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典型的Jadassohn皮脂腺痣(N S)为头、颈部橘黄色、蜡色,鹅卵石样丘疹或斑块。报道其潜在恶变率在0.8%~50%之间。常见于颞部发线的NS,导致美容缺陷。方法:作者回顾性调查了一系列位于颞部头皮N S患者,共13例。12例用颞部皮瓣重建头皮。1例切除后留一闭合线。临床、组织病理、手术和照片记录用来回顾皮损的临床、解剖和病理表现。重建的评价由两位独立的测试者进行1-5分评分。美容结果由患者评价。结果:患者年龄在3~40岁之间。所有皮损都位于颞部头皮。所有患者都为病理学证实的N S。2例有基底细胞癌(15%)。2例在证实为N S后再次…  相似文献   

2.
1979~1989年我科用冷冻外科治疗老年面部恶性肿瘤34例,效果良好,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5例,女9例。年龄65~73岁。部位:颊部10例、鼻部8例、额部7例、颧部5例、颞部3例、耳后1例。病理类型:基底细胞癌21例、鳞癌8例、汗腺癌3例、黑色素瘤2例。大小0.8cm×0.8cm×0.5cm~5.2cm×4.5cm×2cm。按UICC的TNM分类和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 现将近年来在临床上遇到的资料完整的100例头皮肿块,分析报道。100例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0岁以下20例,20岁以上80例。发生部位:额部15例,颞部46例,顶部21例,枕部18例。根据临床症状,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证实:血管病24例,淋巴结炎20例,鳞状细胞癌17例,乳头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7~57岁。肿块大小1.5~4.5 cm。组织学形态包括:实体性2例,小细胞/雀麦细胞癌1例。3例突触素表达阳性,而嗜铬颗粒蛋白A、细胞角蛋白、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各在2例中表达阳性。1例小细胞癌患者死亡,另2例患者均生存。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5.
肺癌大多以肺部的症状和体征为首要表现 ,而少数肺癌患者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我院自 1991年 2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5 6 0例肺癌患者 ,其中 2 3例 (4.1% )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 ,笔者对此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3例以脑转移症状为首诊原因的患者 ,男16例 ,女 7例 ,年龄 32~ 6 8岁 ,中位年龄 5 3岁。从发病至确诊时间为 7d至 7月 ,中位时间 1月。首次确诊为脑转移的 12例 ,误诊 11例 ,误诊为原发性脑肿瘤 7例、脑血管病 3例、脑炎 1例。单发脑转移 9例 ,多发脑转移 14例。转移部位 :额、颞及枕叶 6例 ;小脑半球 3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9~70岁,中位年龄59岁。本组周围型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15例手术病理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PSC患者的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院收治1例伴有多处颅骨转移的头皮汗腺癌,报告如下: 患者,女,35岁。1987年元月发现左额部一指头大小包块,伴头痛、头昏。2月14日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病理检查为“恶性纤维瘤”。术后头痛无好转,一周后又相继发现左颞部、右顶部长有包块。检查:左额部有长4cm手术切口疤痕,左颞及右顶部分别有1×2×3cm~3及1×2×2cm~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特殊形态学的肉瘤样肾细胞癌( SRCC)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对8例肾脏S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占多数(女∶男=1∶1.67),年龄41~82岁,中位年龄55.5岁。常见症状为腰部疼痛和肉眼血尿。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不同比例的肉瘤样癌成分(30%~100%),可混合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等,8例肉瘤样癌具有不同的形态学表现,癌细胞呈梭形或多形性,胞浆丰富,核分裂易见,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肉瘤样细胞恒定表达上皮性标记物角蛋白(CK)及间叶组织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8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后进行化疗,1例患者术后2周行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免疫治疗。6例患者随访6~15个月,失访2例,其中4例术后出现转移,肺转移3例,肝转移1例。结论肾脏SR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侵袭性较高,预后较差,组织学表现多样,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镜下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的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主要采取根治性切除及术后系统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7年6月到1999年2月本院收治18例恶性胸水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肺乳头状腺癌8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胸膜转移4例,患者年龄36~6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  相似文献   

