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臀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治疗组给予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首次排尿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排尿情况和小腹胀满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平均显效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2 h内排尿总量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气化瘀利水方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明显优于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同时具有显效快,提前首次排尿时间以及膀胱残余尿较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常规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并挖掘临床选穴规律.方法:(1)选取我院行肛肠手术而导致尿潴留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常规护理组予诱导导尿和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2)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有关腧穴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研究,通过SPSS Modeler 15.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运用频次、核心腧穴组合及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1)热敏灸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和改善首次排尿量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2)共纳入148篇研究,包括148个腧穴处方,涉及47个腧穴,三阴交、中极、关元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最常用的腧穴,任脉及足太阴脾经是最常用的取穴经脉.结论:热敏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将同类腧穴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病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肛周疾病手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自行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泌尿感染发生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自行排尿时间,更少的残余尿量以及更低的泌尿感染发生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备更高的舒适度(P0.05)。结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生肛肠手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捷,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54-157
目的探讨采用艾箱灸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术后1 h予艾箱灸气海、关元、中极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及艾箱灸预防尿潴留的疗效。结果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为(195±55)min,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为(41±12)mL,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为9.54%;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为(256±62)min,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为(156±23)mL,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为38.10%。结论艾箱灸气海、关元、中极穴能促进肛肠病患者术后排尿,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隔姜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所观察病例均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间住院治疗并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治疗,治疗后管擦患者自行排尿时间、膀胱残存尿量、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膀胱残存尿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在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中采用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并配合艾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择期进行肛肠手术的病患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100例病患,给予实验组病患穴位贴敷中药热奄联合艾灸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病患传统热敷治疗,对两组病患尿潴留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中采用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并配合艾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肠患者术后尿潴留中应用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肛肠手术并出现术后尿潴留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则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更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显著(P0.05)。结论艾灸治疗肛肠患者术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可促进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配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标准,将59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予以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以局部热敷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结果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整体有效率为93.10%,而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穴位贴敷结合腕踝针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02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区穴位按摩、水流声诱导及臀部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辨证内服、针灸、耳穴贴压、中药烫熨等多途径综合干预治疗为主。治疗后观察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膀胱残留尿量,对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明显缩短,膀胱残留尿量明显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肛肠术后患者的尿潴留症状,利于促进患者排尿,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凸显出中医药多途径论治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按摩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择该科肛肠科2013年至2014年的住院术后患者283例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实验组采用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按摩方法。结果:实验组全部能自行排出小便,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尿潴留患者经传统方法诱导治疗后,有效率为67%。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7,(2):157-159
目的观察食盐敷脐联合热疗法解除外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降低再次置管率。方法将80例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病人按发生尿潴留的先后顺序编号,其中编号为单数的设为观察组,编号为双数的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观察组采用食盐敷脐联合热疗法,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食盐敷脐联合热疗法解除外科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诱导排尿法,并且病人易接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风后尿潴留患者进行背俞穴埋线联合电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采用小肠俞(双)、三焦俞(双)、大肠俞(双)、膀胱俞(双)、肾俞(双)共10穴行埋线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首次排尿时间、膀胱积分、残余尿量的观察和记录,统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情况、残余尿量和相同一组治疗之前症状进行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进行相应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情况、残余尿量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2个疗程后,治疗组尿潴留症状较前有明显好转,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3.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组相比较,背俞穴埋线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更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控制及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肛肠手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艾灸、贴敷三项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潴留的有效率、术后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行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泌尿系统的感染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肛肠疾病骶管麻醉术后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对185例肛肠疾病患者采用骶管麻醉术后随机分为A、B、C 3组,即:A组(空白对照组)62例、B组(诱导排尿组)61例,C组(电针白环俞组)62例,记录3组术后排尿时间、尿潴留、导尿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术后排尿时间、尿潴留、导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结论诱导排尿、电针白环俞可缩短肛肠疾病骶管麻醉术后排尿时间,电针白环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五苓散穴位贴敷防治吻合器痔环切除术(PPH)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PPH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术前1天开始,每天1次,用至术后1周.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当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及时进行导尿.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五苓散穴位贴敷防治PPH后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矾敷脐治疗前列腺增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250例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6例采用白矾粉末5g敷脐,对照组114例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两组排尿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排尿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白矾敷脐解除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干预,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埋豆贴压对预防和减少肛肠科疾病手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且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埋豆贴压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例数、接受补救治疗例数,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0%(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为(4.12±1.20)h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的(4.67±1.14)h(P0.05)。结论耳穴埋豆贴压对于肛肠科术后尿潴留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为耳穴埋豆贴压在该病防治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患者术后尿潴留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肛肠科收治的术后尿潴留患者61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31例在其基础上给予中医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自信排尿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行排尿时间为(20.10±5.55)min,对照组为(40.15±7.82)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患者给予中西医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排尿时间,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