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特点,为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出生后48~72小时,对1 062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使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其中135例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龄左右,同时进行TEOAE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左右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结果 1 062例新生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1.02%(117/1 062),DPOAE未通过率为13.65%(145/1 062);135例进行了复筛,TEOAE和DPOAE未通过率分别为17.78%(24/135)和20.74%(28/135),DPOAE初、复筛未通过率均高于TEO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OAE和DPOAE在初筛和复筛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04%和95.56%,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857.在初筛中TEOAE每耳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4±25 s,DPOAE为40±34 s;在复筛中TEOAE为52±41 s,DPOAE为73±62 s,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测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筛的135例中,共有7例(10耳)最终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耳),这10耳TEOAE和DPOAE初、复筛均未通过. 结论 作为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方法,TEOAE较DPOAE未通过率低,耗时少;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TEOAE可能比DPOAE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0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出生的6072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检查,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初筛率、复筛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并比较新生儿不同性别、耳别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活产新生儿6072例,实际初筛5843例(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初筛率96.23%(5843/6072);初筛通过5284例(90.43%,5284/5843)左耳通过率92.71%(5417/5843)低于右耳通过率(93.80%,5481/5843)(χ^2=5.574,P<0.05);男婴通过率89.38%(2853/3192)低于女婴(91.70%,2431/2651)(χ^2=9.022,P<0.01)。初筛未通过559例,其中474例接受复筛(84.79%,474/559);复筛通过385例(81.22%,385/474);复筛未通过89例,其中77例进行听力学诊断(86.52%,77/89);共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2.40‰(14/5843),其中8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4例单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例单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40‰,女婴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  相似文献   

3.
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后健侧耳DPOAE幅值增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给单侧聋耳配戴助听器后对健侧耳影响的客观观察,探讨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的必要性。方法:对27例单侧耳聋对侧耳听阈正常的患者进行患耳配戴助听器前后的耳声发射检测。首诊分别行纯音听阈和健耳DPOAE检测,根据患侧听力损失程度分中、重度两组,之后为其配戴及调试助听器,并在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再行耳声发射检测。对照组13例单侧耳聋发病时对侧耳听力正常,首诊行双耳纯音听阈测试和对侧耳耳声发射检测,但未配 戴助听器。结果:中度耳聋组19耳健侧DPOAE幅值较低,仅有4耳尚在正常范围的低值内,另外15耳低于正常范围。为其配戴助听器后行耳声发射的动态观察,发现DPOAE幅值较配戴助听器前明显提高,其中三个月后幅值提高最明显。六个月后的平均幅值为8.4dB SPL/500Hz、11.2dB SPL/1kHz、10.4dB SPL/2kHz,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DPOAE I/O示非线性机制较好,重度聋组8耳DPOAE幅值低于正常范围,配戴助听器后5耳DPOAE幅值提高较小,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3耳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13例分别在首次就诊及半年后行纯音听力测试及耳声发射检查,原健耳纯音听阈逐渐升高,为33-55dB HL,未引出DPOAE及DPOAE I/O函数曲线。结论: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听力损失的对侧耳听阈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侧耳聋久之如不及时进行 康复干预,必将导致健侧耳功能失代偿而使该耳听阈升高。  相似文献   

4.
