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正常和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了解其初、复筛率及听力损失检出率。方法应用DPOAE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29日出生的正常和NICU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5天初筛,NICU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行DPOAE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ABR和/或ASSR检查。结果正常新生儿3 778例,接受筛查3 668例,初筛率97.09%(3 668/3 778),初筛未通过342例(9.32%,342/3 668),复筛144例(42.11%,144/342),复筛未通过40例(27.78%,40/144),转诊25例,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7例(1.91‰,7/3 668)。NICU新生儿2 665例,全部接受初筛,初筛率100%,初筛未通过330例(12.38%,330/2 665),复筛46例(13.94%,46/330),复筛未通过8例(17.39%,8/46),实际转诊6例,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2例(0.75‰,2/2 665),其中1例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另1例为新生儿窒息。两组听力损失检出率1.42‰(9/6 333),其中中度6例,重度2例,极重度1例;单耳3例,双耳6例。结论本组正常和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明显低于推荐标准,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低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2021年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对正常新生儿94 118例采用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用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OAE、ABR、声导抗进行听力诊断。高危儿组2 356例先采用OAE进行初筛,通过者采用AABR进行复筛,未通过者采用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 正常新生儿组94 118例中,初筛未通过率为7.74%(7 284/94 118);复筛率为54.00%(3 933/7 284),复筛未通过率为27.28%(1 073/3 933),确诊听力障碍383例,检出率为0.41%(383/94 118)。高危儿组2 536例中,初筛未通过率为13.76%(349/2 536),复筛率为31.07%(788/2 536),复筛未通过率为16.12%(127/788),确诊听力障碍42例,检出率为1.66%。新生儿听力障碍由高到低的危险因素为存在颅面形态畸形者(包括耳廓、外耳道畸形)、有儿童期永久性耳聋家族史、极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系统69074例新生儿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生的69074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小时应用DPOAE和AABR进行听力初筛,任意一项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DPOAE联合 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DPOAE、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声导抗等进行第一次听力学诊断性检查,异常者于6月龄时进行第二次诊断性检查。结果69074例新生儿中初筛未通过者13587例,未通过率19.67%(13587/69074);11996例参加复筛,复筛率88.29%(11996/13587);复筛未通过419例,未通过率3.49%(419/11996);312例接受诊断性听力检查,检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134例,检出率为1.94‰(134/69074)。结论甘肃省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9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筛。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初复筛结果。结果 初筛时妊娠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AABR未通过率分别为61.36%和49.12%,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分别为82.95%与71.93%,妊娠糖尿病组筛查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复筛时妊娠糖尿病组的AABR筛查和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仍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显著增高,复筛时仍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因此,在临床上要持续关注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NICU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特点,为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出生后48~72小时,对1 062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使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其中135例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龄左右,同时进行TEOAE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左右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结果 1 062例新生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1.02%(117/1 062),DPOAE未通过率为13.65%(145/1 062);135例进行了复筛,TEOAE和DPOAE未通过率分别为17.78%(24/135)和20.74%(28/135),DPOAE初、复筛未通过率均高于TEO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OAE和DPOAE在初筛和复筛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04%和95.56%,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857.在初筛中TEOAE每耳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4±25 s,DPOAE为40±34 s;在复筛中TEOAE为52±41 s,DPOAE为73±62 s,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测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筛的135例中,共有7例(10耳)最终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耳),这10耳TEOAE和DPOAE初、复筛均未通过. 结论 作为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方法,TEOAE较DPOAE未通过率低,耗时少;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TEOAE可能比DPOAE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比较其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MAICO ERO SCAN新生儿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195例窒息新生儿和3 00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根据1分钟Apgar评分,将19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177例)和重度(18例)窒息.窒息新生儿初筛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5天进行,窒息新生儿通过及未通过者均于出生后1、3、6、12个月分别再测试,监测有无迟发性耳聋的发生;正常新生儿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两组两次检测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用听性脑于反应(ABR)、40 Hz-AERP和声导抗进行诊断性听力评估.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5例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148例,初筛通过率为75.90%(148/195),未通过47例,未通过率为24.10%(47/195);3 002例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2 504例,初筛通过率为86.41%(2 504/3 002),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177例,初筛通过138例,初筛通过率77.97%(138/177),重度窒息新生儿18例,初筛通过10例,初筛通过率55.56%(10/18),轻度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重度窒息新生儿(P<0.05).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2.59%(25/27),正常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7.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6,P>0.05).确诊窒息新生儿听力损伤1例,听力损失检出率5.13‰(1/195);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6例,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00‰(6/3 0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4,P>0.05).