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刘渊《医学纂要》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咳嗽的病因为外感与内伤,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咳嗽多伴有咳痰,刘氏在其《痰证辨》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辨痰论治咳嗽,对各种咳嗽咳痰的诊治均理法方药具备。其治疗咳嗽又结合岭南人"脾气虚弱兼有痰湿"的体质,因地制宜地辨证论治,提出"治表宜发散外邪,又佐以温解之药;治内伤宜养阴,又兼以纳气温化"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吕沛宛 《中医学报》2016,(9):1309-131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辨鼻涕、辨面色、辨小便10个方面不同证候共性表现,丰富了临床对辨别发热病寒热属性的诊断价值。在治疗思路上,甄别发热病属外感时邪还是内伤引起,且不忘结合体质辨证,外感发热多见风寒、风热、风毒、湿温,内伤发热常见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积滞发热、肝郁发热和血瘀发热。在治法上遵循三因制宜,法随理变,方随证出,师古而不泥古,忠于临床发热患者不同发热证候表现,善思总结,敢于创新,辨证使用内外治法,多法相使,临床治疗发热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3.
刘献琳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仲景学说研究名家。刘教授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刘老认为治未病思想是仲景学说精髓,"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四诊合参,重视舌诊和脉诊,擅长舍症而从舌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遣方用药精准,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刘老精于内科杂病,尤其擅长若干首小方合用,诊治肺系疾病,如咳嗽等病症。在治疗咳嗽方面,刘老强调辨证要精准,创立"三步辨证法"以辨内外、定脏腑、断虚实;组方配伍强调以祛风为先,重视外感与内伤联系,重视善后调理,为临床诊治咳嗽提供了成熟的辨证思路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的191则医案进行研究,统计得出孙氏临床最常用的20味药物与其剂量特点,并针对其用药特色与配伍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得出:1孙一奎临床重视审证求因,不受时医喜用滋阴降火用药风气之影响,辨证详准,用药不拘一格,多法兼施;2孙一奎诊脉务求精准,既注重整体脉象又能详辨六部,以察脏腑之虚实寒热,病邪之在表在里,每能辨证准确,药到病除,重视脉诊,脉证合参;3孙氏医案中,引述《内经》之论,援用仲景之方者比比皆是,其善学善用,兼采百家之长,从一家之言;4孙氏处方中君臣佐使各有其量,有是证用是量,重剂起沉疴;其临证经验值得后学者深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5.
探析赵献可《医贯》辨治咳嗽的特色。赵氏治病独重命门,将先天之火作为人的立命之本,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其辨治咳嗽,主要立足于肺、脾、肾三脏,认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对于外感咳嗽、咳嗽暴重、火烁肺金咳嗽、痰湿咳嗽及咳嗽带血者的治疗,分别提出了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及温补命门之火等相应治法。  相似文献   

6.
咳嗽有助于呼吸道排除分泌物和有害因素,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医者们对于咳嗽的治疗历来多从外感和内伤展开。然时过境迁,现临证常遇久咳、顽咳之类,外感、内伤症状均不明显,难截然分开而论之。咳嗽的病程变化受到时令气候、地理环境、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密切影响。咳嗽的治疗可以从整体观念出发, 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为基,疗效更佳。蔡宛如投身杏林数十载,尤擅治咳嗽。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整理和总结蔡师基于三因制宜学说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证之,为现代临床诊治咳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王氏医案》中辨脉论治肺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王氏医案》中的六则医案,整理王氏以脉理释病机、辨治肺病及选方用药的思路。[结果]王氏所选六则肺病医案,均为他医误治,或久治、延治不愈的重症顽疾,或虚实难辨,或寒热错杂,或脏腑同病。王氏诊察三部九候之脏腑定位,细推气血阴阳之变化,明辨寒热虚实之真伪,以脉解证,以脉定证;阐述重症顽疾中滑数脉、弦滑脉、滑而缓脉的临床意义,寸滑如珠、尺中小细的脏腑定位,真脏脉如雀啄脉、解索脉的病因病机,指导精准用药,为后世医家拓展了辨证论治思路。[结论]脉诊对于临证,尤其是肺病重症顽疾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临证重视脉诊,辨脉治肺经验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简介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医师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的学术经验。包括对小儿平脉和小儿外感发热的脉象特点的认识。张西俭主任医师擅长以"脉诊优先、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小儿外感发热病机要素主要包括数邪兼杂、内外合邪、虚实夹杂、传变迅速等方面;针对病机,用药强调相济相成、相反相成,治法采用寒温并用、清散同行、双解表里、攻补兼施。并介绍了服药调摄的相关经验,举典型病例以说明。张西俭主任医师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效果甚佳,其经验值得总结传承。  相似文献   

