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γ-分泌酶是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Ⅰ型跨膜蛋白酶。它包括早老素、早老素增强子2、前咽缺陷蛋白1和呆蛋白(nicastrin)4个亚基。最近研究利用超低温电子显微镜在高分辨率的条件下首次揭示了人源γ-分泌酶"马蹄形"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及各亚基的排列顺序,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该酶的调控通路及作用机制。此外,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在内的γ-分泌酶调节剂在体外实验中被证实能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并选择性地降低β淀粉样蛋白片段42的水平,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γ-分泌酶各亚基调控通路、人源γ-分泌酶的精细三维空间结构以及γ-分泌酶的调节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剑敏  姜凤超 《药学进展》2004,28(11):491-497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淀粉样蛋白是经β和卜分泌酶水解口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而产生,故β和γ-分泌酶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代谢的关键性酶,因而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很有潜力的靶点。根据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代谢、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过程及γ-分泌酶的结构、特性和作用机制,分类综述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β淀粉样蛋白及其相关的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γ-分泌酶具有分解老年痴呆相关前体蛋白APP从而生成具有生物毒性的Ap的作用。多肽抗生素apidaecin的已知特性显示它拟似γ-分泌酶底物。Apidaecin序列具有和APP分子蛋白中γ-分泌酶剪切位点附近相同的邻近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Apidaecin序列所富含的碱性氨基酸残基(R,H)使。pidaeei。具有大量的阳离子基团,可结合γ-分泌酶中的两个保守的天冬氨酸活性基团。并且apidaecin的稳定性和极易穿透细胞膜的特性显示它具有γ-分泌酶抑制剂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可导致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与β-淀粉样蛋白的过量产生和聚集密切相关,而13一分泌酶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关键酶,抑制β-分泌酶可减少β-淀粉样蛋白在脑中的蓄积,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发展。近年来,β-分泌酶抑制剂作为一种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汤森路透数据库资源——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和Cortelli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对β-分泌酶的机制、相关药物研究进展、适应证、研发机构、交易、专利、文献等情报进行数据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范鸣 《药学进展》2010,34(3):142-142
2009年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人类第7大死亡病因。AD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确定γ-分泌酶为AD药物干预的一个靶标。在AD发病过程中,γ-分泌酶由早老素(presenilin)介导产生,  相似文献   

7.
薛寿儒  杨小旺  戴兰 《江苏医药》2007,33(4):409-4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胞外老年斑和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以及血管壁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而老年斑以Aβ沉积为核心.Aβ是由其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osor protein,APP)经过β和γ分泌酶介导的蛋白裂解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过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SH-SY5Y细胞上(SH-SY5Y/APP695)观察葛根素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生成的作用,探讨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方法葛根素2.5,5和10μmol·L-1处理SH-SY5Y/APP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外Aβ1-40和Aβ1-42水平;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及β-分泌酶的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法测β-分泌酶的活性;RT-PCR法检测β-分泌酶转录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SH-SY5Y/APP695细胞外Aβ1-40、Aβ1-42的水平;酶活性分析显示2.5,5和10μmol·L-1的葛根素分别抑制了15%,30%和40%β-分泌酶的活性。Western blot印迹结果显示,葛根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β-分泌酶蛋白表达,2.5,5和10μmol·L-1的葛根素使β-分泌酶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至82%,71%和4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下调β-分泌酶蛋白的表达、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减少Aβ的形成,这可能是葛根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靶向β淀粉样蛋白措施是AD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也是AD的研究热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γ分泌酶介导下裂解成β淀粉样蛋白,如能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则可有助AD病的治疗。然而,  相似文献   