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比较其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MAICO ERO SCAN新生儿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95例窒息新生儿和3 00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根据1分钟Apgar评分,将19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177例)和重度(18例)窒息.窒息新生儿初筛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5天进行,窒息新生儿通过及未通过者均于出生后1、3、6、12个月分别再测试,监测有无迟发性耳聋的发生;正常新生儿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两组两次检测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用听性脑于反应(ABR)、40 Hz-AERP和声导抗进行诊断性听力评估.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5例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148例,初筛通过率为75.90%(148/195),未通过47例,未通过率为24.10%(47/195);3 002例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2 504例,初筛通过率为86.41%(2 504/3 002),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177例,初筛通过138例,初筛通过率77.97%(138/177),重度窒息新生儿18例,初筛通过10例,初筛通过率55.56%(10/18),轻度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重度窒息新生儿(P<0.05).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2.59%(25/27),正常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7.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6,P>0.05).确诊窒息新生儿听力损伤1例,听力损失检出率5.13‰(1/195);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6例,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00‰(6/3 0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4,P>0.05).结论 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两组元差异,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DPOAE可作为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GS1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对2006年6月1日~2007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出生的388例活产婴儿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进一步确诊.结果 388例新生儿中有387例例接受听力初筛,初筛率99.74%,357例通过初筛,初筛通过率92.25%;复筛19例,复筛率63.33%,复筛通过率100%.结论 DPOAE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应于出生后42天内行ABR检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分析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原因。方法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按两阶段方案进行听力筛查, 11894例新生儿中未通过者3月龄后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1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结果 初筛通过率为82.64%,复筛通过率为78.71%。产科病区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84.6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78.00%,经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确诊有听力损失患者68例(106耳),发病率约为0.57%,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3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6例,混合性听力下降21例。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组和单耳未通过组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分别为12.92%(38/294)、5.00%(30/600),中度及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比例分别为3.33%(1/30)、18.42%(14/7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引起听力损失的可能原因有:黄疸(24.56%,14/57),感染(24.56%,14/57),窒息(19.30%,11/57),低体质量(17.54%,10/57),其他因素(14.04%,8/57)。结论 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础性工程;双耳听力筛查未通过比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存在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听力损失的程度也可能更重;黄疸、感染、窒息和新生儿低体质量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在耳鼻喉科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评估,并且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评价目前所用听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并于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婴幼儿,分析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资料,并与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同时完成DPOAE、AABR筛查及诊断型ABR测试,并且资料完整保存者共89例177耳。DPOAE筛查未通过率为45.8%,AABR筛查的未通过率为46.3%。两种筛查方法的一致率为64.4%。AABR的假阴性率为27.9%,DPOAE为16.3%,联合使用两种筛查方法时其假阴性率为4.7%。诊断型ABR测试异常共26例43耳(24.3%),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2耳,中度7耳,重度3耳,极重度11耳,听力损失为双侧者17例,单侧者9例,双侧听力损失患者中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对称者12例,不对称者5例。本组确诊听力损失婴幼儿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48h以上;出生体重低于1500g;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时0~6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要求;颌面部畸形(小耳、外耳道闭锁或畸形、腭裂);细菌性脑膜炎。结论使用AABR或AABR与DPOAE联合筛查可用于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有转诊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指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及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扬州市就诊我院门诊的14岁及以下入学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245人,所有儿童均行声导抗及耳声发射检查,5周岁及以上儿童进行纯音测听检查,5周岁以下儿童进行行为测听检查,不能配合者行ABR检查。基因筛查采用4个基因(GJB2、SLC26A4、12SrRNA和GJB3)20个位点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复测通过64人(26.12%),耵聍栓塞及外耳道疾病31人(12.65%),分泌性中耳炎132人(53.88%),急慢性中耳炎12人(4.90%),先天性中耳胆脂瘤2人(0.82%),小儿听神经病1人(0.41%),感音神经性聋1人(0.41%),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人(0.82%)。GJB2基因杂合突变9人(3.67%),未筛查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1人(0.41%),纯合突变1人(0.41%);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1人(0.41%),未发现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听力和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对发现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具有协同作用,解除病因和给予正确指导可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厦门市部分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了解近年来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情况,并评估筛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2016~2018年应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对厦门市36所幼儿园中班学龄前儿童12 443例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转诊进行诊断型耳声发射、声导抗、行为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必要时行颞骨CT、核磁共振(MRI)检查,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 12 443例学龄前儿童中11 726例(94.2%,11 726/12 443)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1 307例(11.1%,1 307/11 726);1 069例(81.8%,1 069/1 307)接受转诊,确诊听力异常41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53%(414/11 726),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373例(34.9%,373/1 069),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41例(3.8%,41/1 069)。