿嘧啶(5-FU),与5-FU的协同作用在对5-FU耐药的细胞株中也能保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对于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谷胱甘肽)和对照组(常规保肝疗法)各35例,比较两组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氨磷汀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氨磷汀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奥沙利铂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含奥沙利铂的FOLFOX4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前试验组使用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5 mg和氨磷汀500 mg/m2,对照组仅予昂丹司琼8 mg和地塞米松5 mg.每个治疗周期评估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结果 6个周期的化学治疗后,氨磷汀组有22.50%的患者发生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P<0.01),有7.50%的患者发生Ⅲ度外周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其他化学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氨磷汀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并降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疗法,不应用谷胱甘肽;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应用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52.5%,研究组患者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良好,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