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喉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救命治疗操作,病人能很好耐受几天乃至更长时间。然而也有其合并症,特别是喉部。但对气管捕管喉部合并症的发病率、特征及诱发因素尚未很好了解。作者前瞻性研究了82例经喉气管插管(TLI)4天以上的病人,以估计其喉部并发症的病理及临床特征病人和方法 82例系内、外科及呼吸监护室住院  相似文献   

2.
<正>气管狭窄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而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1]。气管狭窄的原因有外伤、感染、肿瘤、化学气体吸入、烧伤、先天性因素等,最常见的原因是气管插管导致的医源性损伤~[2-5],占良性气管狭窄所有病因的32.9%~[6]。我科分别于2012年9月收治1例气管插管术后气管狭窄患者,2014年11  相似文献   

3.
<正>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是指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因各种良性原因所致的气道狭窄[1],最常见的原因为结核、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2-5]。医源性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的气道狭窄统称为插管后气道狭窄(postintubation-tracheal stenosis,PITS),患病率可达10.0%~19.0%[6],其中声门下狭窄(即: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气管狭窄,距离声门20 mm以内,  相似文献   

4.
喉狭窄,也称瘢痕性狭窄,系由各种原因引起喉部瘢痕组织形成,以致喉腔变窄,影响呼吸和发声功能;以声音嘶哑、喉喘鸣、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紫绀或窒息[1].医源性创伤引起的瘢痕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喉狭窄的病变,切除导致喉狭窄的增生瘢痕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取喉裂开瘢痕切除术及CO2激光手术[2,3],虽然均取得了相应的治疗效果,但术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不高、生存压力较大.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癌术后喉狭窄,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倩  关云艳  蔡靓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26-1826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17例全麻喉部手术患者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全部成功,未出现出血、损伤、喉痉挛并发症。结论喉部手术前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术后10%~22%的患者可并发气管狭窄,是目前国外报道良性气管狭窄中最常见的病因,患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1%~2%患者合并气管重度狭窄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活动后呼吸困难、喘鸣等,无特异性,就诊时如未结合病史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易并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现对上海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一例插管后气管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复习.  相似文献   

7.
<正>良性气道瘢痕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由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导致,发生率分别是19%和65%。同时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我国导致良性气道狭窄的第二大因素,约占15.03%[1]。此外,气管支气管结核、支气管吻合、胸部创伤、支架置入或吸入性损伤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良性瘢痕气道狭窄[2]。不同程度的狭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最初可无任何不适,狭窄≥70%气道横截面积时可出现较严重的气道症状,起初表现为喘息、气短、呼吸费力,  相似文献   

8.
张杰 《国际呼吸杂志》2016,(21):1640-1642
良性声门下狭窄主要由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医源性损伤因素导致[1],其他原因还包括外伤、感染(主要是结核)、先天性畸形、炎症性(血管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性(良性肿瘤)和特发性声门下狭窄。因“声门下”位于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手术并不能完全切除狭窄部位且容易导致双侧喉返神经麻痹[2],而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不一,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Montgomery-T 型管(简称:T 管)是治疗良性声门下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3-4]。  相似文献   

