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衰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资料证实:糖尿病病人中有糖尿病肾病的占1/3以上,肾功能不全的高达6.5%,其中到了尿毒症阶段的有1.2%。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形成,治疗比较困难,越来越多的病人最终需要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饮食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和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均有帮助。其饮食原则包括: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Ⅱ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从肾小球高滤过开始,经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一般需数年至二三十年。如能早期诊治,可改善其预后。目前,对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是多...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心力衰竭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合并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科用参附注射液治疗32例DN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知识篇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预测及早期发现是延缓和控制DN发生、发展的关键。此前多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UEAR)等作为早期肾脏受累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未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基底膜增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问质纤维化,并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动脉硬化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1],是慢性肾衰竭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升高,难以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一旦进展到晚期,肾小球病变无法逆转,很快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2].西医治疗以饮食调理、控制血糖、调控血压等为主,治疗效果一般.笔者在西医常规常规基础上,配以中药真武汤调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陈丽  冉祥凯 《山东医药》1997,37(12):41-42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陈丽冉祥凯赖宏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紊乱、遗传易感性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已成为影响糖尿病预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现将DN的诊治进展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已经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高血压肾病而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指糖尿病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临床近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临床近况朱建民,程秦娣综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又名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介绍当前国外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近况。一、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n ,DN)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 (GBM )增厚和系膜区扩张 ,最终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其发病一般认为是多因素所致 ,如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遗传易感性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Ⅰ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别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肾脏病因,估算非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4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患者,比较病史、心脏彩超、颈动脉多普勒彩超、眼底检查结果、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HbA1c、尿蛋白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通过肾脏穿刺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结果 46例患者确诊糖尿病肾病比例占47.8%,52.2%患者是糖尿病合并其他肾小球疾病,即非糖尿病.肾病,在非糖尿病肾病组中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比例最高.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糖较高(P<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中,糖尿病肾病组的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颈动脉彩超检测中发现,糖尿病肾病组存在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非糖尿病肾病组高(P<0.05).值得注意的是,非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2.2%)和特异性(91.7%,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有蛋白尿时,空腹血糖、心脏射血分数、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以及眼底的改变作为临床鉴别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肾活检则是明确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别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肾脏病因,估算非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4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患者,比较病史、心脏彩超、颈动脉多普勒彩超、眼底检查结果、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HbA1c、尿蛋白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通过肾脏穿刺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结果 46例患者确诊糖尿病肾病比例占47.8%,52.2%患者是糖尿病合并其他肾小球疾病,即非糖尿病.肾病,在非糖尿病肾病组中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比例最高.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血糖较高(P<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中,糖尿病肾病组的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颈动脉彩超检测中发现,糖尿病肾病组存在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非糖尿病肾病组高(P<0.05).值得注意的是,非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2.2%)和特异性(91.7%,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有蛋白尿时,空腹血糖、心脏射血分数、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以及眼底的改变作为临床鉴别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肾活检则是明确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又是高血压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美国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肾衰的发生率已增至每年8.3%。最新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是目前每年新增加肾衰病人中比例最高的两类病人。众所周知,糖尿病肾病(DV)系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兼症之一。早期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基膜增厚,高滤过为特征,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闭塞,小球硬化。严格地讲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在糖尿病肾病受累早期正常白蛋白阶段,肾小球基底膜已开始增厚,系膜基质增  相似文献   

19.
处理高血压是防治糖尿病肾病主要措施,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已有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减慢,除降压作用外抑制RAAS系统意义重大。该文研究最近报道DETAIL研究关于糖尿病人用替米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效果比较。250名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伴早期肾病,经5年治疗,首要终点肾小球滤过率(GFR)两组类似,  相似文献   

20.
梁毅堂 《内科》2009,4(2):286-28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的临床征象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病理学上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最后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D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