结论 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两组元差异,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DPOAE可作为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0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出生的6072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检查,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初筛率、复筛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并比较新生儿不同性别、耳别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活产新生儿6072例,实际初筛5843例(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初筛率96.23%(5843/6072);初筛通过5284例(90.43%,5284/5843)左耳通过率92.71%(5417/5843)低于右耳通过率(93.80%,5481/5843)(χ^2=5.574,P<0.05);男婴通过率89.38%(2853/3192)低于女婴(91.70%,2431/2651)(χ^2=9.022,P<0.01)。初筛未通过559例,其中474例接受复筛(84.79%,474/559);复筛通过385例(81.22%,385/474);复筛未通过89例,其中77例进行听力学诊断(86.52%,77/89);共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2.40‰(14/5843),其中8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4例单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例单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40‰,女婴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自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12 440例新生儿[普通病房新生儿11 594例,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846例]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转上级医院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结果初筛率95.40%(12 440/13 040),初筛通过率80.27%(9 986/12 440);复筛1 225例(49.92%,1 225/2 454),通过596例(48.65%,596/1 225);建议转诊629例,实际转诊102例(16.22%,102/629);最后确诊为听力损失者32例(0.26%,32/12 440),其中单耳听力损失26例,双耳听力损失6例;轻度听力损失23例,中度听力损失2例,重度听力损失7例。普通病房新生儿初筛通过率(80.94%)、复筛通过率(53.57%)均高于NICU患儿(分别为71.16%和21.69%)(均为P<0.01),普通病房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1.21‰)明显低于NICU患儿(2.13%)(P<0.01)。结论本组新生儿初筛率较高,但复筛率及转诊率均偏低,NICU患儿初筛、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新生儿,且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新生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淄博市未通过听力复筛并转诊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淄博地区出生的80 957例新生儿中共73 623例在出生后3~7天进行了TEOAE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于42天行TEOAE复筛,复筛未通过的3月龄时采用ABR、DPOAE、1 000Hz声导抗、ASSR进行听力诊断。结果淄博市新生儿听力初筛率90.94%(73 623/80 957),初筛未通过率10.24%(7 536/73 623),复筛率56.17%(4 233/7 536),复筛未通过率37.18%(1 574/4 233),转诊率40.85%(643/1 574),最终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4.13‰(304/73 623),其中双耳143例,单耳161例;轻度127例,中度128例,重度37例,极重度12例;双耳中度以上听力损失99例。结论淄博市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13‰,应尽量提高复筛未通过婴儿的转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331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3166例新生儿中接受听力筛查的3270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3天采用DPOAE或AABR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1月至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时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活产新生儿33166例中接受听力筛查32708例,初筛率为98.62%(32708/33166),初筛未通过率为14.68%(4801/32708),复筛率为91.27%(4382/4801);复筛未通过215例,其中,15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听力损失77例,单、双耳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26例,轻至中度听力损失51例,其中包括外中耳畸形15例,腭裂2例;疑似迟发性听力损失1例。结论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8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3年4月~2015年3月清远市出生3~5天的784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中正常新生儿7216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624例;分析家族史、孕期、分娩情况和围产期情况等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关系。对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30~42天采用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7840例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2.60%(7260/7840),复筛通过率为85.17%(494/580),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32%(25/7840)。②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间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过期妊娠和高龄产妇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足月儿及适龄产妇(P<0.01)。③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 P<0.01),听力损失检出率(3.04%,19/624)高于正常新生儿(0.08%,6/7216)( P<0.01);④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序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有听力障碍家族史、有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IC U住院≥24 h、高胆红素血症、重度窒息、宫内感染、早产儿、低体重。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32%,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GS1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对2006年6月1日~2007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出生的388例活产婴儿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进一步确诊.结果 388例新生儿中有387例例接受听力初筛,初筛率99.74%,357例通过初筛,初筛通过率92.25%;复筛19例,复筛率63.33%,复筛通过率100%.结论 DPOAE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应于出生后42天内行ABR检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5~2019年温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状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TEOAE/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2015~2019年温州市出生的53710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至市级听力诊治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分析结果。结果537106例新生儿中实际完成听力初筛535035例,初筛率为99.61%(535035/537106),2015~2019连续5年初筛率分别为99.72%、99.21%、99.74%、99.74%、99.66%。初筛通过495128例,初筛通过率为92.54%(495128/535035);复筛38300例,复筛率为95.97%(38300/39907),复筛未通过5652例,复筛未通过率14.76%(5652/38300);转诊率为1.06%(5652/535035);完成诊断5355例(94.75%,5355/5652),失访297例(5.25%,297/5652);确诊听力损失1666例,听力损失检出率3.11‰(1666/535035)。结论2015~2019温州市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连续五年达99%以上,初筛通过率、复筛率、转诊率及接诊率均达到指南要求,提高听力损失患儿的随访率、干预率是今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台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该市免费及自费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及耳聋检出率。方法对台州市2010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48小时后至出院前进行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2011~2012年为自费,2013~2018年为免费),初筛未通过者30~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DPOAE、声导抗、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测试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2010年10月~2018年9月台州市共出生新生儿621 032例,其中610 007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98.22%,共有53 959例未通过初筛,初筛未通过率为8.85%;完成复筛47 794例,复筛率为88.57%;复筛未通过8 051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6.85%,其中6 86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为85.32%;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979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58‰(979/621 032)。