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振球 《中医药学刊》2006,24(7):1196-1198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辩证论治规律。方法:用微观证治学,对脑梗死病例证治、理法、方药分析研究。结果:阐明了脑梗死危险因素,微观证治学理法方药。结论:为脑梗死高危险因素,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评价自拟痰瘀阻络方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及脑梗死患者新发梗塞灶区酸中毒、能量代谢障碍改善情况的疗效。方法:符合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0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14天后颅内新发梗塞灶区和对侧镜像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肌酸(Cr)水平,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天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病残程度分级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1);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提高(P均<0.05)。治疗第14天两组梗塞灶心、内侧区NAA/Cr水平均较外侧区、对侧镜像区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兴趣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各兴趣区Lac/Cr水平均无明显异常(P>0.05),对照组患侧各兴趣区Lac/Cr水平均较健侧区显著升高(P均<0.01),两组间治疗组梗塞灶心和外侧区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研究发现梗塞灶心NAA/Cr水平与对应第14天NIHSS评分呈负向直线关系(r=-0.379,P<0.05),梗塞灶内侧区Lac/Cr水平与相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亦均有一定的直线关系。结论:通过MRS检查分析发现痰瘀阻络方对脑部梗塞灶内酸中毒状态及能量代谢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活动能力;脑组织NAA/Cr、Lac/Cr水平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一定直线关系,对判断临床预后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淋巴细胞总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探讨ACI患者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收集的来自广东省的385例ACI患者中,风痰阻络证 188 例(占 48.8%),气虚血瘀证 77 例(占 20.0%),风火上攻证 62 例(占 16.1%),阴虚风动证 33 例(占8.6%),痰热腑实证25例(占6.5%)。(2)各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从NEU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P < 0.01);从NLR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风痰阻络证(P < 0.01),且痰热腑实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 < 0.01);而从 RDW、LYM、MPV 指标来看,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广东省ACI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气虚血瘀证次之;广东省ACI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NEU、NLR的升高可能为痰热证和风火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2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脑饮,分别于首诊日,治疗第7天、14天、21天观察中医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并记录危险因素及血管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较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状态。  相似文献   

6.
张树泉  徐西元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83-1086
因虚致瘀、瘀阻脑络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这一核心环节,历代医家均有述及。从《内经》、《金匮要略》至《景岳全书》,从朱丹溪,李东垣至王清任,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论适渐形成完善,当今的众多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实验和临床上验证和应用这一理论。而痰与瘀,这两个从中医学气血津液理论衍化而来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同源相关,密不可分,具重要地位。基于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益气祛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治疗方法,痰瘀同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法。当今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因此,益气祛瘀化痰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值得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死的论治多从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血(血瘀)、气(气逆)、虚(阴虚、气虚)六端出发,治以健脾运湿,化痰祛瘀,补益肝肾,搜风通络,平肝熄风,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饮食、情志调畅等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分型辨治急性脑梗死7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增坤  姚国周 《河南中医》2009,29(8):780-781
目的:观察分型辨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型辨治加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治疗,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气虚血瘀型或痰瘀互阻型的CHD患者161例,检测FIB并作比较。结果:CHD男性患病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痰瘀互阻组体质量、FIB显著偏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CHD痰瘀互阻型患者男性较多;体质量、FIB升高可作为CHD痰瘀互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瑾 《河北中医》2006,28(10):733-734
目的观察脑络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1例给予脑络通胶囊,1次2粒,1日3次;对照组122例给予脑安胶囊,1次2粒,1日2次。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病残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络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郭振球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73-1974
高血压是各种类型卒中最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中风“风中五脏”,按肝风证治降压熄风,调脂祛痰和活血化瘀“治风三法”,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相似文献   

12.
中风心脑血管病与微观证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球 《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73-1974
高血压是各种类型卒中最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中风“风中五脏”,按肝风证治降压熄风,调脂祛痰和活血化瘀“治风三法”,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卒中微观证治学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风中五脏”立论,按肝风证治提出降压熄风、祛痰降脂、活血化瘀和降血糖的“治风四法”和相应药物,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相似文献   

14.
雪山愈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原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雪山愈脉汤治疗高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雪山愈脉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提示中西医治疗高原脑梗死是较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中医病机的论述,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中前人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出目前各家学者的证型,初步证实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的证型规律及临床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及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拟为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3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西医常规疗法,中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西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苯溴马隆片,对照组则不予以任何降尿酸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通过观察患者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SUA)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其他安全性指标。结果 最终完成试验观察病例129例,中药组43例,西药组42例,对照组44例。中药组预后良好率(83.7%,36/43)优于西药组(64.3%,27/42)及对照组(40.9%,18/44)(χ2=4.184,16.930,P<0.05),西药组优于对照组(χ2=4.70,P<0.05)。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SUA、CRP、IL-6、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其中,中药组和西药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最优(P<0.05);西药组降尿酸程度最优(P<0.05)。3组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的预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PCI术后的病机和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影响PCI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PCI术后RS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并结合临床,提出PCI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并以心气虚为本,以血瘀痰浊为基本病理状态,以心肾两虚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临床辨证分型为:气阳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心肾阴虚8个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