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及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血液流变学及BDNF、Hcy、LPa、F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病人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cy、LPa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精神状态,并促进认知神经恢复,结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功能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尿酸(UA)、内皮素-1(ET-1)、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ET-1、PTX-3、sICAM-1、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UA、ET-1、PTX-3、sICAM-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UA、ET-1、PTX-3、sI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UA、ET-1、PTX-3、sICAM-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后改良Rankin(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静注丁苯酞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疗程14 d。两组均于治疗后第1、2、3、7、14、30、90 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MoCA及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组治疗后第7、14、30、90 d的MoCA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给予护肝药口服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较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方法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11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丁苯酞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比较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水平,微栓子阳性率,微栓子个数,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PAI)表达水平及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PA均显著上升,且以丁苯酞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PAI均显著下降,且以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BF和CBV水平明显提升,但丁苯酞组水平提升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中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为溶栓机制降解和血流动力学洗脱,同时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细胞介素(IL)-18和-23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G B1、IL-18和IL-23的表达。结果治疗2 w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HMGB1、IL-18和IL-23的含量均下降,但是研究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临床疗效明显,丁苯酞可有效下调血清中HMGB1、IL-18和IL-23的表达,阻止脑卒中促进因子的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肽、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丹参川芎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各46例。持续治疗2 w,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hemerin水平,全血血流变仪分析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全血血流变学中低/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血浆BNP、AngⅡ、IL-8、TNF-α、MDA、Chemerin水平等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较好,这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BNP、MDA及Chemerin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加快血液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血清BNP、D-D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对未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4. 09±1. 43)分低于对照组(6. 41±1. 91)分;观察组神经功能指标NSE(9. 54±1. 56)μg/L、GFAP(3. 09±0. 72) ng/L低于对照组NSE(13. 93±2. 54)μg/L、GFAP(5. 71±0. 89) ng/L,BDNF(6. 02±0. 83)μg/L高于对照组(4. 73±0. 74)μg/L;炎症介质MCP-1(9. 56±1. 83) pg/m L、CRP(6. 07±0. 92) mg/L、TNF-α(21. 62±4. 91) ng/m L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P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心理治疗及口服舍曲林抗抑郁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疗程12 w,评价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I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对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时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12 w时丁苯酞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丁苯酞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可明显改善IPSD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降低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束后,检测并比较病人血清VEGF、sVCAM-1水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VEGF水平较高(P0.05),血清sVCAM-1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较单用丹参注射液临床效果好,能显著提高脑梗死病人血清VEGF水平,降低血清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经知情同意并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F)、脑血容量(CBV)比值(rCBV)均有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均有降低。治疗后观察组rCBF、rCBV提高,rMTT降低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通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