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手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优选脑梗死手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方法:以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积分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脑硬死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加阴阳经体穴交替的针刺方法,可以获得相对最佳的手功能Fugl-Meyer积分效应。结论:对于所考察的因素和水平来说,前述方案即为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脑梗塞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方法以脑梗塞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积分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脑梗塞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在脑梗塞病程3 d内,可获得相对最佳的下肢功能Fugl-Meyer积分效应.结论对于所考察的因素和水平来说,前述方案即为脑梗塞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68-2172
目的:探讨"三透法"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留针时间及针刺强度优化组合方案。方法:将117例贝尔麻痹患者按照2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表随机分为9组(每组13例),予三透法为主治疗,隔日1次,观察至治疗后30天。以面神经电图、H-B达Ⅱ级所需时间为指标,观察留针时间、针刺强度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结果:较优水平搭配有四种组合,即A2B1、A3B1、A2B2、A3B2。但从临床实际出发,选择A2B2组合方案,即留针20 min,透刺较为合理。结论:"三透法"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留针时间、针刺强度优化组合方案:透刺、留针20 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梗死率和微循环输入枝管径的最佳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 s、60 s、180 s不同组合下的针刺干预,以大鼠脑梗死率和微循环输入支管径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针刺的时间和频率是针刺效应影响因素,不同的效应指标对针刺时间和频率的影响不同,但时间和频率搭配的最佳刺激参数相同。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的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为3次/s,60 s。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脑梗死上肢瘫针刺治疗方案,分析优选方案获效机理。方法:以脑梗死上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以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脑梗死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 阴阳经体穴交替针刺的治疗方法,可分别获得最佳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效应和调整血TXB2、6-Keto-PGF1α异常水平的效应。结论: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 阴阳经体穴交替针刺为优选方案;其获效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血TXB2、6-Keto-PGF1α水平的最佳良性调整作用,达到其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穴位及针刺角度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留针时间4因素3水平的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为观察指标,初步确定颈性眩晕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针灸选穴针刺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3因素不同水平在临床疗效方面差有统计学意义异,而留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优化治疗初选,采用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中刺或深刺,应用排针,留针1 h,可以获得相对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的优化方案,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将192例肩周炎患者按分层的原则按L827的正交设计表随机分组,分别采用A (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灸法)、D(主动锻炼)4个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对影响肩周炎针刺疗效的 A(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4因素2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均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并优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肩周炎急性期采用局部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慢性期采用远端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为最佳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肩关节功能状态与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s)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参数组以捻转手法刺激"内关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参数组作用于"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的影响。结果:针刺效率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刺频率次之,取得最佳针刺疗效的针刺参数是3次/s,60s,即快频率,中时间,提示针刺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应在保证快频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针刺时间。  相似文献   

9.
