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利弊。方法 63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分为PCI组(35例)和CABG组(28例),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再住院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54±5.13)个月。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22.9%vs.3.6%)(P<0.05),再入院率亦高于CABG组(45.7%vs.17.9%)(P<0.05),而CABG组无事件生存率高于PCI组(78.6%vs.48.6%)(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2年后血运情况CABG组优于PCI组。  相似文献   

3.
任民  杨兴盛  吕树铮 《河北医药》2012,34(16):2461-2463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CABG比较治疗三支病变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血管重运的患者340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比较2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比较,CABG手术病死率高于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ACCE、病死率、MI、猝中、血运重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比较,PCI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病死率、MI、猝中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马立萍  赵磊  李全民 《中国医药》2012,7(6):681-683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的血糖波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200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入院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723例,且住院时间不少于3d,住院期间每日监测血糖不少于4次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分为不良事件组(84例)、无不良事件组(1639例),计算2组患者PCI术后3d每天的血糖值,根据每天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计算术后3d的血糖最大波动幅度,计算术后3d血糖标准差及血糖最大波动幅度的均值,观察血糖波动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事件组及无不良事件组术后3d平均血糖(MBG)分别为(10.6±2.2)、(11.3±1.5)mmol/L,平均血糖标准差分别为(3.6±1.4)、(1.7±0.7)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11.3±3.5)、(7.6±2.4) mmol/L;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PCI术后,MBG水平无明显差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血糖标准差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日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无不良事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糖波动可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90例,并按植入支架类型分为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组(A组,100例)和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NER)组(B组,90例),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d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和对比分析。结果:住院期间A组无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血栓发生,B组发生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住院期间、术后30d及6个月时2组MACE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治疗AMI中与PARTNER支架一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左主干病变(狭窄≥50%)者和非左主干病变者临床资料.结果1 275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狭窄74例(5.8%),非左主干病变180例(14.1%).左主干合并3支病变占66.2%,左主干病变组心绞痛发生率较非左主干病变组高.57例(77.0%)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0.2 mV.左主干并3支组与单纯左主干组比较心肌梗死发生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P<0.01).23例行CABG 1年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行无保护左主干直接支架术,术后半年心绞痛明显减轻.结论左主干狭窄者多合并其它冠脉病变,心绞痛严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artery,ULMCA)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PCI的19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置架处血流均达TIMI Ⅲ级。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发生并完成随访,最长随访时间20个月,最短随访时间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2±5.70)个月。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心绞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一般日常活动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并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延期支架植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行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延期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抽吸前后血栓积分与TIMI血流分级,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分级与心肌着色分级(MBG),住院1周内与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前后,两组患者血栓积分与TIMI血流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后,两组患者血栓积分与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抽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2.83±0.52)级与MBG(2.74±0.25)级均高于对照组的(2.43±0.34)、(2.02±0.1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1周内,两组患者LVEDD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VEDD(49.2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冠前降支分叉病变的患者,接受了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分别采用无钢丝保护、钢丝保护、对吻球囊扩张术、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支架56枚,药物支架21枚,其中前降支药物支架15枚。分支与主支对吻球囊扩张11例,其中2例对吻球囊扩张失败;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5例,其中1例未完成对吻扩张。术毕主支血管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3例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手术成功率为92.3%(36/39),无严重急性并发症出现。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6%(1/39)。结论:根据冠脉分叉病变的病理分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近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的hs-CRP、IL-8、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手术前(T1),手术后第1天(T2),第3天(T3),第7天(T4)和1个月(T5)的hs-CRP、IL-8、Il-6水平。同时测定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任何时间点的hs-CRP、IL-8、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可导致hs-CRP、IL-8、Il-6水平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故hs-CRP、IL-8、Il-6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评估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ULMCA)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6例ULMCA病变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置入,术前测定外周血hsCRP并依其水平分组,术后随访观察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CAG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术前外周血hsCRP水平正常(<3.0 mg/L)组22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6.7%(1/15);hsCRP升高(3.0~3.9 mg/L)组33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1.1%(2/18);hsCRP明显升高(≥4.0 mg/L)组21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30.0%(6/21).组间比较,P>0.05.结论 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有随术前hsCRP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刘志勇  蒋杰  周建明  陆启同 《江苏医药》2012,38(15):1776-1778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杂交技术)在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冠心病患者中,两支冠脉血管病变4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17例;均采用杂交技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吻合;其余狭窄冠脉血管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结果 21例患者共植入支架38个,平均每例心肌再血管化2.6支,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平均ICU观察时间为2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2-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发作。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性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性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急诊 PCI治疗 AMI患者 5 6例。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率为 98.2 % ,其中 5 1例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随访 6~ 48个月 ,心绞痛症状复发 13例 ,其中 9例再次行 PCI术。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可即时开通 IRA ,大大降低了 AMI的住院死亡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osteopontin (OPN) was increased after vascular injury,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following angioplasty.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plasma OPN levels compared with coronary arteriography (CA). Methods: Plasma OP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in 10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 or PCI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at baseline and 24 h after the proced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I: patients without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group II: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whom only CA was performed, group III: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had PCI and stent implantation. Results: Plasma OPN levels before the procedure were similar in all three groups. OPN levels 24 h after the proced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ly in group III compared with baseline. Among three groups, the OPN levels observed in 24 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III compared with group I. Patients in group III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OPN values after the procedure,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stents implanted (p = 0.03).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in OPN levels after PCI suggests that vascular injury due to PCI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2组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住院患者112例,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累积积分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射血分数(EF),A峰、E峰及其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分组、高分组术后EF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且高分组术后EF值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低分组、高分组术前术后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成功PCI后无论术前冠状动脉病变轻或重其左心室收缩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相对严重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脉病变面积狭窄70%以上患者32例(66处病变)。对照组16例患者32处病变常规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患者34处病变均行FFR测定,仅在FFR值≤0.80的病变植入DES,术后FFR值仍≤0.80患者给予支架内后扩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目;出院1个月后心绞痛症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7±0.9 vs.2.2±0.8)个(、186±98)mlvs.(256±116)ml](P<0.01);两组手术时间和出院1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冠脉病变FFR值来指导PCI术,能显著减少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量,评价支架贴壁效果,短期并不增加心绞痛发作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李俊峡  赵玉英  李树仁  张莉  丁超  齐晓勇 《河北医药》2009,31(19):2537-2538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4例患者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面积狭窄率≥50%分为介入干预组及对照组。观察斑块的性状及IVUS面积狭窄率,并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结果介入干预组32例,对照组22例,介入干预组斑块性状以软斑块及偏心性斑块为主,介入治疗中无明显的并发症,随访1年,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3例,对照组发生心绞痛4例,心梗2例,猝死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对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及指导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对IVUS面积狭窄率≥50%的病变进行介入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