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0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结果术后6h,A组与C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D组VAS评分低于A、B、C三组(P〈0.05)。术后24h,C组与A、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D组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95.0%,显著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TKA术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30例) 及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B组,30例).两组术毕即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q12 h镇痛.术后24 h起,A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随后每隔12 h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当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0 min后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随后每隔12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32、40、48及72 h静息及运动时VAS、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48、72 h膝关节被动活动最大可忍受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32、40、48、72 h的静息及运动疼痛 VAS 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术后48 h和72 h患者可忍受最大屈曲角度增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应用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基本实现TKA患者术后无痛的目标,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疼痛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应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LC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30~45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手术结束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安静时疼痛VAS评分,并观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清醒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B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B组下床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40 mg对LC未显示出超前镇痛作用,术后应用帕瑞昔布与曲马多超前应用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全麻患者45例,采用随机双盲设计方法分成三组,每组15例,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术前30 min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mg,术毕缝皮时予生理盐水2 ml;帕瑞昔布钠镇痛组(B组):术前30 min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 ml.A、B组术前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记录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患者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拔管即刻患者耐管情况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抽血检测三组患者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A、B组在拔管时HR慢于、MAP低于C组,而A组HR慢于、MAP低于B组(P<0.05);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A、B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在拔管即刻,A、B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前应用可减少全麻术后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5例。观察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1、4、8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1、4、8 h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无1例使用曲马多镇痛,B组5例需用曲马多镇痛,(P<0.05)。结论 LC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骨科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1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12 h×6次+自控静脉镇痛泵组),A2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 12 h×6次),B组(单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和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率.结果 A1、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A1组吗啡使用量少于B组(P〈0.05);A1与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对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5例ASA Ⅰ或Ⅱ级全麻下行下肢矫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麻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缝合伤口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为对照组.三组患者于缝皮时开启皮下自控镇痛(PCSA)泵(100 ml溶液含芬太尼2.0 mg).记录苏醒后即刻(T1)、术后4 h(T2)、24 h(T3)、36 h(T4)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 h及24 h内PCSA按压次数,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3时A、B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T1、T2时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和B组术后24 h PCSA泵按压次数、芬太尼总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下肢手术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帕瑞昔布钠短期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和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5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即帕瑞昔布钠组(A组)、帕瑞昔布钠复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B组)和安慰剂复合PCIA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前即刻及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各相邻时间点之间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和12h VAS评分升高,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和6h VAS评分降低,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和36h舒芬太尼各时段消耗量减少。结果表明,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肾功能正常的直肠癌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术后PCIA复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使镇痛更完善,并可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消耗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镇痛药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择期全麻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帕瑞昔布钠40rag静注,B组(n=20)氯诺昔康16mg静注,C组(n=20)生理盐水5ml静注,3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给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smsay评分记录术后2、12、24小时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内A组(VAS评分≤3分),较B组(VAS评分≤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C组(VAS〉t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msay评分中A组术后24小时评分与B组及C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小时及12小时评分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显示A组及B组与C组比较有更低的副作用。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甲状腺次手术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全麻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均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时静脉给药.Ⅰ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Ⅱ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mg和帕瑞昔布钠40mg.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清醒拔管时的疼痛(VAS)评分、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Ⅰ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发生率均低于Ⅰ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能充分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围手术期不同时间节点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10—2018-04完成的1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术后单纯应用帕瑞西布钠镇痛,B组术前48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C组术前24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D组术后即刻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钠镇痛。结果 B、C、D组术后24 h、48 h、3 d、5 d、7 d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且B组术后12 h、24 h、48 h、3 d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D组术后12 h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术后5 d、7 d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术前48 h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镇痛效果最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腰椎后路融合术后72小时内急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推帕瑞昔布钠组50例(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Q12h×6次)和氟比洛芬酯组50例(氟比洛芬酯50mg静推,Q12h×6次),分析两组的急性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优于氟比洛芬酯。结论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适合于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14.
帕瑞昔布钠对肿瘤术后患者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不同方式给药对肿瘤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5 min、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关腹时、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不用帕瑞昔布钠作为对照.三组术后均应用吗啡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PACU(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2、4、12、24、48 h的VAS评分,48 h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患者在PACU要求镇痛人数较C组显著减少(P<0.05);A、B组患者首次需求镇痛时问较C组延长,而A组明显长于B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48 h吗啡用量显著减少,且A组少于B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肿瘤患者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能够在减少吗啡用量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切皮前给药比关腹时给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为术后塞来昔布镇痛方案组,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镇痛方案组,C组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方案组.3组患者病种分布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胸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后6、12、24、48、72h的疼痛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C组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C组显著少于A组(P<0.05),C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效果良好,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纯应用塞来昔布或帕瑞昔布钠,并可显著减少追加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肛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将60例肛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组(A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B组)及盐酸哌替啶组(C组).每组20例,3组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术后2h、12h、24h、36h镇痛效果。结果显示,A组和B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C组各个观察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果表明,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常规的术后镇痛相比,用药简单,费用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帕瑞昔布钠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将肛肠病术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手术结束时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舒芬太尼1.00pg/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12h后帕瑞昔布钠组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芬太尼1.50μg/ml行PCIA。观察两组病人术后2,4,6,12h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镇痛的补救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术后24h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12h和24h 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行镇痛。三组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6、12、24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24h满意度和不良反应;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h时明显低于B组(P<0.05),A组24h满意度最高。B、C组术毕后各时点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胃泌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术前使用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联合应用能否有效提高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减少其它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一组(P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第二组(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第三组(P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地佐辛5mg,术后所有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有效按压次数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PD组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和D组(P〈O.05);PD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组和D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加PCA治疗效果明确,可降低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处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两院区骨科,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病人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Ⅱ型或Ⅲ型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影响关节活动的疾病;双下肢有血栓形成者;对本实验药物过敏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08例,每组36例。A组单纯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即为帕瑞昔布组,B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C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并在治疗全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于术后2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3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通过对比围手术期3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评估围手术期镇痛处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帕瑞昔布组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F=8.08,P0.05),且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高于帕瑞昔布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帕瑞昔布静脉滴注组(2=4.237,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并能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