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应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 ,配合颅脑超声波治疗 6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2例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有关诊断标准 [1,2 ] ,其中男 39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2 5岁 ,平均 52岁 ;病程最长 9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5个月。临床症状为发作性眩晕 ,常在颈椎过屈、过伸、旋转时诱发 ,伴恶心呕吐、颈项部僵硬疼痛、后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等。颈椎平片示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椎体增生、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 6 2例患者均经…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及胃腹安注射液配合气囊充气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颈性眩晕 ,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2例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有关诊断标准[1,2 ] 。其中男 39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最长 9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5个月 ,临床症状为发作性眩晕 ,常在颈椎过屈及旋转时诱发 ,伴颈项僵硬、后头痛 ,记忆力减退 ,耳鸣恶心呕吐。颈椎平片示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 ,椎间隙变窄及钩椎关节增生。 6 2例患者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发作性眩晕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作性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50—60岁多见,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盐酸氟桂嗪系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收效良好,因其除保护脑组织外,尚有改善前庭系循环作用,增加椎动脉及颈动脉血流量,从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周围性眩晕。而抑眩汤是我科治疗各型眩晕症的经验方,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痰为主。中老年发作性眩晕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可以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情况,笔者总结我院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依据临床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技术,诊断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症72例,并应用抑眩汤结合盐酸氟桂嗪治疗42例与单用盐酸氟桂嗪治疗30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笔者在近年的临床治疗中,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筛选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本科就诊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0余年,平均12a。眩晕,伴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6.
7.
我们从1998年1月~2000年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6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6岁;病程半年以上。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表现为眩晕,头痛,颈痛,恶心,甚者呕吐。视物模糊,心悸,上肢麻木为主。颈僵硬或有硬结点,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后眩晕加重等,颈椎或椎旁压痛、放射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少数患者有臂丛牵拉试验性。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问,椎间孔狭窄,椎体或小关节有骨质增生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 1 995年以 1月~ 1 999年 1 0月 ,笔者对 96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推拿、局封和中西药等综合疗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38例 ,女性 58例 ;年龄 2 3~ 70岁 ;病程 1周~ 6年。诊断标准 :1有椎动脉缺血征 (以眩晕为主 )及/或曾有猝倒病史者 ;2可出现血管性偏头痛 ;3体征检查见颈椎棘突偏歪 ,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4一般均有较明显之交感神经症状 ;5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6脑血流图双侧波幅差超过 50 %以上 ,脑彩超双侧脑血管血流不对称 ,患侧明显降低 ;7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 ;8除外…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 ,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 ,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认为 ,本病是由于经脉不畅 ,气血不能上荣清窍 ,经脉空虚 ,髓海不足 ,脑失濡养所致。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2 2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中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 7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5年 ,平均 13个月。均有眩晕症状 ,头颈活动时加重 ,颈部不适。其中伴耳鸣 3例 ,伴恶心呕吐 8例 ,伴上肢一侧或双侧麻木 5例。2 治疗方法中药熏蒸 ,药用 :独活、羌活各 15 g ,桑寄生、杜仲各 2 0 g ,牛膝、当归各 15 g ,木瓜、鸡… 相似文献
10.
11.
12.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呈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感、坠落感,症状重者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者数十秒至数小时,长者数天或数周甚至可达数月之久。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3.
<正>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耳眩晕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指颈椎疾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压迫神经所致的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 ,立行不稳 ,常伴有恶心、呕吐、颈项疼痛或上肢麻木 ,甚至可有短暂意识障碍 ,使病人痛苦不堪。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应用乘晕宁片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 4 6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6月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 4 3~ 76岁 ,其中 4 3~ 5 0岁 10例 ,5 0~ 6 0岁 2 6例 ,>6 0岁 10例。对照组 :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4 5~ 72岁 ,… 相似文献
15.
16.
笔者自 2 0 0 0~ 2 0 0 2年 ,采用刺五加注射液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供血不足致眩晕 3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对眩晕患者 ,通过脑血流图 ,颈椎片、血脂、血常规、血压检测 ,经筛选确诊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病人 5 0例。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在 2 2~70岁之间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 2例 ,脑动脉硬化 3 1例 ,脑血管痉挛 7例 ;重度 (发作时不能起立 ,自身旋转或站立不稳。伴恶心、呕吐 ) 9例 ,轻度 (自觉头晕、昏沉或昏胀不适 ) 1 4例 ,中度 (间于重度与轻度之间 ) 2 7例。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尼莫地平 ,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急性发作期内耳眩晕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痊愈2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眩晕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尤其以中老年为多见 ,其病因复杂 ,发病率高且易发作。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6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眩晕病人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2~ 6 8岁。发作通常有周围性或中枢性眩晕发作 ,也有其它疾病引起。周围性发作包括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等 ,症状是患者突然出现眩晕 ,视物旋转 ,伴有恶心呕吐或心悸胸闷 ,面色苍白 ,汗出或站立不稳 ,卧床休息如坐舟车 ;中枢性发作包括血管性病变、肿瘤等 ,症状通常为逐渐起病 ,伴有头痛或呕吐 ,或面部麻…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60例,以扳法,旋转,牵拉推顶的复合手法,结合甘露醇,复方丹能液及能量合剂,对照组口服颈复康,眩晕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迅速,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头痛性眩晕发作频率观察组1天(3.4±0.8)次,对照组(5.2±1.5)次。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