采用DPOAE筛查的447 489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28例(1.63%),采用AABR筛查的162 518例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51例(1.54%),两种方法听力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初筛未通过率(10.17%和5.21%)、复筛未通过率(16.28%和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2年为自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170 806例,有164 894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6.54%;初筛未通过17 822例,其中14 498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1.35%;复筛未通过2 948例,其中2 060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69.88%;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223例,检出率为1.31‰(223/170 806)。2013~2018年度为免费组,共有活产新生儿450 226例,有445 113例进行听力初筛,筛查率98.86%,初筛未通过36 137例,其中33 296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92.14%,复筛未通过5 103例,其中4 809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诊断率94.20%,共确诊听力障碍患儿756,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8‰(756/450 226);自费组和免费组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政府出资免费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明显提高听力筛查率和耳聋检出率,早期筛查、诊断、康复干预是减少听力障碍所致残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两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嘱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声导抗测试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如ABR波V反应阈>35dBnHL,则认为有听力损失。AN诊断依据:ABR缺失、严重异常或阈值≥70dBnHL,伴DPOAE正常和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呈单峰型或双峰型。结果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从我院NICU出院的1343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117例(8.7%)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88例(75.2%)1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22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10例(7.4‰)双侧或单侧ABR阈值>35dBnHL,诊断有听力损失,其中2例(1.5‰)分别表现为双耳ABR缺失和阈值>70dBnHL,而DPOAE正常、鼓室图为单峰型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诊断为AN。结论本组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总发病率(7.4‰)及听神经病发病率(1.5‰)低于已往文献报道。本研究未发现任何可以预测AN发生的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这可能与目标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AABR两阶段筛查法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为新疆主要民族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0年出生的1 521例汉、维族新生儿于出生后2~4天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后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等综合听力学检查。结果在1 521例新生儿中,汉族为1 001例(2002耳),初筛通过902例(90.11%,902/1 001),未通过99例(9.89%,99/1 001),维族520例(1 040耳),初筛通过468例(90.00%,468/520),未通过52例(10.00%,52/520),汉、维民族新生儿初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和高危儿的初筛未通过率(分别为18.58%和13.25%)高于足月正常新生儿(分别为9.23%和8.45%)。复筛率25.83%(39/151),复筛通过率82.05%(32/39)。最后确诊听力损失1例,为双耳极重度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66‰。结论新疆维、汉族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无明显差异,但早产儿和高危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010~2012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生后3~7天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再行DP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月龄前进行听力诊断性评估。结果3年中共有活产新生儿21479例,其中20970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7.63%(20970/21479);初筛未通过率16.45%(3450/20970)。实际复筛2780例,复筛率为80.57%(2780/3450),应转诊455例,实际255例接受了听力学诊断,转诊率56.04(255/455),确诊听力损失33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0‰(33/20970),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0例,中度听力损失5例,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18例。结论2010~2012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达97%以上,复筛率达80%以上,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了解韶关市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出生的2354例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仪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42天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诊断性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进行确诊。结果同期出生新生儿3017人,筛查率78.02%(2354/3017),初筛通过率为90.02%(2119/2354),需42天复筛235人,实际复筛138人,复筛率58.72%(138/235),复筛通过率为73.19%(101/138)。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2.12‰(5/2354),其中正常足月儿1例,高危因素儿(早产儿、窒息缺氧、高胆红素症、先天性畸形)4例。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初、复筛率偏低,听力高危因素儿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如何提高筛查率和复筛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29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原因。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对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298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初次接受听力筛查为出生后2~3天,只进行TEOAE测试;出生后42天进行第二次听力筛查,复筛时应用TEOAE和AABR进行测试。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结果2298例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全部接受初次筛查,其中2152例通过了初筛,通过率为93.6%。初筛“未通过”的146例中有96例新生儿在42天进行复筛,复筛通过79例,通过率为82.3%。复筛仍未通过的17例,其中3例已经确诊为听力损失,在2298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13%。另有14例正在进行随访,尚未诊断。初筛的假阳性率占5.7%。结论总结听力筛查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归纳TEOAE和AABR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初步了解听力损失在此类人群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2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或转入普通病房前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结果:对2007—09—200808从NICU出院的824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70例(8.5%)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55例(78.6%)1个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9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3例确诊患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患听神经病。听力损失总患病率0.48%。结论:AABR两步法可能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患病率低于已往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