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 针刺组,造模后,脑缺血 针刺组大鼠接受针刺治疗。24h后处死取脑作观察。结果:脑缺血 针刺组P53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脑缺血组。结论:针刺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提高P53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不同时间段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半暗带与对照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半暗带Bcl-2,Bax在缺血再灌注6h都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而Bcl—2与Bax比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开始针刺的治疗组与相应时段的模型组相比,Bcl-2均明显升高(P〈0.05),而Bax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因此Bcl-2与Bax的比值也相应升高。不同时间进行针刺的各组之间,Bd-2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6h组与12h组之间,12h组与24h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6h组与24h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变化在各时间段则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针刺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半暗区的神经元细胞,同时针刺介入的最佳时机应在脑缺血的早期。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研究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Zea-longa法评定大鼠脑缺血后6h,12h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后6h和12h的脑缺血梗死体积;放射受体法检测脑缺血后1h,6h,12h的海马NMDA受体水平。结果 电针可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同时下调NMDA受体,但作用弱于MK801。结论 电针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倩  范文涛  贺又舜 《陕西中医》2014,(11):1564-1566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DF-1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地黄饮子低剂量组、伪手术组,每组15只。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各组脑梗死面积、BrdU阳性细胞数量、SDF-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地黄饮子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梗死面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疗效较好。对大鼠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比较,在CA1区和CA3区、DG区,地黄饮子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各组大鼠脑内SDF-1蛋白含量测定,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地黄饮子能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SDF-1蛋白含量的升高,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迁移至缺血损伤区域分化成神经元,修复缺血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单羧酸转运体(MCT)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取百会风府曲池足三里,百会风府行平补平泻手法,曲池足三里连接电针仪,20min/次,每天1次,共7d。采用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酶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围皮质乳酸脱氢酶(LDH)、果糖-6-磷酸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力;免疫荧光检测脑梗死灶周围皮质MCT2的表达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梗死灶周围皮质MCT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灶周围皮质LDH、PFK、PK的活力显著降低(P0.01);MCT2阳性表达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MCT2蛋白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1),MCT2mRNA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LDH、PFK、PK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P0.05);MCT2阳性表达的荧光强度、MCT2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上调MCT2在脑梗死灶周围皮质中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大脑能量供应和代谢,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十二井穴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缺血区脑组织原癌基因蛋白(c-fos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十二井穴能增强c-fos蛋白的表达,与同时间段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十二井穴可通过快速提高缺血区c-fos蛋白的含量改善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内关"穴(疏密波,4 Hz/20 Hz,强度1 mA,持续30 min)治疗15 d。运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治疗后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提高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C)、缺血再灌注组(I/R)及电针治疗组(E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第2天开始实施干预,电针治疗组穴位取患侧曲池、足三里,应用G6805电针仪,电压峰值为6V,疏密波,频率1~20Hz,以肢体轻轻抖动为度,每次电针30min,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不予任何治疗。采用Zea—Longa评价法评估各组神经功能,连续干预3天后处死。Westernblot检测各组梗死侧大脑皮质Notch通路的中间产物Notch受体胞内片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的表达。结果:EA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EA组较I/R组大脑皮质区NICD表达增多。结论:电针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络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凝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MCAO),观察舒络胶囊对模型大鼠行为、脑梗塞范围、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SOD、MDA、NOS活性的影响。结果:舒络胶囊能降低MCAO大鼠脑梗塞率、脑指数、脑含水量;降低NOS活性、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舒络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药联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机理。方法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观测各组缺血区脑组织c-fos蛋白表达48h之内的动态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均能明显增强c-fos蛋白的表达,其中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其它组。结论针药联合能明显提高缺血区c-fos蛋白的含量,改善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比单独应用中药或针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神经缺损评分、脑梗塞程度、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及P5 3蛋白表达方面探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用线栓法制成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 ,各组动物分别于脑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 4小时进行神经缺损评分 ;在阻塞 2小时 ,再灌注 2 4小时后 ,应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缺血对照组、缺血加眼针组、缺血加督脉电针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塞程度 ,脑组织神经细胞死亡与凋亡的分布及P5 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眼针、督脉电针均可减少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梗塞程度、减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及DNA双链断裂 (TUNEL阳性 ) ,减少梗塞周边区皮层P5 3数量。结论 :眼针、督脉电针对急性脑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敦煌平胃丸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 Notch 信号通路中 Notch2和 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法建立 PLGC 大鼠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敦煌平胃丸组用敦煌平胃丸浸膏按每日生药96 g /kg 掺入饲料中喂养给药,共计12周。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 Notch2和 Jagged1蛋白表达;采用 RT -PCR 检测Notch2和 Jagged1mRNA 的表达。结果:PLGC 大鼠胃黏膜组织 Notch2与 Jagged1mRNA 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大鼠胃黏膜组织均明显上调(P <0.05)。敦煌平胃丸能明显改善 PLGC 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增生,下调 PLGC 大鼠胃黏膜组织中 Notch2与 Jagged1表达水平(P <0.05)。结论:Notch2、Jagged1激活了 Notch 信号通路,在 PLGC 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敦煌平胃丸治疗 PLGC 可能与下调 Notch 信号通路中 Notch2与 Jagge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尼莫地平组,以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表达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后CT显著性延长(P0.01),TT、PT、APTT值显著延长(P0.05),ELT值显著性缩短(P0.01),t-PA活性显著上升(P0.05),PAI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针刺治疗组的CT明显长于尼莫地平组(P0.05),ELT值显著小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局灶性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与抗栓溶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calp acupuncture Yikang therapy on Baihui(GV20), Sishencong(EX-HN1), Zhisanzhen, Niesanzhen, on neurobehavior in young rats with cerebral palsy based on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METHODS: Thirty 7-day-ol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model and acupuncture,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cerebral pals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ccepted modeling method, the acupuncture group selected Baihui(GV20), Sishencong(EX-HN1), Zhisanzhen and Niesanzh...  相似文献   

15.
