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血肿、神经根损伤及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微创特点.PKP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PVP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PVP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在C臂X线机引导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PKP均由右侧椎弓根穿刺,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 min,术中填充骨水泥1.2~3.0 mL,平均2.8 mL。1例渗漏至椎间隙。结论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承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6例接受PKP手术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平均4.2ml。结果 26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6°。随访6~14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 ,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对3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中10例患者出现手术椎体再骨折。通过回顾总结该10例PKP术后再骨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内裂隙、椎体骨坏死、骨水泥因素、脊柱生理学特点是导致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胸腰段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3例,PVP组48例,PKP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透率的不同。随访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PVP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PKP组(P<0.05);PVP组骨水泥泄露率明显高于PKP组(P<0.05)。2组术后2 d,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5),术后1年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纠正角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1)。结论 PVP及PKP在治疗OVCFs中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均可明显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优势,但PVP费用相对较低,且术中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并发骨水泥渗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椎体疾病患者的92个病椎,所有患者均于C臂机监视下进行PKP,术后行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根据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及非渗漏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共有20例2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不同程度漏出,骨水泥渗漏率为23.91%.所有患者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渗漏组与非渗漏组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KP对椎体骨折的镇痛效果明显.少量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并不影响PKP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行 PVP 和 PKP 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40例591节椎体,根据术后 X 线片骨水泥椎体内分布形态分为致密型组370例,弥散型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 Oswse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 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折部位和手术方法、骨水泥漏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弥散型组手术时间长于致密型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致密型组(P <0.01),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1例,均给予相应治疗。结论椎体内骨水泥呈弥散型分布易发生骨水泥漏,术中透视应多加注意,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80-183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另有20例30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PVP组和PKP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情况及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增加与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4%,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5%、2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PKP复位效果良好,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PKP无明显差异,但其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明显,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单纯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后凸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vs 41.86%)(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程度,矫正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2.
PVP 和 PK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Meta 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刘雷  方诗元 《安徽医药》2015,(3):495-49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4年5月之前在 CBM、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中公开发表的所有 PVP 和 PK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对照实验,由两位评价员按 Cochrane 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 RevMan 5.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 分析结果显示 PKP和 PVP 两组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 cobb 角及手术前后 cobb 角变化值四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远期再发骨折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KP 较 PVP 在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好,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护理体会。方法 33例入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别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并进行康复指导和临床观察。结果该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后凸成形术,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9例,术后6~7 d康复出院。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术后疼痛,大大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PKP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PVP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PKP能更好使伤椎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46例(共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手术前后以及随访病椎椎体高度以及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后凸畸形明显矫正,未见复发;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腰骶部疼痛遗留或者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KP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可以通过骨水泥充填形态控制来提高疗效和有效预防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6.
程永红 《安徽医药》2012,(9):1292-129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0年8月,该院对82例(101椎体)患者骨质疏松症性胸椎或腰椎椎体骨折和椎体血管瘤行PVP或PKP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穿刺至伤病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或者经扩骨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参考术前、术中、术后摄X线平片、CT和MRI扫描影像学辅助检查,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所有82例患者均获门诊随访3~36个月不等,平均为18个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者共有75例,术后留有轻度疼痛症状者有6例,疼痛症状无好转者有1例。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水泥向外渗漏者有6例,腰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和出血者各有1例,经治椎体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者1例,术后出现头痛者1例,骨水泥致经治椎体和邻近椎体骨折者共有3例,术后一年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疼痛者1例。对治疗感到满意者81例,对治疗感到不满意者1例。结论手术技术方面的提高和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方法89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将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为对照组(67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结果两组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高度恢复增加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临床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刘志刚  李建芹  李琦军 《河北医药》2012,34(18):2784-2785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所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收集正定县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经MRI及CT证实且保守治疗无效.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1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4例,所注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观察2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行疼痛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并观察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复位,PKP较PV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周鹰飞  方志辉  杨艳敏 《河北医药》2016,(15):2267-2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 P <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 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