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A2亚型在广州献血者人群中的分布,并研究其分子基础。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地区A型自愿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793例,利用抗-A1凝集素在96孔板中筛查献血者中的A2亚型,再用试管法对检出的A2亚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确证。然后,提取A2亚型献血者静脉血基因组DNA,并对ABO基因外显子6和7进行测序以明确A2亚型的基因型。结果 793例A型献血者中A2亚型有13例,在A型献血者中的频率为1.64%(13/793)。ABO基因外显子6和7测序结果显示13例A2亚型中10例携带有A2等位基因,分别是ABO*A2.05/ABO*O.01.01(n=5),ABO*A2.05/ABO*O.01.02(n=2),ABO*A2.01/ABO*O.01.01(n=1)及ABO*A2.01/AB...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州番禺地区人群开展ABO亚型筛查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该地区ABO亚型的分布频率和基因分型的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参加献血和临床体检样本,采用96孔微量板法快速筛查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凡是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进一步做亚型鉴定;采用抗-A_1试剂对经单克隆ABO正定型试剂确定为A型和AB型的样本进行A_2和A_2B亚型筛查,采用试管法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法对上述鉴定为亚型样本的进行基因分型,对特殊样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39 106例ABO正反定型检测中,检出2例A_3亚型、基因分型均为A102/O01,1例B_3亚型、基因分型B303/O02。在6 664例经单克隆试剂定型A型中筛检出16例A_2亚型,发生频率约为0.24%(16/6 664);基因分型4例A205和2例A201,发生频率约为0.09%(6/6 664)。在834例经单克隆试剂定型AB型中筛检出44例A_2B亚型,发生频率约为5.28%(44/834),基因分型检出15例A205/B01、4例A201/B01,发生频率约为2.28%(19/834)。结论本地区人群中发现A_2、A_2B、A_3、B_3等亚型,使用PCR-SSP方法结合血清学检测更能准确鉴定ABO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例血清学定性为A_(weak)B亚型的血标本进行ABO基因检测,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B(A)亚型与CisAB、A亚B型的鉴别要点。方法用PCR-SSP对常规血清学方法定型困难的3例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3例标本血型血清学结果均为A_(weak)B型,存在不规则抗A抗体。基因分型均为B(A)04型,其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存在nt640AG突变,标本1为B(A)04/O02,标本2、3为B(A)04/O01。结论当血清学检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应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并采用配血相合输血策略,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滨州地区供血者ABO亚型的分子机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试管法对微板法筛查出的正反定型不符血样做进一步血型血清学分析,并进行亚型确认。对亚型标本进行血清学分析和DNA测序,测序结果用软件比对分析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从2014~2015年滨州地区无偿献血者84 394份血样中检出ABO亚型12例(检出率为1.4/万),其中A亚型3例(A~(el)1例、A_31例、A~(el)B1例)占25%,B亚型8例(B~(el)1例、Bx1例、B_32例、AB_34例)占66.7%,B(A)表型1例占8.3%。对12例亚型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显示,Ael05基因2例、B301基因1例、B303基因4例、B(A)04基因1例,但有A亚型1例、B亚型3例,6、7外显子测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ABO亚型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和地域性差异,滨州地区最常见的ABO亚型为AB3或B3,最常见突变基因为突变发生在第3内含子的B303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疑似含有复合型AB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基因分型及序列测定,阐述青岛地区复合型AB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分子机制和分布。方法经过常规血清学检测发现正反定型不符且怀疑为复合型AB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标本30例;采用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进行初步分型,并对ABO基因的第6,第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直接测序;采用单克隆测序方法检测第6,第7外显子及第6内含子的单体型;软件分析比对测序结果。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所有标本正定型为AB型,反定含有抗-A或抗-B抗体;PCR-SSP结果显示标本基因型为O01/B或A/B型;直接测序和单体型测序结果显示标本为复合型ABO糖基转移酶(Cis AB型或B(A)型)。30例标本中发现了10例Cis AB型:Cis AB01var(1例),Cis AB01(9例);20例B(A)型:B(A)04(18例),B(A)02(2例)。结论 B(A)04,Cis AB01和B(A)02单体型在青岛地区Cis AB和B(A)亚型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A和AB型患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类型,探讨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_2抗原的必要性。方法 2020年1月至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正反定型相符A型和AB型的患者3 024例,用血清学试管法与抗A_1试剂反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1~7外显子直接测序法确定与抗A_1试剂反应阴性标本的血型基因型。结果 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3 024例A和AB型中,血清学检出A_2和A_2B 48例(1.59%);基因型检出A_2和A_2B 16例(0.53%),PCR-SSP与基因测序结果相符,A_2B发生率高于A_2(P0.01)。