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中青年最易发生踝关节骨折,且有关节内软骨面的破损,而踝关节是参与负重、行走的重要关节,因此在治疗上要求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如果复位不良、内固定不坚强,将对踝关节的功能有严重影响.骨折患者强烈希望恢复日常生活及尽量减少手术痛苦.可吸收螺钉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近年来已经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普通螺钉相比,可吸收螺钉有明显的优势,螺钉能在3年内自行吸收降解,并最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物质排出体外.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利用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踝关节骨折1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新材料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SR-PGA、PLLA)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棒、治疗肩、肘、髋、膝、踝关节内骨折98例。麻醉下常规关节手术入路,骨折解决对位,选用螺钉、固定棒1-2枚固定,钉尾部埋于关节软骨面下1mm。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d后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98例均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优良率达97.9%,结论:使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关节粘连,感染机会,对于关节内骨折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黄细军  姚昊 《江西医药》2010,45(3):222-223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内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取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36例,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以及局部反应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四肢关节内骨折理想内固定物,其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关节内骨折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结果:17例均获随访,进行6~24个月随访,踝部骨折采用王栋梁评分标准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1例。结论: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操作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理想,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在临床上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根据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优6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总优良率91.1%,无肘关节活动受限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等后遗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法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可以明显提高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骨折后遗症,可吸收螺钉在患者体内能够被完全降解,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均为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均采取石膏外固定制动。结果本组5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2.31%。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比其它固定更适合用于内踝骨折,并降低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4例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规律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及复查。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临床效果为优18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组织相溶性好,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纯育  李跃辉  钟晓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43-1843
关节部位骨折临床常见,传统的方法用金属内固定,绝大多数都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造成很大的负担。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免除二次手术取出,且疗效可靠,符合关节部位骨折特点。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2例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 ,应用可吸引螺钉固定骨折。结果  52例病人经过 2~ 2 0个月随诊 ,骨折全部愈合 ,关节功能良好 ,效果满意。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作用坚强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减少并发症 ,术后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可避免二次手术 ,减轻病人负担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石永常 《江苏医药》2002,28(8):614-615
目的 评价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999年间应用可吸收SR-PGA螺钉治疗骨折内固定17例,其中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1例。采用局部功能评定和术后不同时期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3-40个月),优12例,良3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 可吸收SR-PGA螺钉是非承重的松质骨骨折,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无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留在关节内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可吸收钉治疗舟骨骨折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reinforced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手术处理舟骨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1-62岁。手术时间为伤后14-85d。应用SR-PGA全螺纹钉13枚,术后用腕中位及桡侧屈位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8个月,伤口均1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可吸收内固定钉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32例,平均年龄35岁。使用6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早期疗效比较。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2月~2013年9月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60例,其中Ⅱ型34例,Ⅲ型26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经皮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采用Marryland 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统计两种方法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疗效:31例行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者,患足功能优20例,良6例,中2例,差3例,功能优良率83.8%;29例行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者,患足功能优18例,良6例,中3例,差2例,功能优良率82.8%,2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7, P=0.971>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皮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以有效防止严重并发症,是一种临床比较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在9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25例采用肋骨固定钉肋骨内固定术,31例采用爪型肋骨接骨板肋骨内固定术,36例采取保守治疗。结果肋骨固定钉肋骨内固定术及爪型肋骨接骨板肋骨内固定术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缓解迅速,肋骨骨折及胸廓塌陷畸形矫正满意。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肋骨固定钉内固定术与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均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90例。根据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与体重、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四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时机和Gissane角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三因素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Sanders骨折分型、跟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它们可作为判断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科2006年6月~2010年11月治疗20例足踝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足踝部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吸收完全,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6例新鲜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6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3~12个月,X光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为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源  高永辉  杨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43-14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5例,手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AO螺钉进行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1.6年,关节功能评定按美国骨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优7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85%。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折断。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植入和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可吸收聚乳酸接骨板螺钉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新型L/DL-聚乳酸与DL-聚乳酸接骨装置行骨折内固定的效果并比较两种可吸收材料的性能。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国产新型生物降解L/DL-聚乳酸材料制作接骨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6只进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并与另一种国产生物降解DL-聚乳酸接骨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采用大体、组织学、X线摄片、骨力学测试及材料理化性能检测等方法,观察术后2、4、8、20周时的内固定效果及材料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狗双侧下颌骨骨折皆在对位良好的情况下愈合。L/DL-聚乳酸夹板固定侧骨力学强度在术后4、8周时高于DL-聚乳酸夹板固定侧聚乳酸接骨板、螺钉均能保证下颌骨骨折的愈合,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L/DL-聚乳酸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更适合于向小型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