9.
在《伤寒论》397条文中,就有137条涉及脉诊,并专列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集中地论述脉诊,可见《伤寒沦》十分重视脉诊的应用,本文就此作一分析。脉诊在伤寒辨证中的运用1,以脉定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论》就十分注意运用脉诊来确定外感疾病的性质。如“辨脉法第一”指出:“凡脉大浮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韩明向教授运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经验,其认为外感咳嗽的病机为外邪干肺,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其治疗外感咳嗽必先辨外感内伤,多以祛风为基础,用药温润和平,以止嗽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主张治疗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并列举了其治疗风燥、风寒、风热和风痰咳嗽的病案。  相似文献   

11.
外感热病邪入中焦,致阳明热结腑实,症见腹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必有脉沉实,舌黄燥为证。遵《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 的治则精神,宜用苦寒攻下为主的变法诸方治疗,以达釜底抽薪、祛邪安正。由于在外感热病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运用下法,常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故通下法颇为历代湿病医家所重视,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及卓效的方药,迄今仍有重要临床价值。运用通下法随证变化,化裁方剂,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一书中论述最为详细,并颇有特色。《条辨·中焦篇》论述了多种外感热病,由上焦不解,邪传中焦  相似文献   

12.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仲景原将其载于咳嗽上气篇目中,然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用于治疗虚热肺痿,并在实践中证实确有疗效,故沈目南定本方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沿用至今。笔者于临床跟师随诊,导师王苹教授临证善用麦门冬汤治疗咳嗽,无论卒病、痼疾,外感、内伤,只要辨证准确,随症加减,效如桴鼓。笔者认为无论肺痿、咳嗽上气之病,只要善辨其脉证,皆可引而用之;尤为咳嗽一证,若能探其机括,审慎辨析,疗效立竿见影。咳嗽一证,病机复杂,常致迁延,缠绵难愈,为病者所苦。咳嗽的病名、成因、证候等首见于《内经》,仲景勤求古训,阐发经旨,将《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咳嗽辨证论治思想。麦门冬汤组方精炼,方中仅半夏一味具有化痰止咳之功,其治疗咳嗽机理何在?笔者将其归纳为:基本病机为肺胃阴虚;病变脏腑在肺、脾、胃;用药刚柔并济,辛开苦降,调补中焦。  相似文献   

13.
《孙文垣医案》是孙一奎诊疗实践的记录,案中夹议夹论,阐发证治,蕴含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孙氏三则代表性医案详细分析,借以分析孙氏诊治痰证学术特色。其中积块跳动不止案中,体现孙氏治病求本、怪病责痰的学术特色,治疗中其妙用二陈,对症下药,知常达变,随证易方;脾泄案中,体现孙氏善于析证、圆机活法,且其精研脉诊,急则治标;经闭案中,孙氏去伪存真、补偏救弊,认为气郁痰生、气顺痰消。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以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明代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后世医家大多从六淫及脏腑辨证论治咳嗽.笔者师从郑星宇主任医师,发现老师多从少阳证沦治咳嗽,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一书,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以六经辨证论治, 借六经之名,将外感热病发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证候,归纳成六大症候群,亦日六大阶段。每一大症侯群,自成体系。如“太阳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证并治等”。每一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史锁芳教授运用宣肃理肺法治疗咳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咳嗽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但是,临床上的咳嗽证候复杂多变,机械套用一般的止咳方法或见咳止咳,并不能获得理想疗效,年轻的中医师对宣肃法的理解和应用缺乏认识,临床上常见初起咳嗽过用寒凉导致肺气郁闭局面屡见不鲜,这就是应宣过降、宣肃不明之例。史锁芳教授从事肺系病症诊治研究二十余载,尤精于治咳,对经典著作领悟较深,尤擅运用宣肃理肺理论辨治咳嗽,临床疗效较佳,作者侍诊于侧,感触良多,兹结合临床效案,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山一角”。其方证主要包括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后世演化不胜枚举。此三证在《伤寒论》中共涉及条文34条:其中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7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条,“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条、“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其内容思想贯穿全篇始末,是辨证论治思想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孙光荣在临证中对如何抓住“观其脉证”的重点深有研究,认为“观其脉证”是中医诊法的高度概括,是四诊合参获知的“主证”,并形成歌诀阐述其内涵:辨证元素记心中,四诊最重基本功;望诊本是第一诊,观其有否精气神;目鼻舌甲需仔细,闻问详参辨假真;脉探生死与逆顺,再参数据诊如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20.
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余从事中医内科几十载,总结出辨治咳嗽"四步法",效果良好,现作一介绍。1病因病机咳嗽一证,初起多为外感,肺失宣降,气逆而咳,久之肺气耗散,累及脾肾。母病及子,肾气虚损,失纳气之功;子病及母,脾虚生湿聚痰,痰湿中阻,运化失司,升降失常,痰储于肺,再次壅塞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