11例A_2和A_2B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输血当日同病种输血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反定型相符A和AB型患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具有多态性,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_2和A_2B血型有利于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国人群血型ABO亚型的表型与基因型进行关联性研究,以探讨ABO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间1 545 505名献血者和116 209例受血者中检出的血型ABO亚型进行表型鉴定,用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ABO基因的DNA序列。结果:血型血清学鉴定在1 545 505名献血者和116 209例受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617例,检出率为3.71/万,检出率最高的表型为B(A)(0.066‰),其次是B3(0.045‰)和Bx(0.039‰)。544例ABO亚型样本经基因测序鉴定出42种ABO亚型等位基因,其中ABO*BA.04的检出构成比最高(25.20%),其次为ABO*BA.02 (11.55%)和ABO*cis-AB.01(9.71%)。关联分析提示,ABO亚型等位基因所对应的表型可与首次检测的表型不一致,即一种基因型可对应多种表型。结论:中国人群血型ABO亚型检出率为3.71/万,B(A)表型是中国人群中最常检出的ABO亚型,B3和Bx相关的亚型次之;较常检出的亚型等位基因则是ABO*BA.04、ABO*BA.02和ABO*cis-AB.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型基因检测结合血清学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ABO疑难血型标本进行血清学正反定型(必要时增加唾液ABH血型物质测定或吸收放散试验),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进行ABO、H、SE基因检测。结果:7例ABO疑难血型标本的血清学表型为,类孟买血型3例,B(A)2例,Bw 2例。基因检测发现,3例类孟买血型均存在H基因突变的等位基因,分别为1例FUT1*01N.13/01N.13,2例FUT1*01N.06/01N.06;3例ABO血型亚型存在相应亚型等位基因,分别为1例BA.04/O.01.02,1例BA.04/O.01.01,1例B3.03/O.01.01;还有1例ABO亚型未检出ABO基因突变。结论:H基因与ABO基因第6、7外显子直接测序对类孟买血型和包括B(A)亚型在内的部分ABO亚型具有明确的鉴定意义,应在各级医院输血科建立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分布情况和鉴定策略进行浅析。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本中心2016年1月—2019年8月631 127份献血者标本进行ABO定型,对91例ABO血型正反不符合标本采用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清学方法检测,并对2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合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血清学A亚型(A_2,A_3,A_(el)等),占比22.8%,B亚(Bx,Bw等)占比39.1%,A亚B(A_2B等)占比9.8%, AB亚(cisAB, ABw,AB_3等)占比28.3%。21例标本血清学方法与PCR-SSP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47.7%。结论 ABO亚型需多种方法互相验证;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为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95例中国人群血型血清学ABO亚型个体的分子机制。方法 2013年11月—2017年10月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第6、7外显子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其中部分标本采用了第1—7外显子的测序。结果对血型血清学方法确认的95例(73例先证者,22例家系成员)ABO亚型标本。经PCR-SSP和基因测序检测,73例ABO亚型先证者中检出A亚型基因的个体13例(17.8%),检出B亚型基因的个体17例(23.3%),检出B(A)型基因的个体22例(30.1%),共52例(71.2%,52/73);22例家系成员中检出ABO亚型基因者18例。先证者中未检出ABO亚型基因者21例(28.8%,21/73),且21例中5例(6.8%,5/73)检出O基因但表达弱A或弱B抗原;22例家系成员中4例未检出ABO亚型基因,共25例(25/95)。结论 ABO亚型的基因型与表型不完全符合,且同1个血型血清学表型对应不同的基因型,同1个基因型又表现为不同的血型血清学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例罕见AB3亚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的血型通过血清学鉴定、PCR-SSP、ABO基因直接测序、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结果该患者血型鉴定为比较少见的A102/B301亚型,该亚型是由于ABO基因第七外显子存在1054C/T杂合导致R352W氨基酸改变所致。结论 ABO基因存在1054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B301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之一。关健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A_(el)是中国人群中1种较为常见的ABO亚型,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1例A_(el)亚型家系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常规血型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初步分型;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构建3D分子模型,并就突变对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稳定性改变(ΔΔG)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吸收放散试验证明患者红细胞上存在弱A抗原,血清学定型为典型的A_(el)表型;ABO基因初步分型为A1/O型,测序发现第7外显子767位碱基TC突变,导致A糖基转移酶第256位异亮氨酸被苏氨酸替换,血型基因型为ABO*AEL.05/O.01.01。分子模建与分析提示突变导致蛋白局部氢键作用力改变不显著,但突变导致ΔΔG值的升高,表明蛋白稳定性降低。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p.I256T突变可能通过降低了酶的稳定性导致A_(el)表现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的遗传背景。