10.
张江宇  陈文静  杜维  张嫣  郜红艺  张安秦 《广东医学》2012,33(23):3573-3575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2 11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经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筛出1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随访。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0岁,影像学BI-RADS 1级、2级、3级和4级分别是1例、3例、7例和2例。肿瘤最大径0.2~5.5 cm,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其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免疫分型8例为Luminal A型,4例为Luminal B型,1例为Basal-like型。术后随访14~60个月,均存活。结论早期多项检查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较低原因之一,其免疫表型可能与预后相关,早期诊断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例1术后3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建议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化疗,晚期患者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翁世廉 《医学文选》2003,22(4):486-487
我院 1 992~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 31 5例乳腺疾病患者 ,其中 1 1 5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 5例女性患者 ,年龄 2 0~66岁 ,平均为 47岁 ,绝经期前 5 9例 ,绝经期后 5 6例。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3个月 2 5例 ,<6个月 2 1例 ,<1 2个月 1 3例 ,<1 8个月 37例 ,<2 4个月 1 4例 ,>2 4个月 5例。1 .2 病理情况 乳腺导管内癌 1 1例 ,乳腺导管浸润癌 33例 ,乳腺小叶浸润癌 1 3例 ,乳腺单纯癌 2 3例 ,乳腺髓样癌 1 5例 ,乳腺硬癌 1 0例 ,乳腺腺癌 8例 ,派杰氏病 2例。TNM分期 : 期 2 3例 , 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患者经病理确诊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全部脑转移性肿瘤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13例为脑转移癌。全部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诊断及分型。结果 13例脑转移癌病例,年龄26~62岁,男女比例9∶4,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部分伴恶心、呕吐。4例既往有肿瘤病史,9例既往无肿瘤病史,其中7例发现脑占位同时发现其他脏器占位。10例能查到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11例有原发灶(8例原发灶为肺,4例为腺癌,3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鳞癌;1例为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子宫绒毛膜癌);2例原发灶不明(1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腺癌)。结论 西藏地区脑转移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例无既往肿瘤史,以脑转移病灶为首发部位,最多见的原发部位为肺,个别病例原发灶不明。脑转移癌以多灶常见,其中大脑半球受累最多见。对于年龄较大的多发性脑占位患者需警惕转移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头皮转移癌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瘤转移至头皮者。我院1955~82年诊治22例头皮转移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于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16例,女6例。年龄20~67岁,40岁以上16例。二、就诊时间:自出现头皮包块到就诊的时间为半月至1年,半年以内15例。三、原发癌:经临床检查及病理切片能确定原发癌部位者19例,其中肺癌7例,肝癌4例,消化道癌4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2例;未能确定其原发灶者3例。  相似文献   

15.
周晓红  何平原 《医学文选》2000,19(4):463-464
甲状腺滤泡癌手术治疗之预后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前有无转移有关。为此我们对 1985~ 1999年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滤泡癌 88例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性 2 0例 ,女性 6 8例 ,男女之比为 1∶3.4。年龄 2 1~ 75岁 ,中位年龄 48岁 ,以 45~ 6 5岁患者多见。 88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初诊均以颈部肿物来我院就诊 ,其中单侧颈部肿物就诊 72例 ,双侧颈部肿物就诊 16例。伴声音嘶哑者 4例 ,有肿瘤家族史者 3例 ,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 15例 ,B超颈淋巴结阳性者 8例 ,血行转移至肺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增加对其认识,提高对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经住院治疗并得到病理诊断的10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40-73(57.1±11.0)岁。6例有吸烟史。临床症状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差别。经组织病理均诊断为肺肉瘤样癌。8例接受手术治疗,2例因不能手术直接行化疗。10例患者中ⅠA期4例,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Ⅳ期2例。8例术后患者4例行化疗,现今存活;4例未化疗,2例术后半年死亡,2例IA期患者观察3个月和1年后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征象。2例因转移未能手术患者中,1例化疗2年后死亡,1例化疗半年后存活。结论肺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发于老年吸烟男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海南医学》2014,(18):2769-277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9年住院治疗的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理分型特点;比较良恶性皮肤肿瘤的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分布差异。结果:共收集 263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201例(76.43%),癌前病变27例(10.27%),良性肿瘤35例(13.31%)。恶性肿瘤中非黑色素瘤性恶性皮肤肿瘤199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131例、基底细胞癌56例,年龄≥60岁者233例,男女比例为1∶1.3。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均主要位于面颊区、额颞区及鼻及鼻旁区;良性肿瘤主要为头皮部、额颞区。良恶性肿瘤患者性别、年龄段及主要发病部位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结论:头面部皮肤肿瘤多为恶性肿瘤,应及早干预年龄≥60岁且肿瘤分布于面颊区等易晒部位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p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远期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pT1期肾透明细胞癌术后5年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分别讨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病理学分期、核分级、生物治疗等因素对pT1期肾细胞癌术后远期转移的影响。结果:病理确诊为pT1期肾透明细胞癌的192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了远期转移(7.8%),其中肺转移最常见(6例),中位随访期为8年(5~12年)。经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0岁,伴有临床症状,病理学分期为pT1b期的患者较年龄〈50岁(P=0.015),无临床症状(P=0.018)以及pT1a期(P=0.008)更易发生远期转移。结论:远期转移为肾细胞癌的特殊生物学行为之一,特别是对于老龄、诊断时有,临床症状和pT1b期肿瘤的患者,即使术后5年未出现转移证据,长期密切的随访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SCC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乳腺SCC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岁,肿瘤平均直径4.3cm,淋巴结转移1例;2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例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及溃疡。镜下表现:癌巢由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构成,细胞质红染,可见明显角化珠和细胞间桥。间质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肿瘤周边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R、PR、HER.2、CKl8、SMA均阴性,CK、CKl4、CK5/6、p63、S-100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乳腺SCC是一种罕见而形态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呈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预后差,是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