10.
靶向β和γ分泌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三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蛋白代谢关键的分泌酶成为治疗AD很有潜力的靶点,β和γ分泌酶及其抑制成为AD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假说、分泌酶及其抑制剂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为此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α-,β-和γ-分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认为,邶凝集和聚积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如脑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功能紊乱和丢失等,均被认为是由于邶的解离与凝聚、清除与产生的失衡所引发的。目前认为,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是最合理和有效的AD治疗药物。此外,α-分泌酶激动剂也可减少Aβ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对于分泌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吕薛  胡立宏 《药学研究》2017,36(4):187-194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脑神经细胞外过度沉积形成的寡聚体和淀粉样斑块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γ-分泌酶是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关键靶点.针对此靶点研发的γ-分泌酶调节剂(γ-secretase modulators,GSM)因对Notch等蛋白影响较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源于黑升麻(Black cohosh,Cimicifuga racemosa)的环阿尔廷型三萜为先导物的结构优化历程,最终获得γ-分泌酶调节剂药物候选物SPI-1865,以期为γ-分泌酶调节剂的开发与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采末病APP分泌酶及其靶向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α、β和γ3种分泌酶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及代谢的关键酶,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酶,将有助于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并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该文主要对APP 3种分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靶向干预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β-分泌酶作为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限速酶,被认为是治疗阿尔采末病的靶标之一。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阿尔采末病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阻止β-淀粉样蛋白有害级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阿尔采末病的目的。目前以β-分泌酶为靶标防治阿尔采末病的药物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包括肽类、拟肽类和化学小分子在内的化学药,二是中药和天然产物,另外还有诸如抗体和核酸的生物制剂。该文对以β-分泌酶为靶标的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痴呆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 Aβ)与其发病密切相关。γ分泌酶作为Aβ产生途径中一个关键的蛋白酶,其剪切作用决定Aβ不同短肽的形成。本文综述近年来γ分泌酶调控剂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其构效关系,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对于特异性调控分泌酶剪切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临床上抗阿尔兹海默症(A lzhe im ers′D isease,AD)药物的疗效也不足以从根本上缓解病理症状的恶化。对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 in coup led receptors,GPCR s)在AD疾病进程的调节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予以总结,对于以GPCR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在可能性进行讨论。方法对于特异性调控分泌酶剪切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分子机制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领域以及AD疾病模型上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该领域的几个重要科学问题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GPCR对于AD疾病进程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其与分泌酶形成的复合体对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产生以及AD发病的调节机制,具有理想的特异性,可成为抗AD药物的新型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和近年有关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新药研究的进展。在研药物主要包括α-分泌酶激动剂、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促进Aβ的降解、针对Aβ的免疫疗法、胆碱脂酶抑制剂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8.
淀粉样前体蛋白修饰、转运及其剪切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γ-分泌酶切割产生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代谢过程异常是AD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APP的修饰及加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A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本文就有关APP修饰及剪切加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舒缓素的生产工艺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s,EC 3.4.21.8即旧分类法EC 3.4.4.21,我国药用商品名“血管舒缓素”)是一组具有特异性、局限性蛋白水解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它们能使底物-激肽原(Kininogen)释放出一种多肽-激肽(Ki-nin),故此酶也称激肽原酶(Kininogenases)。它们通过释放具有药理活性的激肽对体内的血管和平滑肌有明显的作用。激肽是在结构上相似,能引起体内血压降低的一类多肽激素,它们主要是由不同专一性的激肽释放酶作用于激肽原所产生,其中以九肽的舒缓激肽  相似文献   

20.
廖国建  何颖  谢建平 《药学学报》2012,(12):1561-1566
目前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使得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研发更显迫切。细菌信号肽酶Ⅰ是众多病原菌的必需蛋白,负责分泌蛋白信号肽序列的切除,广泛参与毒力因子分泌、密度传感分子的成熟以及调节细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天然耐受等众多生理过程。近年来,信号肽酶Ⅰ三维结构的确定以及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都为筛选抑制信号肽酶Ⅰ活性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突破点。迄今为止,已发现了3种类型的信号肽酶Ⅰ抑制剂——信号肽衍生物、β-内酰胺和环脂肽阿龙霉素。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信号肽酶Ⅰ抑制剂的结构、活性、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