比较2016~2018年听力筛查率、未通过转诊率、家长对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组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53%,其中分泌性中耳炎检出率最高;筛查型DPOAE和声导抗联合筛查模式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可行且有效,有利于提高转诊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流动人口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城市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案。方法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北京市上地医院出生的5 484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采用"两步初筛+两步复筛"方案,即初筛未通过者出院前再筛查一次,1月龄复筛未通过者于2月龄时再复筛一次,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估。结果 2009年4~12月北京市上地医院应筛查5 538人,实际接受初筛5484人,初筛覆盖率99.02%(5484/5538),其中外地户籍新生儿5368人,占筛查人数的97.88%(5368/5484)。初筛未通过1498人,未通过率27.32%(1498/5484);1498人中出院前接受二次筛查858人,通过511人,未通过347人。经过两次院内初筛后最终未通过987人(1498-511),未通过率18.00%(987/5484)。1月龄时实际复筛587人,复筛率59.47%(587/987),通过472人,未通过115人,转诊率为2.10%(115/5484);2月龄时实际复筛69人,复筛率60%(69/115),通过26人,未通过43人,最终转诊率为0.78%(43/5484)。首次初筛和二次初筛后的未通过率,以及一次复筛和二次复筛后的转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际接受听力诊断26人,确诊听力损失16人(19耳),其中双耳轻度3人,单耳轻度10人,单耳极重度3人,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2.92‰(16/5484)。结论在城市流动人口中采用"两步初筛+两步复筛"方案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可有效提高初筛覆盖率,降低初筛未通过率和转诊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音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轻度听力下降成年人(23例27耳)及中度听力下降成年人(19例22耳)分别进行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及DPOAE检测,通过受试者自身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相应频率的检出率。结果听力正常组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86.76%(59/68),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76.47%(52/68)、100%(68/68)、100%(68/68);听力正常组500 Hz的短纯音CM检出率显著高于DPOAE检出率(P<0.05)。轻度听力下降组(27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85.19%(23/27)、81.48%(22/27)、37.03%(10/27),相应频率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8/27)、51.85%(14/27)、44.44%(12/27),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中度听力下降组(22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77.27%(17/22)、27.27%(6/22),相应频率DPOAE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40.91%(9/22)、40.91%(9/22),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轻度、中度蜗性听力损失患者,CM在500 Hz、1000 Hz的敏感性优于DPOAE,能弥补DPOAE在中低频段敏感性不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推荐联合应用CM和DPOAE评估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筛查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黄石地区30所幼儿园共2 025例2~6岁儿童,以声导抗、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一个月后同法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纯音听阈测试或行为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本组对象听力初、复筛总通过率为94.02%(1 904/2 025),其中初筛通过者1 842例(90.96%,1 842/2 025);183例初筛未通过者进入复筛,其中62例通过复筛(33.88%,62/183),121例未通过2次筛查(5.98%,121/2 025);最终有72例(3.56%,72/2 025)诊断为听力损失,其中,分泌性中耳炎47例;感音神经性聋22例(中度8例,重度4例,极重度10例),单耳18例,双耳4例;单侧外耳道畸形伴不同程度耳道闭锁3例,其中,2例伴双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结论 耳声发射及声导抗检测可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黄石地区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5~2019年温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状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TEOAE/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2015~2019年温州市出生的53710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至市级听力诊治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分析结果。结果537106例新生儿中实际完成听力初筛535035例,初筛率为99.61%(535035/537106),2015~2019连续5年初筛率分别为99.72%、99.21%、99.74%、99.74%、99.66%。初筛通过495128例,初筛通过率为92.54%(495128/535035);复筛38300例,复筛率为95.97%(38300/39907),复筛未通过5652例,复筛未通过率14.76%(5652/38300);转诊率为1.06%(5652/535035);完成诊断5355例(94.75%,5355/5652),失访297例(5.25%,297/5652);确诊听力损失1666例,听力损失检出率3.11‰(1666/535035)。结论2015~2019温州市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连续五年达99%以上,初筛通过率、复筛率、转诊率及接诊率均达到指南要求,提高听力损失患儿的随访率、干预率是今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台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该市免费及自费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及耳聋检出率。方法对台州市2010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48小时后至出院前进行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2011~2012年为自费,2013~2018年为免费),初筛未通过者30~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DPOAE、声导抗、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测试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2010年10月~2018年9月台州市共出生新生儿621 032例,其中610 007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98.22%,共有53 959例未通过初筛,初筛未通过率为8.85%;完成复筛47 794例,复筛率为88.57%;复筛未通过8 051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6.85%,其中6 86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为85.32%;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979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58‰(979/621 032)。