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皮质内皮素(EF)-1、血栓素(TX)A2、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抗凝血酶(AT-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给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ET-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NO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管皮内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2例老年VD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心理量表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及血浆指标均有所改变,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得分均有改变,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更明显(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效率(95.31%)明显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丁苯酞有助于改善老年VD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少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保护脑组织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丹参对脑出血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丹参对脑出血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52例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丹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单纯高血压病病人20例作为高血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脑出血病人治疗前后及单纯高血压病病人6-酮-前列腺素氏(6-keto—PGF1α)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脑出血病人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组,而6-keto-PGF1α显著低于高血压组(P〈0.01);脑出血病人治疗后,治疗组vWF水平显著低于对熙组,6-keto—PGF1α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病人出现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病人6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Ⅰ级263例(A组),Ⅱ级231例(B组),Ⅲ~Ⅳ级164例(C组),另选179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Hcy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 3组反应性冲血后的血管内径变化(FMD%)明显低于对照组,Hcy水平和IMT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FMD%、Hcy水平及IM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和FMD%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OR(95%CI)分别为1.654(1.246~1.857)和1.595(1.357~1.836)。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Hcy水平升高可使其病症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凝血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血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内皮素(ET)、血栓素(TXB)2、6-keto-PGF1α、D-二聚体(D-D)、FIB、PLg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照组治疗后TC、LDL-C、Apo 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降低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TXB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TXB2/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D、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D-D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系统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虽然有效,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且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低下,伴发疾病多,多数不适宜溶栓,故急性期缩小梗死灶面积、挽救病人的神经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丁苯酞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能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对抗自由基,改善缺血区的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我科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降血压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mg/d.两组均采用了相同的健康指导,随访及干预12w.检测患者随访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P <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及LDL-C及试验组的TC、HDL-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TC及LDL-C降低水平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IMT和NMD及试验组的IMT、FMD和NM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IMT、FMD和NMD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是可用于老年患者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可显著改善血脂异常及恢复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丁苯酞治疗)56例。观察2组治疗15d和90d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记录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ANG-1、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15d、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5d(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vs 77.1%,P=0.006)。2组治疗15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918)。治疗15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减少值与ANG-1、内皮素1、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8,P=0.025;r=0.549,P=0.036;r=0.613,P=0.012)。结论丁苯酞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有效调控血清ANG-1、内皮素1、VEGF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两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3.1%,P0.05)。观察组1 min血小板聚集率为(24.1±3.9)%,2 min血小板聚集率为(29.3±5.0)%,5 min血小板聚集率为(36.2±6.4)%,最大聚集率为(45.8±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经过治疗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EH)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EH病人,用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治疗,每日1次,连服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40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病病人ET为(69.1±6.3)pg/mL较正常对照组的(44.7±5.5)pg/mL显著升高(P<0.05),NO为(52.3±7.1)μmol/mL较正常对照组的(88.9±8.7)μmol/L显著降低(P<0.05)。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ET显著下降(P<0.05),NO升高明显(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能逆转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心律失常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硝酸甘油片,观察组在硝酸甘油片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2.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尿钠肽(BN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病人心功能,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丁苯酞作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疗效、生活能力评分以及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丁苯酞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7~2016-10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Vs)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23例,良18例,一般14例,差5例。对照组优15例,良13例,一般13例,差19例,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老年兔心搏骤停(CA)复苏后影响。方法 30月龄清洁级健康老年家兔48只随机分为CA复苏(CA)组、NBP组。两组家兔麻醉成功后行心脏CA复苏建模,建模成功后NBP干预组立即耳缘静脉注射丁苯酞40 mg/(kg·d),并观察至72 h,CA组无NBP干预仍观察至72 h。各组完成预设处理后,分别于CA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2 h、24 h、72 h采血,并于各时间点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血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结果 CA组ROSC后12 h、24 h、72 h血清NSE、S-100B、Cr、BUN、ALT、AST、cTnI的水平显著高于CA前(P0.05)。CA组ROSC后12 h、24 h血清CK-MB的水平显著高于CA前(P0.05),而ROSC后72 h血清CK-MB的水平与CA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NBP组ROSC后12 h、24 h、72 h血清NSE、S-100B、Cr、BUN、ALT、AST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CA组(P0.05)。NBP组ROSC后12 h、24 h血清CK-MB、cTnI水平比同时间点CA组明显降低(P0.05),而NBP组ROSC后72 h血清CK-MB、cTnI水平与同时间点C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BP能够改善老年兔CA复苏后脑损伤及多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基础内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肱动脉基础内径、FMD、血浆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D、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肱动脉基础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浆NO水平,且其对内皮功能的改善并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丁苯酞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给予柠檬酸盐缓冲剂,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注射72 h后血糖仪测尾静脉血糖>16. 7 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治疗组给予丁苯酞灌胃治疗,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植物油灌胃。连续治疗6 w后进行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糖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蛋白激酶(PK) 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 05),并伴随着海马PKA、p-CREB和BDNF水平的下降(P<0. 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 05),PKA、p-CREB和BDNF表达显著升高(P<0. 05)。结论丁苯酞治疗可以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马PKA-CREB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