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置换(HP)在肾移植术前准备及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中的作用已较明确,但在HP治疗同时多需辅以血液透析(HD)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我们采用序贯HD-HP对30例肾移植术前患者进行了150次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38.72岁。其中21例为近期拟行肾移植术前准备者,均有输血史,6例有肾移植史,9例系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者,经化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穿刺活检等考虑为急性排异反应。方法:采用瑞典产AK-90、AK-1…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透析膜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结果:在分组设计与拉丁交叉设计中,IL-1β、TNF-α及IL-6血浆水平无论铜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或聚砜膜血透时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IL-1β、TNF-α与IL-6mRNA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而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和血透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来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及以后每周1次,连续2个月动态监测24例肾移植患者114例次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以探讨其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sIL-2R水平移植前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随着移植肾功能的恢复而明显降低(P〈0.01),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则显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出现极度高血压和低血压时均可伴有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关于一氧化氮(NO)对血透患者低血压及高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已知血透患者内皮素(ET)-1水平增加,前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水平也增加。作者在血透患者测定NO终产物、ET-1及IL-1、TNF-α,以评价对调节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对危险因素,对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及1995年新入学的30例研究生(健康对照)进行研究。采用第二代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CV抗体,逆转录巢式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CVRNA。追查80例血液透析患者,24例HCV抗体阳性,56例HCV抗体阴性患者中,2例HCVRNA阳性,即80例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32.5%(26/80)。Mantel-Haenszel法分析显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肾移植及手术史有关。9例HCVRNA阳性病人的透析液中,3例检出HCVRNA。表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是输血和免疫功能低下,透析设备和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透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纤溶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纤溶状态的变化,探讨与临床止凝血的关系。 方法:测定20例血透(HD)患者透析过程中D-二聚体和t-二聚体和t-PA、PLG、PAI的动态变化,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HD组透析前D-二聚体、t-PA显著高于对照组,PLG和P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透析过程中D-二聚体、t-PA显著升高(P〈0.01),PAI逐渐降低(P〈0.05),而PLG无明  相似文献   

7.
了解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肾移植的效果。对27例经腹膜透析与27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进行肾移植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PD组与HD组术前情况及术后人/肾存活时间、排异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腹膜透析患者肾移植的效果与血液透析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老年肺癌患者的免疫状况,本文采用RIA和ELISA法分别测定老年肺癌病人表中IL-2和SIL-2R含量,结果显示术前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癌术后IL-2高于术前而SIL-2R明显低于术前。提示此两项免疫指标对评价部效和观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HCV是目前经血液传播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因此长期依靠血液透析生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极易感染上HCV。已知HCV与慢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并可影响将来肾移植的成功率,所以,为了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就必须及时发现此类患者中的HCV感染,以便及时治疗。为此,我们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抗HCV和HCV-RNA两种检测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指标在接受血透的CRF患者和非透析患者之间的诊断价值大相径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肝损害俞雨生沈克勤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病毒性肝炎中图法分类号R459.5透析及肾移植患者因合并肝脏疾病而死亡的现象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但大部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都是以血透(HD)患者为观察对象,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观察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汪年松  廖履坦 《肝脏》1998,3(4):42-43,30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存在着严重的HCV感染。HCV感染不仅影响血透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病人并发症、病死率增加以及影响肾移植失功及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就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感染HCV的预防和治疗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葛煜强徐元钊廖履坦吴兆龙营养不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1]。我们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作一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75例血透患者,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0.2岁(2...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第二代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ISA)法、反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154例血透患者和46名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血清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血透患者抗-HCV阳怀率为070.8%,HCV-RNA阳性率为71.7%,HCV杂率达82.1。透析中心工作人员HCV感染率为0%。血透患者=HCV与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sIL-2R、IL-6变化与淫羊藿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LISA方法和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株MTT掺入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IL-6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同时观察了用中药淫羊藿治疗同一血透患者3个月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证实血液透析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P<0.0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用淫羊藿治疗后sIL-2R及IL-6水平可调整至正常水平。由此说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降低,中药淫羊藿的调节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ALOKA-1200型B超在我院血透的72例患者进行双肾检查。结果透析时间越长,获得性肾囊肿(ARCD)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RCD的形成似可改善盆血;ARCD有出血倾向;肾移植后ARCD的患病率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肾移植可使已形成的囊肿缩小。结论ARCD主要是与透析时间有关的并发症,应每年检查透析患者的双肾,以早期发现病  相似文献   

16.
病毒感染是肾移植受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由于肾移植受者术前处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状态,全身情况较差,同时大部分患者依赖血液透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概率远高于正常人,故肾移植受者存在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受者术前是否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应视不同的病毒类型以及个体情况而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4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α1-m、β2-m含量,表明α1-m是一项较β2-更为敏感的反映移植肾功能的指标。测定血清α1-m对早期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及环孢素A肾中毒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胎儿尸肾作为供体行成人肾移植术,为异体肾移植提供了新的供体来源。由于胎儿肾脏功能不完善,暂时达不到机体所要求的水平,因此,需要血液透析以利于肾脏发育生长。本文对我院1980至1988年4月10例胎儿尸肾移植前后的血透疗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统疾病219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英]/GuptaS…∥AmJCar-diol.-1993.71.-1427~1430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在血透期间的主要死因。虽然大多数血透病人临床有左心衰竭的...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中β—微球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血液透析对体内总体液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动态变化,按照人体体液两室模型理论,采用数学摄动解的计算方法,根据β2-微球蛋白体内生成速率和溶质在体液中传递方式与传质阻力,提出了β2-微球蛋白,周清除分数(R值)的概念,其理论R值>40%。使用高效透析器对3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数据参数计算机处理。结果表明,当R值>40%时,患者由于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导致淀粉样变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它弥补KT/V或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TACurea)只对血液小分子进行透析充分性的片面性。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对透析充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