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名 中医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酒臌”、“伤酒”、“黄疸”、“黑疸”等病证之中。酒精对人体所引起的病证,历代医家各有其见解,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丰富的论述。汉氏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指出:“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相似文献   

2.
邓添才 《天津中医药》2004,21(2):166-168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为中医难治病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马来西亚地处南洋,一年四季皆夏,气候潮湿,湿热病发病率甚高。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并提出“祛湿、清热、行气、化瘀、益气”为其基本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一直有些同志热衷并试图将中医的“病证”进行规范,有关部门与此也做过不少工作。笔者认为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却是作不到、行不通的,试从以下四点论证之Cl中医对“病证”原已有规范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已对“病证”进行了规范,为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作为基础论指导下的规范,其形成是受到民族文化、哲学、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制约的。因此,中医医理与哲理常溶于一炉,有很强的普遍性和灵活性,模糊度很大,故有医者意也之谈,有心悟、心法之说.其引发歧…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及计算机本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对标准的源起,标准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溯源,“病”“证”“理”“法”等概念的梳理,以及“治病求本”“辨病本、守病机”等相关学术理念的剖析,并借助于“中医国家标准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标准平台”),呈现新版国标“病证理法相贯”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 新版国标界定了中医“病”“证”“理”“法”等术语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治病求本,病证相贯,理法相契,方药以贯”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将之作为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规范的“根”与“魂”,贯穿于中医国家标准修订的全过程,并将“病证理法相贯”理念与法则纳入了新版国标的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结论 新版国标内寓“病证理法相贯”的诊疗法则,可通过标准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及应用,并能够引领中医临床按照自身的学术与临床轨迹开展医疗活动,规范其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6.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 ,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 ,为中医难治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笔者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淤点淤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依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范畴。笔者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两类。本文论述的小儿湿热咳嗽属于中医学“五脏咳”“久咳”的范畴,类似于西医的小儿慢性咳嗽,其病程常超过4周,但胸片未见异常,其主因包括咳嗽变应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黄晔 《中医药学报》1997,25(4):53-53
再论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北京铁路总医院黄晔(100038)拙作“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发表在本刊1997年第1期),已从中医本身对病证的规范、中医“病证”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和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等三个问题论证了再对中医“...  相似文献   

10.
中医男科病证结合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伯 《北京中医》2002,21(5):274-276
目的 探讨中医男科在病证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如何与实践结合,与当代科技发展同步,以推进中医男科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形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指出中医病证存在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中医病证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结论 走出三个误区;即以西医病名为纲误区;中医现代化要否定辨证论治体系误区;中医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陈文伯 《北京中医药》2002,21(5):274-276
目的 探讨中医男科在病证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如何与实践结合,与当代科技发展同步,以推进中医男科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形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指出中医病证存在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中医病证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结论 走出三个误区:即以西医病名为纲误区;中医现代化要否定辨证论治体系误区;中医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小儿脾常有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医家万密斋根据小儿脾胃运化机能尚未健全 ,常易为饮食所伤 ,出现积滞、呕吐、腹泻的特点 ,提出了“脾常不足”的学说。这种学说得到了一些后代儿科学家的推崇。现代将其写入高等中医教材《中医儿科学》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对“脾常不足”说也予以肯定。笔者认为 ,“脾常不足”说并不能概括小儿脾胃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它使医者对小儿脾胃病证、病机的认识局限在脾胃虚弱的小圈子内 ,忽视了脾胃病证中大量存在的实证、寒证和热证 ,不利于对小儿脾胃病证进行全面、正确的辨证论治。根据历代儿科专家的论述和笔者个人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启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从其主要症状来看,可归于中医“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4.
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为西医病症名称,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一般临床表现的描述及其转归、预后来看,似应属于传统中医论著中的“虚劳”、“癃闭”、“关格”、“水气病”、“溺毒”等病证范畴,并从上述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探讨诊治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报道甚  相似文献   

15.
浅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机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中医学古代文献并无其记载。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常将肝纤维化归入“胁痛”、“黄疸”、“痞块”、“积聚”、“瘕瘕”等病证范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在病因病机上与慢性乙肝、肝硬化难以截然分开。其病机复杂,医家有强调“湿热”、“疫毒”、“肝郁”、“血瘀”等之不同。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拟从正虚血瘀湿热疫毒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6.
李玲玲  顾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66-1766,1768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常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故中医文献大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高血压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工作,其中中医药对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手段。同时,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本文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的中医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大肠癌”的确切称谓,但相关论述散在于多种病证范畴内。依据大肠癌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属“肠风”、“脏毒”、“便血”、“肠游”、“肠积”、“锁肛痔”、“积聚”、“下痢”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目系”病是中医眼科学中的重要病理概念,包含了急慢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血管炎以及视神经萎缩等多种视神经疾病。该类眼病病因复杂,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把握目系病的病证特点和诊治思路,对发挥中医治疗目系病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血证初探     
血证指因血的寒热、虚淤而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功能失调的证候群。本文所述“脑血证”是属血不依常道,离散于器官或淤积于经脉之中的血淤证范畴。“脑血证”在中医医籍中无记载,本文提出“脑血证”的概念进一步将血证在脑部的病变定位明确,无疑对于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加强对该病证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刊将陆续刊登类似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讨论,以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对中医病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络”、“口眼歪斜”、“口僻”等病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初期有耳后疼痛,继而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平坦,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坠,流涎,吹气时口唇不能闭合,咀嚼食物时,食物常停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