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危重病患者在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经验。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而对照组采取直接经皮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性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危重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静脉置管与直接静脉置管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危重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取直接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导管性感染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感染相对危险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能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下隧道静脉置管与直接静脉置管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危重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取直接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导管性感染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感染相对危险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 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能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莫美珍  周海宁  梁琼  谭卫仙 《护理研究》2007,21(20):1808-1809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对气管造口危重患者的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 12 0例需行气管造口的危重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 (n =6 0 )和对照组 (n =6 0 ) ,试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 ,对照组采取直接经皮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 ,观察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性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在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感染相对危险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而两组在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对气管造口危重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手术患者的输液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80例需行手术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瞥性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留管时间(63.2±18.4)d,对照组留管时间(33.6±20.1)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2组在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手术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学龄前危重患儿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将40例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行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经皮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导管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滑脱、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及两组导管增加换药频次(除外常规换药每天1次)与增加护理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留置时间、1周后导管滑脱与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增加换药频次及时间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较经皮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护理简便,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不易滑脱、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基于实验组许多指标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上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庆云  徐蕊  赵士曼 《现代护理》2003,9(7):502-50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及静脉高营养的有效途径 ,寻求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n =6 9)采用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建立静脉通道 ;对照组 (n =6 8)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均经此通道常规输液及补充静脉高营养素。穿刺点每周换药 1次 ,细菌培养 1次 ,发热患者行血培养 ,拔管时取管尖培养。观察导管阻塞、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以及留管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留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导管脱落及相关性感染和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而导管阻塞的发生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延长留管时间。适合需长时间保留静脉通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静脉输液药物治疗、静脉高营养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经验。方法 :随机将 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 (6 9例 )用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建立静脉通道 ;对照组 (6 8例 )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法。两组均经此通道常规输液及补充静脉高营养素。穿刺点每周换药 2次 ,细菌培养 1次 ,发热患者行血培养 ,拔管时取导管尖端培养。观察导管阻塞、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以及留管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留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导管脱落及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延长留管时间 ,适合需长时间保留静脉通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及静脉高营养的有效途径,寻求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137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69)采用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n=68)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均经此通道常规输液及补充静脉高营养素.穿刺点每周换药1次,细菌培养1次,发热患者行血培养,拔管时取管尖培养.观察导管阻塞、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以及留管时间等.结果试验组留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脱落及相关性感染和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导管阻塞的发生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下隧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延长留管时间.适合需长时间保留静脉通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19例经颞浅静脉、72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新生儿,观察置管过程患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情况,比较两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到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颞浅静脉组上腔静脉到位率74%,贵要静脉组94%,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结论新生儿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优于经颞浅静脉置管,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或穿刺不成功时,可首选颞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A组105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1 000例采用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C组600例采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B、C组均取穿刺点于锁骨下方胸前区外侧,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感染病例导管尖端及血液送细菌培养。结果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感染率为3.81%,B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感染率为0.70%,C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0.345,P<0.001)。结论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和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是创新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PICC术,比较2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痛发生情况、置管时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痛评分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渗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和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隧道式PICC,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为双上肢PICC置管受限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针式皮下隧道股静脉置入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股静脉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从股静脉加一针式皮下隧道置入PICC;对照组:直接从股静脉置入PICC。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头端感染率、血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错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0.05)。结论一针式皮下隧道股静脉置入PICC置管时间长,感染发生率低,对于肿瘤患者是值得应用的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全程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肝治疗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并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首次穿刺时间、置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股静脉置管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留置导管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股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股静脉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置管安全。对我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3月-2009年3月股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感染的发生与置管的时机、置管的方法、置管的部位、留置时间及导管的维护有显著相关性。护理人员在置管过程中,应加强无菌观念,穿刺时建立皮下隧道,掌握适宜的留置时机,做好导管维护,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防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感染,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 加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置管后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穿刺口和皮下隧道感染的发生。结果 留置时间最短21天,最长1例置管347天(中途换管1次,拔管后选择另一侧颈内静脉再次置管)。局部及皮下隧道感染率情况:留置时间〈20天为4例(2.82%),20—30天14例(9.86%),30—150天18例(12.68%),留置时间在150—347天血培养阳性者5例(3.52%)。结论 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的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腋静脉穿刺术在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将186例行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颈静脉、四肢静脉等留置针置管输液,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置管后局部外渗、导管脱出和套管堵塞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局部外渗、导管脱出和套管堵塞、静脉炎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是早产儿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可在早产儿输液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留置时间、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情况、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药物渗漏及脉管炎2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置管留置期间病人存在恐惧或焦虑5例,对照组14例。[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肿瘤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