9.
正气管支气管损伤可分自发性、外伤性、医源性损伤。其中医源性气管支气管损伤主要发生于手术操作的误伤、气管插管导致的损伤,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临床表现不一。气管支气管损伤诊断主要依靠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目前尚无系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先保守治疗后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分享1例医源性支气管损伤并破裂的病例,分析并总结医源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手术。若行之得当可使病人轉危为安;而若行之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病,甚而导致病人发生窒息。现将本院1946到1959年所作248例气管切开术作一分析和討論。适应症本文248例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如下: 甲、上呼吸道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者——一、炎症:(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三例;(2)喉白喉二例;(3)鵝口疮;(4)咽后脓肿:(5)左下頜淋巴肉芽肿;(6)口咽部恶性肉芽肿;(7)单核细胞增多症所致喉气管粘膜肿胀各一例;(8)麻疹所致喉水肿四例;(9)喉头急性水肿(气管异物或气管鏡检查后)五十五例。二、喉及咽部良恶性肿瘤:(1)软顎之淋巴肉瘤一例;(2)颚部之混合瘤三例;(3)喉部之乳突状瘤五例;(4)喉部之恶性肿瘤三例。三、其他:(1)甲状腺肿瘤一例;(2)声带外展癱痪四例;(3)喉外伤八例;(4)喉狭窄一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喉罩辅助声门下获得性良性狭窄介入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源性声门下获得性良性狭窄患者12例,均行胸部HRCT、CT三维重建、支气管镜检查确认存在气管插管后声门下气道狭窄,根据狭窄定位、狭窄类型、狭窄程度、狭窄长度,视情况在喉罩辅助静脉麻醉下行镇痛镇静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回顾分析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8例完全有效,2例基本有效,1例完全无效改置T型管,1例死亡。总体有效率83.3%(10/12),无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死亡1例,为术后、麻醉苏醒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与该次治疗无直接联系。 结论喉罩辅助声门下获得性良性狭窄介入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强,损伤较小,且存在可多次重复性操作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类患者需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及再次形成狭窄的可能,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良性气管狭窄的病因构成及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58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呼吸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 良性气管狭窄占同期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38.2%(158/413).158例良性气管狭窄病因构成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狭窄97例(61.4%,其中气管插管52例,气管切开术后45例),气管结核26例(16.5%),良性肿瘤8例(5.1%),吸入性损伤7例(4.4%),复发性多软骨炎6例(3.8%),放疗后狭窄2例(1.3%),气管吻合术后狭窄2例(1.3%),其他原因10例(6.2%).149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经呼吸介入治疗后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气管内径由治疗前(4.22±2.06) mm增加至(10.16±2.99) mm(t =21.48,P<0.01),气促评分由治疗前2.29±0.75下降至0.63 ±0.67(t=19.85,P <0.01),介入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94.3%;经介入治疗1个月和3个月,气管狭窄的复发率分别为38.3%和26.8%.结论 良性气管狭窄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为最常见的构成病因,其次是气管结核;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近期疗效良好,但部分患者反复出现再狭窄,需各种呼吸介入方法多次、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气管插管导致的气管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对气管插管术后气管狭窄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失败组,其中有效组患者20例,失败组患者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或痰培养阳率(50.0%)显著高于有效组(0.0%),插管次数明显多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纤支镜下气管狭窄段均可见多个狭窄环,充血明显,并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骨软化。CT检查显示,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气管狭窄平均长度大于有效组患者,气管壁软骨环断裂发生率、钙化率均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失败组患者膜部、右侧后夹角厚度均大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影响气管插管后狭窄患者纤支镜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患者基础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气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对频繁气管插管造成的气管狭窄膜部增厚、气管软骨断裂及气管壁钙化的气管狭窄患者,不宜选择介入治疗,而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美艳 《山东医药》2011,51(50):103-103
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喉部良性增生疾病的效果。方法将55例喉部良性增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28例(传统手术治疗)和观察组27例(CO2激光微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15±3)ml、发生周围组织灼伤1例、术后气管插管1例、住院(7.0±1.2)d,传统组分别为(150±16)ml、5例(声带损伤)、9例、(12±1.1)d,两组相比P均〈0.05。术后观察组声音嘶哑1例、传统组5例(P〈0.05)。结论采用CO2激光治疗喉部良性增生疾病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引起良性气管狭窄的可能因素包括气管插管时间长、气管切开、吸入性损伤、结核或白喉引起的气道感染等,过去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我国良性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各种抢救技术和呼吸支持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长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导致的气管狭窄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严重气管狭窄是一种危重症,患者在清醒状态时无法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还存在全身麻醉诱导后无法建立有效气管的风险。既往实施复杂气管病变手术患者术中常规使用双套气管插管,但会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而术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ECMO在严重气管狭窄及复杂气管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气管狭窄和复杂气管病变患者8例,均在ECMO支持下行严重气管狭窄及复杂气管病变外科手术,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行探查术。随访2年7个月~6年3个月,4例创伤后气管狭窄患者及2例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未见气管狭窄或肿瘤复发迹象;1例气管食管瘘患者因高位截瘫无自主呼吸致肺部严重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气管狭窄位置较高,胸外科未能行气管端端吻合术,后就诊于外院耳鼻喉科,行气管甲状软骨吻合术,术后未出现狭窄复发。结论 ECMO在严重气管狭窄及复杂气管病变患者手术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引导下置入硬质气管镜及硅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拟行硅酮支架置入的中心性气道狭窄患者27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引导下插入硬镜组和直接法插入硬镜组,比较两组的硬镜插入时间,术中患者心率、血压、SPO_2情况。同时比较硅酮支架置入前、术后1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气道狭窄程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困难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引导下插入硬镜组术中低氧血症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法插入硬镜组(P均0.05),气管插管引导下插入硬镜组插入时间也明显短于直接法插入硬镜组(t=3.754,P0.05)。硅酮支架置入术后一周患者的气道狭窄程度、呼吸困难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氧分压、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插管引导下硬镜置入安全、有效;硅酮支架是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用定位器辅助放置气管支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气管支架放置定位器 (以下简称定位器 )辅助放置气管支架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38~ 6 7岁。食管癌术后胃 气管瘘 1例 ,气管癌性狭窄 3例 ,气管插管后瘢痕性环形狭窄 2例 (其中 1例在外院已放置 1个记忆合金支架 ,但位置过高 ,不仅未扩张狭窄下段 ,而且受支架刺激 ,下段狭窄更严重 )。狭窄病例狭窄段长 6~ 7cm ,最狭窄者气管直径仅为 0 3cm。材料  (1)Z型不锈钢带膜气管支架 :由江苏西格玛医用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2 )置入器 :包括西格玛公司提供的支架输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对气管插管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的良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64例因气管插管后早期肉芽增生所导致的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给予二氧化碳冷冻治疗,术后行相关检查,并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气促评分、狭窄段管腔直径、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4例患者狭窄段管腔直径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指标较前明显好转、气促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支气管镜二氧化碳冷冻法介入治疗对气管插管后早期肉芽增生所致气管良性狭窄有较好的效果,并可避免瘢痕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气道为气体进出的通道,气道发生狭窄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气道狭窄的病因很多,在西方发达国家,气道狭窄以气管一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肺移植、气管插管为主要原因,而在我国气管一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气管切开是导致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随着介入性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气道狭窄,特别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有效办法。本文对气道狭窄的病因及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在临床的应用、适应证及疗效的评价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