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理论,不但从一个发病观的角度体现了中医养生学的中和观念,而且还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中医养生学与中和观之间的联系,并以一种哲学的行为准则标准倡导人们要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顺应日月星辰的阴阳消长变化和人体本身"生物钟"的自然节律。文章从"生病起于过用"的养生观念以及中医养生中的中和思想两方面相结合,探讨了对于当今物质极其丰富、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生病起于过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之未病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病观是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内容,具体有不同的方法,《黄帝内经》从宏观上给予了指导,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孙教授的养生总则是“合则安”;养生要诀是“上善、中和、下畅”;养心法则是:“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推崇的养生方法是干祖望教授提出的:“童心、蚁食、猴行、龟欲”。具体操作方法有顺应自然、修心养性、护肾保精、运动锻炼、调摄饮食、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养生,避其邪气以防病等。  相似文献   

5.
《神农本草经》养生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神农本草经》养生内容及成书时代背景,认为《神农本草经》作为成书于东汉的药物学专著.由于受当时统治者追求长生的直接驱动以及天人合一宇宙自然观的影响并接受阴阳五行思想的指导,系统总结了当时的药物学成就,形成富有特色的养生观,其丰富的药物养生内容对后世养生保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家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思想,饮食观即是其中之一。儒家积极倡导的健康饮食观与中医讲究饮食之道,以养生防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情深微妙的中医理论通过儒经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指导着百姓正确饮食,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7.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经黄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思想,饮食观即是其中之一,儒家积极介导的健康饮食观与中医讲究饮食之道,以养生防病的观战具有一致性,情深微妙的中医理论通过儒经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指导着百姓正确饮食,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8.
中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对中医病因和养生理论的影响尤为明显。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因理论和养生理论中有关气候、情志、饮食、起居等内容,认为中医病因理论和养生理论讨论的内容多涉及同一对象,而中和观就是二者联系的纽带,也是衡量某一事物是病因抑或是养生因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养生是中医的特色之一,《竹林女科证治》充分体现了女性养生所应注意的调养,根据女性各生理阶段的体质特点,该书从四个方面将女性养生观做了阐述:适寒温,顺四时六气;节饮食,贵清淡温和;调情志,避忧思忿怒;戒房劳,应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10.
试述“生病起于过用”的疾病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病起于过用”是一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辩证法思想为指导的疾病观,它强调任何环境因素都具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二重怀,疾病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失度”或“过用”的结果,是生命活动与体内外失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以《内经》为典范,中医学倡行顺应自然、因时制宜而形神共葆的养生之道,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四气调神的根本大法,并特别强调:只有顺从阴阳四时而养生,才能“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中医学依据其对自然界阴阳消长与人体本身阴阳消长的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在指导养心神、安起居、适劳逸、勤练功、固肾精、调饮食与重胎教等具体养生方法时,均阐发了丰富而深刻的时间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医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之中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崇奉“中和”之道,创建中和医派,倡导治疗目的是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因此要重视自然、社会、气候、食物、水源、情志、劳逸、阴阳、气血津液代谢与人体的关系。将中和观视为中医学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核心与精髓:认为身体健康有中和;身体疾病为失中和;主张治疗疾病求中和;养生保健顺中和。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生病起于过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病起于过用”是《内经》发病学的重要理论,对临床治疗疾病和养生也具有指导意义。在发病学上,主要体现于情欲无节、饮食过用、劳逸过度和气候异常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娟 《中外医疗》2008,27(36):125-126
本文以<黄帝内经>(以下称为<内经>)为例,以养生要则为理论基础,从4个方面:预防、形神、阴阳、情志,来阐述<内经>养生观中所包含的健康心理学思想.希望本文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内经>中除了含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治疗理论,更蕴含着关于心理学的理念,亟待考究.  相似文献   

16.
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研究、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所以有医易同源之说。医易相通的焦点有整体观、运动观、平衡观,故从象形饮食,同形相补;归类比象,五气互补;盈虚消息,药食养生;损刚益柔,因时制宜;阴阳平衡,饮食达生五个方面归纳出《周易》与中医饮食养生的相互关系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祖国医学对于养生保健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极其深刻的探讨和精确的论述。《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医药养生防病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不断完善,在人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实践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和于阴阳""法于阴阳",用辨证唯物的观  相似文献   

18.
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对医学生在校学习和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指导作用。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应使其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学会维护和尊重人的权利、具有为人向善的职业良心感。医学院校在培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最终促进医学生形成坚实的"以人为本"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从顺应自然观、未病先防观、摄养情志观、适当运动观、食饮有节观、起居有常观等6个方面,对养生保健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学说,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黄帝内经》更加重视阳气的作用,认为阴阳关系是以阳气为主导、阴气为从属的,这一思想是《周易》重阳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延伸。在这一重阳思想影响下,《黄帝内经》更加重视寒邪与阳虚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外感热病、痹症、咳嗽、痛症、水肿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感受寒邪或自身的阳气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重视阳气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