采用DPOAE筛查的447 489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28例(1.63%),采用AABR筛查的162 518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51例(1.54%),两种方法听力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初筛未通过率(10.17%和5.21%)、复筛未通过率(16.28%和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2年为自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170 806例,有164 894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6.54%;初筛未通过17 822例,其中14 498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1.35%;复筛未通过2 948例,其中2 060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69.88%;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23例,检出率为1.31‰(223/170 806)。2013~2018年度为免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450 226例,有445 113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8.86%,初筛未通过36 137例,其中33 296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92.14%,复筛未通过5 103例,其中4 80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94.20%,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56,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8‰(756/450 226);自费组和免费组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政府出资免费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明显提高听力筛查率和耳聋检出率,早期筛查、诊断、康复干预是减少听力障碍所致残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9971例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及听力障碍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在生后2~5天对2006年10月~2009年3月出生正常新生儿8 319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1 65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 可筛总数10 523例,实际筛查9 971例,初筛率94.75%;初筛未通过790例,阳性率7.92%(790/9 971),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右耳高于左耳,正常组高于高危组;实际复筛290例,复筛率36.71%(290/790);复筛未通过57例,阳性率19.66%(57/290);实际接受诊断性ABR检查46例,确诊听力障碍人数35例,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2人,单耳听力损失13人;重度听力损失者6例.高危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6.05‰(10/1 652)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3.01‰,25/8 319).结论 应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与性别、耳别、高危因素等有关,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约为3.51‰(35/9 9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纯音听力特征,并探讨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2010—2011年在我科就诊的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但无明显自觉听力障碍患者114例(190耳),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DPOAE检测。分析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其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听力异常可达76.84%(146/190)。纯音测听表现为:高频下降型46.31%(88/190);低频下降型14.73%(28/190);正常23.15%(44/190);其它类型15.78%(30/190)。其危险因素主要为:噪声接触,疲劳和/或精神压力、其他基础疾病等。所有频率(f0)的DPOAE幅值与各频率纯音听阈间存在负相关,且有明显的频率对应关系。结论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尤其以高频听力下降为多见。DPOAE测定值与其纯音听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DPOAE测试频率与纯音听阈频率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DPOAE检测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湘潭市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出生的2 365名新生儿(正常新生儿1 354例及NICU新生儿1 011例)进行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7天进行DPOAE初筛,NICU新生儿于出生后3~28天接受初筛,无论初筛通过与否,42天后运用DPOAE与AABR复筛,有一项以上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初筛时正常组未通过率8.05%(109/1 354)、NICU组未通过率14.05%(142/1 011);复筛率64.95%(1 536/2 365),复筛未通过25例,其中DPOAE未通过18例,AABR未通过5例,DPOAE+AABR均未通过2例;3月龄听力诊断时确诊听力损失7例(2.96%,7/2 365),其中单耳听力损伤2例、双耳5例;正常组1例,NICU组6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中度3例,重度2例。其中2例NICU患儿初筛通过,复筛AABR未通过。结论湘潭地区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6‰(7/2 3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检测驾驶人员听力损失的可行性和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纯音听力测试听阈提高的驾驶人员作为检查组30例(60耳);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20例(40耳),分别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DPOAE测试,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检查组纯音听力测试2、4、8 kHz频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为新疆主要民族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0年出生的1 521例汉、维族新生儿于出生后2~4天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后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等综合听力学检查。结果在1 521例新生儿中,汉族为1 001例(2002耳),初筛通过902例(90.11%,902/1 001),未通过99例(9.89%,99/1 001),维族520例(1 040耳),初筛通过468例(90.00%,468/520),未通过52例(10.00%,52/520),汉、维民族新生儿初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和高危儿的初筛未通过率(分别为18.58%和13.25%)高于足月正常新生儿(分别为9.23%和8.45%)。复筛率25.83%(39/151),复筛通过率82.05%(32/39)。最后确诊听力损失1例,为双耳极重度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66‰。结论新疆维、汉族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无明显差异,但早产儿和高危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 68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出生的无高危因素新生儿4 454例(正常儿组)、高危因素新生儿2 227例(高危儿组)在出生后3~5天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42天时利用DP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时借助耳内镜+声导抗(1 000 Hz)+ABR+DPOAE+CT进行初步诊断,对ABR波Ⅴ反应阈值大于35 dB nHL者于6月龄利用耳内镜+声导抗(1 000 Hz)+ABR+DPOAE+ASSR+CT或MRI进行确诊。确诊为听功能异常者8月龄时进行医学干预。结果正常儿组初筛未通过133例,未通过率2.99%(133/4 454),高危儿组初筛未通过416例,未通过率18.68%(416/2 227);正常儿组复筛未通过6例,未通过率4.51%(6/133);高危儿组复筛未通过142例,未通过率34.13%(142/416)。高危儿组6月龄行听力学确诊异常者37例,占1.66%(37/2 227),其中,CT示内耳畸形3例,包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例,Mondini畸形1例,Michel畸形1例;听功能损伤家族史组、母孕期宫内感染组、颅面畸形组、低体重组、高胆红素血症组、母孕期应用耳毒性药物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组、出生时的Apgar评分异常组、机械通气过长组、新生儿NICU≥48小时组、早产儿组听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76%、10.08%、7.89%、1.23%、1.84%、2.00%、1.45%、1.12%、1.09%、0.75%、0.61%。无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异常4例,占0.09%(4/4 454)。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列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