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位移,月亮表现出月廓空(朔),月始生(上弦)、月满(望),月始虚(下弦),复为朔的不同月相,每次朔望往复,间隔为29.5309天(即29日12时44分2.78秒),故称之为朔望月。把人体随月盈亏而变化的机能活动,称为人体朔望月节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朔望月节律现象,认识到人体机能与月相变化,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随着现代时间生物医学和宇宙生物医学的崛起,这一认识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有对月相的诸多描写,如月相的产生,月相变化对针刺的影响,还有相关的养生指导,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月相在朔、弦、望、晦周期循环间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亦影响着疾病治疗的效果。近些年一些学者也作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然对月相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却仍很少有人探讨。鉴此,我们通过分析内经中的月相,参考现代的研究成果,以管窥月相对人体各种生理病理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末次月经和排卵时间所在月相与女性早期流产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就诊并成功妊娠的不孕症患者。按妊娠患者末次月经所在的月相分为月经朔月组491例、月经上弦月组454例、月经望月组484例和月经下弦月组403例,按妊娠患者末次排卵时间所在的月相分为排卵朔月组478例、排卵上弦月组432例、排卵望月组489例和排卵下弦月组453例。患者自确认妊娠之日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胎至12周或超过继往流产时间2周,比较不同分组方法各组患者妊娠分布情况及各组早期流产发生率。结果按末次月经时间和末次排卵时间分组,朔月组和望月组的妊娠人数均多于上弦月组和下弦月组。月经朔月组早期流产发生率为16.3%,月经上弦月组为17.6%,月经望月组为17.6%,月经下弦月组为20.1%;排卵朔月组早期流产发生率为15.1%,排卵上弦月组为17.1%,排卵望月组为19.2%,排卵下弦月组为19.4%。各组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早期流产发生率与末次月经及末次排卵时间所在的月相无关。  相似文献   

4.
总结上海市名中医李佶教授运用天人相应之月相理论并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学术思想。李佶教授认为天人相应,人体气血的盛衰与月亮盈亏变化周期相关,正常的月经周期胞脉气血在行经后逐渐充盈,促进卵泡的发育生长,当卵泡发育成熟后发生排卵,如果没有受孕,胞脉的气血逐渐转衰,直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就像月亮的盈亏,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每月都会发生周期性的改变。李佶教授认为朔月阶段月经来潮,望月阶段排卵有助于受孕成功,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多在朔月期采用促排卵药物,并结合卵泡期、黄体期、月经期的周期性中药治疗,有助于患者成功妊娠。并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5.
月相,是指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状,如新月、上弦月、满月、残月等。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发现了月相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灵枢·岁露论》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人血气积,肌肉充……至其月郭空,则人气血虚,卫气去,肌肉减。”说明人体气血盈衰与月相变化是有关系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月相的变化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相的变化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唐卫华(云南省会泽县中医院654200)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子午流注《内经》曾数度出现在针灸治疗时其刺激量应“月生一日一,二日二,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一语,颇令人费解,今结合易学原理就上述论述及月相的变化对机...  相似文献   

7.
浅谈《内经》对人体"月节律"的认识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月节律"的认识,说明人体气血运行的"月节律"周期性规律与自然界的月相周期性变化是密切关联而有其一致性。现代专家学者应用《内经》的理论,对"月节律"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月节律和昼夜节律的情况。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所属的农历日期、月相逐一归类后得到各项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Qtest,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男性及全部患者农历“初一至初十”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廿一至三十”相对较低(P≤0.05)。②全部患者“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下弦月至朔月”阶段相对较低(P〈0.05)。⑧男性及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趋势(P〈0.05)。④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21时43分的趋势(P〈0.05),标准差为5小时22分。结论:46例胰腺癌患者死亡时间存在月节律,而男性患者的死亡时间还存在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
高兴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11-1512
三阴三阳源于月相盈亏变化,可表示人体阴阳的月节律。三阴三阳用于表示人体日节律则综合了阴阳与寒热昼夜变化节律的时相差。较之仅考虑阴阳变化的太少划分。有更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更为复杂的规律。更符合人体实际,因而在解释人体生理、认识病理、预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十八 《东方养生》2008,(3):68-6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很多人看来月相表很了不得,仿佛就是高档表的象征了。其实未必,月相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级复杂的功能。月相如同钟表的很多重要功能一样,也是由宝玑发明的。是一个与走时轮相连接,却独立动作的齿轮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月节律是指月亮的盈亏、圆缺,是有其规律的,天文学家把月亮形状的各种变化叫"月相",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并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具体在时间的表现就是农历的十五(望日)为满月,之后逐渐缺失的下弦月,农历初一(朔日)基本看不到。从而再逐渐增加的上弦月。  相似文献   

12.
<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我国古代,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  相似文献   

13.
经络学说的研究概况苗茂,郭艳春锡盟医院(010050)内蒙古医学院(010050)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经络的起源发展,人体经络系统的情行分布,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建国以来,经络研究始...  相似文献   

14.
食用黑木耳治疗缺铁性贫血张传儒,朱七锦,王敏,陈家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嫩江农场局中心医院内科,161005)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贫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尤其多发于妇女和婴幼儿,严重地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医阴阳气血理论入手,从病因病机、气血阴阳、现代研究几个角度对月相盈亏与不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说明月节律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医家利用月节律治疗不寐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它从整体上对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从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而对月节律的认识多涉及气血、经络与月亮盈晦运动变化的关系。如《灵枢·岁露》指出  相似文献   

17.
高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8):1511-1512
三阴三阳源于月相盈亏变化,可表示人体阴阳的月节律。三阴三阳用于表示人体日节律则综合了阴阳与寒热昼夜变化节律的时相差,较之仅考虑阴阳变化的太少划分,有更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更为复杂的规律,更符合人体实际,因而在解释人体生理、认识病理、预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栾旭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78-179
祖国医学认为:双足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人体上下的部位,也是人体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与终了之所在,是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之终,足部以下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因而足部保健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菏泽地直公费医院(274001)武玉书患者,女,19岁,高三学生,1990年7月20日就诊。饭后恶心呕吐年余。始因呕吐较轻,量很少,未治疗,今春以来症状加重,每于饭后必吐数口。地区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予谷维素、灭吐灵、维生素B...  相似文献   

20.
《黄帝蝦蟇经》一书是主论灸刺宜忌法则之作。因人体气血分布部位及气血量的变化与月相之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故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立论依据,假"月中之兽,兔蟾蜍也"之说,通过1个月之内月相中"蝦兔"之变化,描述人体气血因月之盈亏随经逐流、盛衰消长之特点,阐述灸刺之运用当有时宜之所适,否则倘若不合时宜而信手灸刺,必伤人之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