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及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结合温针灸治疗KOA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疼痛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和晨僵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疼痛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疼痛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应用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48个月(6个月~6 a),HSS评分由术前(42±7.68)分提高为术后(91±8.48)分,其中优34膝,良6膝,可2膝,优良率为95%,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4.53°改善至术后平均95.37°,总外翻角平均5.8°(0~1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矫正膝内翻畸形时应遵循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口服活血通络方,对照组70例,采用静脉点滴维脑路通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虽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能改善血液粘稠度,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中老年人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患者恢复运动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常用术式。术后功能锻炼的早期开展离不开充分的术后镇痛,尤其是对运动痛的镇痛效果。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很高,且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程度,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围术期镇痛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术后镇痛并非仅仅在于减轻疼痛,还在于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积极接受物理治疗,尽可能地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另外,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内环境稳定并减轻患者焦虑,利于睡眠和休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目前术后镇痛策略主要有超前镇痛和多模式复合术后镇痛,但未见TKA围术期运用腕踝针联合耳穴镇痛的相关报道。随着近年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的深入,对针灸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疼痛治疗的报道日益增多。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1):1488-1490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采用泛昔洛韦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的4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络方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疱疹变化情况、不同时间VAS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疱疹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补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疗效更优、安全性高、治疗疗程短、且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8.
陈芳宋俊兴梅莉徐亚莉单雪雨程后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3):1869-1873
目的 探讨择时耳穴压丸联合腕踝针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腕踝针组、耳穴组和联合组。术后药物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塞来昔布口服,在此基础上耳穴组、腕踝针组、联合组分别加用择时耳穴压丸、腕踝针、腕踝针联合择时耳穴压丸治疗。比较4组患者术后1,3,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术后1,3,7 d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 d、术后1个月牛津膝关节功能量表(OKS)评分。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联合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耳穴组(P均<0.05);术后7 d,联合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均<0.05),腕踝针组、耳穴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均<0.05)。术后7 d, 4组患者睡眠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结合PCEA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KA术后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PCEA,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定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息时疼痛,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2小时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对疼痛减轻作用也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6天对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其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症状2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尿潴留、头痛症状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可减轻镇痛药物胃肠道反应。结论:腹针疗法对TKA术后早期镇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6、12、24、48、72 h和出院)静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和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并记录追加补救药例数、排气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48、72 h静息时VAS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出院时VAS评分、追加补救药物例数、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针干预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药物使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对比腕踝针对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疼痛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47例,将58例麻木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时间均为3天.结果:疼痛类两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明显,但显效率治疗组为60.38%,对照组仅为29.7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麻木类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类与麻木类相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类显效率为60.38%,对麻木类仅28.1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麻木类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舒筋壮骨方内服外敷联合物理疗法在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中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服用维生素等,观察组内服外敷舒筋壮骨方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持续时间均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形态及功能、焦虑评分、治疗有效率进行测评对比。结果:治疗前膝关节肿胀直径、关节活动度、疼痛度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肿胀直径降低,关节活动度升高,疼痛度水平均减轻,且治疗后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AM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壮骨方内服外敷连和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我院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62只眼)应用活血通络颗粒20 g,日3次口服,并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等,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对症治疗;对照组62例(62只眼)不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其它治疗同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第3、10、20天的最佳可视区最佳矫正视力,然后将此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Octopus-301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检测患者第20日时视野最高光敏感度、平均光敏感度及平均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3、10天时,2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27,P=0.21);治疗后第20天时,观察组LogMAR视力优于对照组(t=2.45,P=0.02)。治疗后20天时,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P=0.04)。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远期视力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患眼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球后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口服维生素B1、腺苷辅酶B12,并对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21例(21只眼),有效8例(8只眼),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临床显效14例(14只眼),有效9例(9只眼),总有效率7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布、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综述腕踝针镇痛作用在内科、外科、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及其他不同疾患中的应用概况。认为腕踝针可调和营卫、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具有简、验、效、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EGF和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R水平低于对照组,DR、Vmin及Fug-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中医体针疗法可显著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患儿智力[以发育商(DQ)评估]、运动功能发育情况(以GMFM-88和FMFM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半胱氨酸天冬氡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评分、GMFM-88和FMFM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得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OD水平均升高,血清MDA、Caspase-3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较高,血清MDA、Caspase-3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脑瘫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