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肝脾不调     
杨树德 《新中医》1992,24(5):11-12,39
肝脾为患,其病多端,其病理虽皆肝脾不调,但证候却有别。本文就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与从,将肝脾不调常见之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脾壅肝郁四证,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盖肝脾二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脾为阴土,其功能主运化水谷、升清,其性阴凝板滞。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其功能主疏泄性喜条达,故肝只有对脾土加以正常的疏泄条达,脾土才不壅不滞,健运如常,此称之为“肝木疏脾土”反之肝之疏泄条达又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的濡养,方能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此称之为“脾土营肝木”因此肝脾二脏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临床上可以见到肝脾不调肝气上亢,肝郁气滞等症。脾气的虚与实,肝脾二脏致病的主从不同,其证治法则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肝脾不调常见四证简述如下。1 肝…  相似文献   

3.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便次增多,便质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中医学认为肝气横逆、克乘脾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为调理肝脾之代表方剂,强调肝气得疏则脾土自安,泄泻自止。基于肝脾不调理论探讨四逆散加减治疗泄泻的内在病机,并列举临床验案1则,为四逆散及其加减方治疗泄泻提供新的遣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肝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应用发展于《伤寒论》。伤寒以降,众医家对肝脾相关理论亦进行了深入发挥。1宋元明清肝脾相关名方层出不断,肝脾相关理论更为明晰其中将肝脾相关理论应用发挥的最为广泛的是宋朝时创立的逍遥散。本方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去苗)一两,芍药(白)一两,甘草(微炙  相似文献   

5.
从湿邪郁滞,气血失和;气机逆乱,情志失调;肝脾失调,肌弱筋痿三个方面探讨了肝脾不调在肛门湿疹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肝脾同治、标本兼顾的整体观出发,治以清肝健脾,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拨转中焦;柔肝舒筋,运脾长肌,并结合心理疏导与提肛等运动,以便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逆散复方提取物对肝脾不调证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的疗效。方法:采用成年大鼠,经肠道连续10天给予食用白醋及限制动物活动,建立肝脾不调证IBS模型,连续灌胃24.69%、6.18%四逆散药液5天后,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肠道敏感性,测定肠推进率,检测血5-H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P〈0.01)、肠推进率(P〈0.01)明显降低,肠敏感性(P〈0.01)、肠推进率(P〈0.05)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本方法复制肝脾不调证IBS模型可行,四逆散可通过改善动物状态、降低肠道敏感性、改善肠推进功能来治疗肝脾不调证IBS模型大鼠。  相似文献   

7.
矫增金  陈民 《光明中医》2014,(9):1807-1808
肝脾不调为临床常见证,肝脾两脏功能上常相互影响,肝病及脾,脾病亦可及肝。本文基于肝、脾各自生理病理特点,将肝脾不调具体分为四证,并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针刺肝脾二经交会点治疗肝脾不调型呃逆5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岩 《北京中医》2000,19(5):39-40
笔者1997年9月至1999年10月应用"肝脾点"为主治疗呃逆患者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肝脾不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脾不调证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证治方药,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肝脾不调证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肝病可及脾,脾病亦可及肝。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97年9月至1999年10月应用"肝脾点"为主治疗呃逆患者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泄泻的发生和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故调理肝脾气机是治疗泄泻病的一种常规思路.本文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中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肝脾不调型泄泻的病机证治,以三阴三阳开阖枢机理对该病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以及痛泻要方的方药组成和配伍特点。通过分析女性经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参考泄泻的相关古籍以及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最为常见,痛泻要方又是扶脾抑肝的代表方,分析其组方特点为临床经行泄泻辨证施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痛泻要方"对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间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64例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B组32例(A组基础上配合电针及痛泻要方),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0d、60d运用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改善差异,运用WBC、CRP、PL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d、60d血清学指标差异。结果:①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1%;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60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明显下降,且远期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0d、60d,WBC、CRP、PLT明显改善(P0.05),且远期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肥胖症发病率逐渐增高,与多种疾病相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胡晓灵主任医师为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老师,认为肥胖症主要是因为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肝脾不调,痰湿血瘀内生,为本虚标实证.以脾胃亏虚为本,肝失疏泄,痰湿血瘀为标.病位主要在脾胃.治疗上主张健运脾胃,疏肝行气,化痰祛瘀.临床治疗肥胖...  相似文献   

16.
蔡淦教授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拾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芸 《新中医》2002,34(4):12-13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胃肠道运动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为主要症状,蔡淦教授以脾二脏为主辨治肠易激综合征,强调肝郁脾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以疏肝健脾为主,汲取古方痛泻要方之长,以抑肝扶脾,节胃肠道功能,并随证加减,灵活化裁,用药精当独到,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肝脾不调证的配伍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肝脾不调证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纳入标准以名老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选取当代名医肝脾不调医案共968例,1870诊次。将全部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结果:复杂网络方法能够得出本证治疗的核心处方及加减变化规律的药物配伍网络。结论:本法对于分析临床医生的临证思维及加减变化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Efforts were made to understand the diagnosing criteria of liver and spleen disharmony based on 734 clinical cases handled by renowned veteran TCM doctors. In the study, researchers entered clinical information into a Structural Clinic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for Renowned Veteran TCM Doctors, turning clinical data into standardize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nd analyzing the symptoms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ly reported syndromes are bluish complexion, multiple tics,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lassitude, aversion to heat, later menstruation among others, which is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e one defined by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New Herbal-drug Clinical Trial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Apparently, one needs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diagnosing criteria based on experts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dat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正>肝脾不调证是由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形成的,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核心病机的临床常见证候,是临床常见证型。调和肝脾是名老中医的常用治法,一般多以逍遥散为主方。但由于本证兼证复杂,病机转化多端,临床用药加减变化十分灵活。笔者拟通过名老中医肝脾不调医案,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针对肝脾不调证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1资料1.1病例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以名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同时参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