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Lewis血型系统的抗体多属 Ig M性质 ,一般认为很少有临床意义。而笔者在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 1月发现 3例具有 Ig G性质的 Lewis血型系统的弱抗体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简介1 .1 患者 1 :男 ,7岁 ,血型 A型 ,因“贫血、发热待查”于2 0 0 0年 5月 1 0日入院。入院后因纠正贫血曾数次输血 ,血量不详。但每次输血后 2~ 3 d患儿都出现体温升高 ,为此临床医生建议将患儿标本送本站做 Coomb′s试验 ,在做抗体筛选时发现患儿血清与筛检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经进一步鉴定证实为抗 -Lea。1 .2 患者 2 :男 ,60岁 ,血型为 B型… 相似文献
2.
<正>抗-Lex于1949年首次见于报道,且在国内罕见。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检出1例,其特异性与国内外报道的抗-Lex抗体一致~([1-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31岁,汉族,无输血史,胎次1产次0,目前孕19周。产前孕检时发现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1.2材料抗-A、-B(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进口谱细胞(Sanquin,Holland),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2-巯基乙醇(上海血液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对该院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8 442例输血前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442患者标本中外科6 276例(75%)。有3 291例只进行了输血前检查而没有输血,占53%。外科用血占全院用血量的58.4%。检出RHD阴性24例(0.23%)。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8例(0.21%)。结论输血科对每一例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是输血安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临床输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输血反应,其中最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此反应的发病机制就是由于输入不相容的全血、红细胞或血浆时,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形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血型系统中能够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输血反应的除ABO血型外,还有Rh、MNSsU、Lewis等红细胞血型系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并进行抗体筛查,详细统计并分析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效果。结果500例患者中外科患者占比为22.4%,输血前进行了相关检查,但是检查后并未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为43.2%,A型患者23.8%,B型患者21.8%,AB型患者21.4%,O型患者21.6%;RhD阴性的检出率为0.4%,不规则抗体检测为阳性的占比为0.47%。结论输血前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的实施能够帮助临床治疗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血型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方案,确保输血及治疗的安全性,确保医学治疗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各类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不良护患关系的发展,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傅小平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3):24-24
现代血型及输血技术已将输血的疗效提高了一个层次.血液的配合型输注概念不仅仅是ABO系统的血型配合,还有Rh等多种稀有血型系统的配合。为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为需输血患者提供同型血液且要求作交叉配血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多次反复大量输血及妊娠可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致血红蛋白下降,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严重者造成死亡^[1~3]。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有效预防溶血反应的发生,对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病种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4194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37例,阳性率为0.31%,其中男性33例,占被研究男性的0.18%;女性104例,占被研究女性的0.40%,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129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8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54例(39.42%),MNS血型系统37例(27.01%),Lewis血型系统30例(21.90%);以病种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肿瘤最多,占5.96‰,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衰竭,分别占3.28‰和3.19‰,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7-2012年间医院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并与全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2012年间参加所有检测项目的上报结果均合格,满意100分。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结果与参与者的一致性评分均满意。结论: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输血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高输血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可靠、定量的评价方法,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客观和可接受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十分制双专家独立评价法,评价33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1 888份输血病历的5 455次血液成分输注。结果 5 455次血液输注的平均评价分值为6.24分,其中13.77%为完全不合理(0分),38.31%为完全合理(10分),合理输注比例为60.51%。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类成分制品输注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7.47、2.89、9.11分,其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78.15%、18.66%、95.89%。结论安徽省33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比例以及不同评价要素之间的差异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十分制评价所产生的评价分值和分值区间比例,为评价结果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定量指标,可以更好地进行不同评价要素之间的比对。 相似文献
14.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2168例,在输血前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D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7例,Rh(D)阴性率占0.32%,其中2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3例未输血。结论: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病人是Rh(D)阴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5.
唯酶红细胞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结果表明,该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中与献血红细胞和谱细胞反应呈阳性结果,且自身对照亦呈阳性反应,而在其它介质中均呈阴性反应。吸收实验后抗体效价降低。采用乙醚放散,放散液中未测出抗体。该病人输注ABO及Rh同型献血红细胞600ml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倒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体外检测中表现出凝集,不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以血清学方法鉴定183例随机样本的Lewis表型,将其中39例Le(a-b-)以及选取的Le(a+b-)、Le(a-b+)和Le(a+b+)各3例进行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分析,并对各种可能的复合杂合基因型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真正的Lewis阴性表型在中国浙江人群中比例约为10.4%,在48例直接测序样本中发现59T>G、202T>C、314C>T、508G>A和1067T>A等5个变异位点;单倍体分析显示,除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外,发现5种非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分别为le^59(59T>G);le^1067(1067T>A);le^59,1067(59T>G和1067T>A);le^59,508(59T>G和508G>A)和le^202,314(202T>C和314C>T).结论:在浙江人群中,FUT3非功能性等位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输血后HLA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清中 HLA 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HLA 抗体的检出率为39.14%(119/304例),其中24.37%(29/119例)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39.83%(47/118例)。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随输血次数及供血者人数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显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 HLA 抗体相关。输注浓缩粒细胞后 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最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及减少输血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H血型物质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用PEG融合,获得一株分泌抗人H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H_3,为IgG_1类。其效价,细胞培养上清液为512,腹水达16384。凝血特异性试验、吸收放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证明其仅对人H血型物质特异。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中贮存1年,分泌抗体能力不变。抗体经56℃保温30min及-20℃和37℃反复冻融试验,凝血活性保持稳定。可望能取代传统的抗H试剂而用于临床血型分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