卫彦  寇吉友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30-832
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差异,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试验中,进行试验观察,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正交分析采用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使面神经波幅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对疗效影响最大,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判定针刺的综合效应,选择最佳针刺参数组。方法 采用Longa EZ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60、120、180 次/min)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60、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参数组,以捻转手法刺激“内关穴”,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软脑膜血流量、微循环(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输入/输出)、脑梗死率为效应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判定不同针刺参数组作用于“内关穴”对MCAO的综合影响,以筛选最佳参数组。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综合效应得分最高,最佳针刺疗效的针刺参数是180 次/min,60 s,即快频率,中时间,提示针刺内关治疗缺血性中风,应在保证快频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针刺时间。结论 捻转手法针刺内关治疗缺血性中风综合效应的最佳参数组是180次/min,60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最佳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下的针刺干预,以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针刺时间和频率参数3次/s,60s较其它实验组能够非常显著的改善MCAo大鼠的行为学,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的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为3次/s,60s。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简要回顾穴注法历程,对穴注法优势及作用方式作了系统分析。针对目前穴注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穴注针刺样作用、药物作用的主次及其交互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探讨腧穴间、药物间、腧穴与药物间最佳搭配组合方案,以提高穴注法疗效,大力推广穴注法;阐明穴注法药效反应的循经性等穴注法作用实质问题,是目前穴注法研究的主要任务。穴注法及其作用实质的研究将推动多个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各因素对疗效干预作用量效关系的分析,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各半,采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左侧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54只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实验中,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可以使MCV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为主效应因素,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通脑活络针刺法头针取穴数及头针的电针刺激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研究头针取穴(A:方案1,方案2,通脑活络原取穴组)、电针参数(B:2 Hz,50 Hz,100 Hz)两因素三水平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治疗前后NIHSS评分,简化F 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选择以上3种头针取穴方案、3个不同的电针频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优化方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治疗方案对术后腹胀的疗效,为规范临床取穴组方、提高针刺治疗腹胀的疗效奠定科学基础。方法:将80例经腹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RH+PL)后腹胀患者按照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首次针刺后48h患者腹胀减轻程度为指标,观察电针、四肢穴、留针时间以及针刺频次等4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比较每个因素2水平的疗效,观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初步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电针、四肢穴和针刺频次三个因素是影响针刺疗效的显著因素。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腹胀的最佳方案是腹部穴位配合四肢穴,电针留针20min,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脑梗死上肢瘫针刺治疗方案,分析优选方案获效机理。方法:以脑梗死上肢瘫为观察对象,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积分、血清内皮素(ET)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脑梗死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加阴阳经体穴交替针刺的针刺方法,并予中刺激量刺激法,可分别获得最佳的Fugl-Meyer积分效应和调整血清ET水平的效应。结论: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加阴阳经体穴交替针刺可列为优选方案,其优点可能是通过调整血清ET水平,舒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达到其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化胃镜检查术中针药复合麻醉方案,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出最佳方案。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方法,选择144例青中年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9组,分别采用针刺介入时机(A)、头体腧穴选择(B)、电针频率参数(C)、麻醉药物配伍(D)4个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干预,观察术中应激反应积分、异丙酚药量、心率和血压波动值等指标,筛选出最佳组合方案。结果:影响疗效的关键是麻醉药物配伍,腧穴选择次之,而针刺介入时机、电针频率参数对疗效的影响小。针药复合麻醉的最佳方案为:麻醉药物配伍选异丙酚+芬太尼(0.5μg/kg)、针刺腧穴选择头部和肢体穴位、针刺介入时机在术前10min进行、电针频率参数选择低高频交替(2/100Hz)或低频(2Hz)。结论:青中年患者在胃镜检查术前10min进行针刺头部和肢体腧穴,加用电针频率参数选择低高频交替(2/100Hz)或低频(2Hz),并采用异丙酚+芬太尼(0.5μg/kg)麻醉药物配伍的优化组合方案能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及症状和体征评定量表为指标,观察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治疗时间间隔4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比较每个因素2水平的优劣,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在治疗8 d后,从VAS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从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时间间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显著因素。结论在治疗8 d内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腰部夹脊穴深刺,配合电针和远道穴,每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多个针刺参数,探索影响针刺疗效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对4个参数(穴位、捻针角度、频率、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进行干预,通过ELISA检测血清T、垂体LH的水平和RT-PCR检测下丘脑中GnRH mRNA的表达,以比较上述4个参数的主次及每一参数不同水平的优劣。结果: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穴位、捻针角度、时间、频率,其中穴位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主要因素,而捻针角度、频率、时间都是次要因素。结论: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最佳参数为A_3B_3C_2D_2,即针刺肾俞、捻针90°、频率120次/min、捻针60 s;本研究中穴位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捻针角度,再次是捻针时间,影响最小的为捻针频率。  相似文献   

20.
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9(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的变化,对影响面瘫针刺疗效的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各自3水平中,B3(交替针刺两组穴位)、D3(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最佳。结论:交替针刺两组穴位,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本试验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