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亚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采用测序方法对7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4例标本为ABO亚型,分别为:Bx(1例);ABx(1例);Ax(2例)。基因直接测序发现Bx和ABx在ABO~*B.01基础上1~6外显子未发生改变,仅在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49位核苷酸AG的突变;2例Ax在ABO~*A1.01基础上1~6外显子未发生改变,仅在A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67位核苷酸CT的突变和798位插入了一个碱基T,以上的基因位点改变均导致了ABO血型的血清学表型变化,表现为ABO亚型。结论 研究揭示了4例ABO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2个新的ABO血型等位基因,即:c.449AG单基因位点突变,c.467CT的突变和c.798insT单碱基插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鉴定红细胞ABO亚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1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结合PCR-SSP基因定型方法作检测鉴定,并对其中9例作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 ABO基因分型结果与血型血清检测结果一致率为66.67%(8/12);其余不相符的4例:2例为B(A),1例为Cis AB,1例为新基因(新基因血型血清学结果不确定,PCR-SSP结果为A1/O02,测序结果为A102/O02型)。结论 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血清学定型可用于ABO亚型鉴定及ABO血型的正确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地区人群中Cis AB和B(A)血型的特点及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对本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共71 200名进行ABO血型筛查鉴定,对凝集强度减弱和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样本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和亚型鉴定,对血清学检测为ABO亚型的样本再采用PCR-SBT方法对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经ABO基因测序确定Cis AB 3例、B(A)2例,等位基因有Cis AB01、Cis AB05、B(A)02、B(A)04,其中发现1例B(A)04/B(A)04纯合基因型,它们对应的血清学表型有A2B、A2Bx和Ax B。结论Cis AB和B(A)血型通过血清学表型通常难以区分,经基因测序可以明确血清学特征形成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并探讨合理的输血策略。方法:在常规血型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吸收放散试验证明患者红细胞上存在弱A抗原,ABO基因测序发现第7外显子767位碱基TC突变,导致256位异亮氨酸被苏氨酸替换,血型基因型为ABO*Ael05/B101。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的767位TC突变是导致Ael05亚型A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鉴定c.586T>C突变导致的Bel亚型,并分析Bel亚型家系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 ABO血型表型检测使用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家系标本进行ABO基因第6、7号外显子Sanger测序。利用PacBio三代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子女的3例样本进行ABO基因全长单体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血清学表型为Bel亚型,测序技术鉴定ABO基因序列第7外显子存在c.586T>C位点突变,三代测序单体型鉴定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BO*BEL(c.586T>C)/O01.02,其长子和长女基因型为:ABO*A1.02/BEL(c.586T>C)、ABO*B.01/BEL(c.586T>C)。结论 c.586T>C位点突变是导致本例Bel的分子基础,PacBio三代测序技术能够精准鉴定ABO亚型单体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并分析1例AxB亚型的血型血清学特性,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PCR-SSP)与测序技术。结果该标本血清学反应格局符合AxB亚型,PCR-SSP检测为AB型,进一步对ABO基因Exon6,7测序,发现ABO基因Exon7存在626G/A突变。结论血清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是正确鉴定血型亚型,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1例ABO定型正反不符[血清学初定为B(A)]的标本进行PCR分型和测序分析,拟阐明其血清学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法进行血清学鉴定;用PCR-SSP方法对标本ABO基因亚型进行初筛,并测序分析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结果 血清学表现为AxB,且H抗原明显增强,反定与A1细胞和A2细胞皆有反应,初定为B(A)型;PCR-SSP分型定为B(A)02型.测序表明:标本的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突变;第7外显子在B101序列的基础上,出现了B(A)02型700C/G的典型突变.结论 该标本的基因型为B(A)02型与O01型杂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例微柱凝胶卡漏检B_w03亚型标本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其分子遗传背景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帮助。方法分别应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法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应用PCR-SSP方法对ABO血型基因进行初步分型;并进一步应用直接测序和单体型序列分析法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标本1:试管法结果疑似B亚型,凝胶卡结果正定为O型反定为B型,基因检测结果为B_w03。标本2:试管法结果疑似AB亚型,凝胶卡结果正定为A型反定为AB型,基因检测结果为AB_w03。结论微柱凝胶卡能漏检B_w03亚型,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以减少临床血型鉴定错误及相关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