欧阳波  刘晓丹  杨筱倩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20,51(23):5990-5997
目的 从Notch信号通路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7.5 mg/kg)组、PNS(25 mg/kg)组、AST IV(10 mg/kg)组、AST IV(10 mg/kg)+PNS(25 mg/kg)组、冰片(7.5 mg/kg)+AST IV(10 mg/kg)+PNS(25 mg/kg)低剂量组、冰片(15 mg/kg)+AST IV(20 mg/kg)+PNS(50 mg/kg)高剂量组、依达拉奉(4 mg/kg)组。假手术组、模型组ig 0.5% CMC-Na,依达拉奉组ip相应药物,其余各组ig相应药物,2次/d,间隔12 h。末次给药后2 h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CIRI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法观察缺血皮质区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NeuN)、内皮屏障抗原蛋白(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EB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Notch1、Notch胞内域(int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NICD)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细胞损伤率显著降低(P<0.05、0.01),冰片+AST IV+PNS组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组(P<0.05、0.01)。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NeuN、EB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NeuN、EB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冰片+AST IV+PNS组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组(P<0.05、0.01)。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NICD、Notch1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冰片+AST IV+PNS组VEGF、NICD、Notc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且3种药物配伍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P<0.05、0.01)。结论 冰片、AST IV、PNS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脑微血管损伤的作用,3种药物配伍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IV+PNS,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调VEGF表达,从而发挥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不同穴位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有:增强脑内胆碱能神经的血管扩张作用、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促进脑内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4],抑制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5],影响以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6]为神经递质的神经系统,促进钾通道的开发[7]及突触重建[8]等,从而有利于神经细胞的防护、修复以及脑功能的重组和重建.针灸对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一般通过动物实验病理解剖的方法进行探讨,缺乏非侵袭性、可视性在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与脑缺血相关及针刺起效的靶蛋白,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h组,模型6h组和针刺6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规定时间快速断头取脑,剥离缺血侧海马,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以Image Master 2DV3.01 Elit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肽质量指纹图,检索Swiss-Port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0个差异蛋白质。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蛋白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9个,其中在模型6h组新出现1个,在模型6h表达上调的11个,表达下调的17个;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1个,其中在针刺组上调有16个,下调的有5个。[结论]以双向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初步发现与脑缺血相关以及针刺治疗脑缺血的部分靶蛋白质,有助于深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及针刺治疗的穴位特异性.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又随机分为非穴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组,即水沟组、内关组、尺泽组、三阴交组和委中组.每组12只大鼠.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内关""尺泽""三阴交""委中")以及非穴区,施以频率3次/秒、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以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非针刺组脑血流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后的所有组别均可提高MCAO大鼠脑血流量(均P<0.05);与非穴组比较,所有穴位组的脑血流量均升高,水沟组和内关组升高明显(均P<0.05),而尺泽组、三阴交组、委中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MCAO大鼠于梗死后72h内在脑血流方面存在自我修复和向愈的趋势;②给予针刺刺激后可促进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改善,且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自身修复能力,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③"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中,"水沟"和"内关"在改善MCAO大鼠脑血流量方面效果显著,有穴位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黏附分子ICAM-1、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每组10只。对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大鼠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开颅但不电凝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进行处理。造模成功45min后对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进行针刺治疗。穴位组针刺百会穴、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取穴在百会穴、水沟穴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24h后再行针刺1次,30min后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ICAM-1、VCAM-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ICAM-1、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表明造模成功。穴位组海马ICAM-1、V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穴位组(P〈0.01)。非穴位组海马ICAM—1、VCAM-1含量与模型组接近。结论:针刺对缺血后海马ICAM-1、VCAM-1的表达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可能是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白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热凝法阻断-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IL-8含量。【结果】脑缺血后各时段模型组与同时段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比较脑组织及血清IL-8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6、12、24、48h各时段针刺组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脑组织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6、12及48h针刺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同时段模型组(P〈0.05,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IL-8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血清IL-8的含量,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及浸润,从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