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Bcr-Abl及其下游信号途径蛋白的表达、Caspase途径活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SAHA和IM单独作用K562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SAHA:F=433.8,P<0.001;IM:F =54.14,P<0.001);两药联合对细胞的生长有协同杀伤作用,联合指数CI<1.FACS分析和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SAHA和IM两药联合能加速K562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PARP,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此外,SAHA和IM联用能抑制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下调JAK2和磷酸化STAT5表达.结论:HDAC抑制剂SAHA联合IM能协同杀伤CML细胞、加速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两药联用协同抑制了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抑制JAK2/STAT5信号途径和下调下游靶基因Mcl-1.  相似文献   

2.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右旋硫辛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活性氧试剂盒分析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以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包括Bax、Bcl-2、caspase 3、PARP、ATG5、ATG7、LC3、Beclin1、mTOR、P70S6K、P38、P53、ERK、Akt、MEK等。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药物处理,右旋硫辛酸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内ROS水平,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右旋硫辛酸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激活caspase家族,从而激活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 3和PARP,同时右旋硫辛酸还可上调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Beclin1、LC3水平,抑制磷酸化mTOR和P70S6K,激活自噬。通路研究表明:右旋硫辛酸可上调磷酸化的P38和JNK促凋亡通路促进凋亡,抑制磷酸化Akt、ERK的表达。添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后,明显抑制自噬发生。因此,右旋硫辛酸可能通过调控P38/AMPK-JNK,PI3K/Akt和Ras/Raf/MEK/ERK途径激活自噬,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C1/2(mTORC1/2)抑制剂PP242与伊马替尼(IM)联用对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株SUP-B15的抗白血病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SUP-B15细胞为研究模型,MTT法检测IM与PP242联合处理SUP-B15细胞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 )及联合作用指数(CI );Western blot法检测PP242处理SUP-B15细胞后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TOR通路的影响,以及IM与PP242联合处理SUP-B15细胞后对PI3K/Akt/mTOR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IM单用于SUP-B15细胞的IC 50 值为(1.50±0.09) μmol/L。而IM与20、30、50 nmol/L PP242联用于SUP-B15细胞,其IC 50 分别下降为(0.81±0.030) μmol/L、(0.36±0.140) μmol/L、(0.02±0.002) μmol/L, CI 值分别为0.764、0.545、0.507,提示两药有较高的协同作用。PP242单独作用于SUP-B15细胞后,磷酸化Akt(p-Akt)、p-4EBP1、p-elF4E、p-ABL、p-mTOR、p-P70等 PI3K/Akt/mTOR通路上的关键磷酸化蛋白表达下调,且这种变化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P242与IM联合用于SUP-B15细胞时,SUP-B15细胞PI3K/Akt/mTOR通路的各关键蛋白下调较PP242或IM单用时更明显,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上调也较两药单用时更明显。结论 PP242与IM联合使用时可增强对于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增加由Bax、Caspase-3所介导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对TM4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氧化应激、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信号调控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对TM4细胞染毒24 h;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雷公藤甲素对TM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2′,7′ 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6-carboxy-2′,7′ 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TM4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Annexin V/PI双染检测雷公藤甲素诱导TM4细胞凋亡变化;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雷公藤甲素对TM4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上升[10 nmol/L:(73.77±20.95)%, 100 nmol/L:(51.60±10.43)%, 500 nmol/L:(44.34±5.78)%];雷公藤甲素处理使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上调(P<0.01),呈浓度依赖性;给药组TM4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例均上调[对照组:(3.84±1.50)%, 100 nmol/L:(13.04±2.03)%, 200 nmol/L:(16.24±1.34)%, 400 nmol/L:(18.76±3.45)%],各给药组cleaved PARP表达上调(P<0.01);给药组TM4细胞中Akt、p70S6K磷酸化水平上调(P<0.01),mTOR磷酸化水平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雷公藤甲素可抑制TM4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并诱导TM4细胞凋亡增加,呈浓度依赖性;雷公藤甲素同时可引起TM4细胞中氧化应激水平上调,这可能是其细胞毒性机制之一;雷公藤甲素可导致Akt和p70S6K的激活,磷酸化水平升高,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雷公藤甲素诱导的TM4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 )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双氢青蒿素组(DHA)。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双氢青蒿素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双氢青蒿素(500 nmol/L)。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85、 Akt、 Bax、 Bcl-2基因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85、 Akt、 p-p85, p-Akt、 Bax、 Bcl-2蛋白的变化, 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DHA组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 p85、 Akt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 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01), 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 p85、 Akt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 p-p85、 p-Akt、 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多(均P<0.01), 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6.
代群  葛宇清 《浙江医学》2017,39(17):1408-1412
目的探讨桔梗皂甙D(platycodin,PD)与伊马替尼(imatinib,IM)联合用药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CML细胞株K562,CCK-8测定PD和IM单药及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PI标记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方法检测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PARP、cleavedPARP、Bcr/abl、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率较单独用药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以明显上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蛋白表达,同时下调PARP、Bcr/abl、p-AKT、p-mTO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PD与IM联合用药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Bcr/abl蛋白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方面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灌肠方中的有效成分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澳洲茄胺抑制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澳洲茄胺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凋亡;q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表达情况。结果?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检测法证实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流式检测发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凋亡增多;qPCR法证实澳洲茄胺能上调Bax、下调Surviv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澳洲茄胺上调Bax蛋白,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蛋白活化,下调Bcl-2、Bcl-xl蛋白表达,升高Bax/Bcl-2表达比值,并且抑制PI3K、Akt蛋白活化。结论?澳洲茄胺抑制肠癌HCT-116细胞增殖,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调控Caspase家族、Bcl-2家族、Survivin、PARP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凋亡的2条途径均有作用,即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生素C联合硼替佐米对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30 nmol/L的硼替佐米组,100 μg/mL的维生素C组及联合组分别作用于Jurkat细胞24、48、72 h,设立未加药物的对照组,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方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ax及Bcl-2的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urkat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维生素C使Jurkat细胞的生长方式从对照组的局部聚集向近乎均匀分散变化;维C组及联合组在24 h至48 h期间,Bcl-2的表达降低较硼替佐米组快,Bax表达升高的亦快,且维C组24~48 h对Bax的表达增量远超过硼替佐米组.CCK-8检测发现,在72h时维C组、联合组、硼替佐米组Jurka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5.72%、75.23%、56.81%;流式检测凋亡率在72 h分别为81.73%、67.06%与81.50%;维生素C组的早期凋亡率大于晚期凋亡率,而硼替佐米组与联合组均为早期凋亡率低,但维生素C的添加,联合用药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得到了大约15.26%的提高.结论 维生素C抑制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细胞的增殖,尤其是促进Jurkat细胞早期凋亡,且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ax与Bcl-2参与了维生素C诱导Jurkat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ENMD-2076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生长(P <0.001),24 h时对THP-1和Kasumi-1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9.32μmol/L和7.23 μmol/L.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ENMD-2076能使THP-1细胞发生染色质浓缩等凋亡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NMD-2076能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和PARP,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Bad和Bim,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C57BL/6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给药组及雷帕霉素给药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给药处理。白头翁汤组每日给予6.83 g·kg-1白头翁汤灌胃,雷帕霉素组每日用2 mg·kg-1雷帕霉素药液进行腹腔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变化及粪便性状,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70S6K的表达,qPCR检测结肠组织环氧化酶(COX-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结肠长度缩短、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缺血心肌再灌注 (I- R)损伤的钙调控机制及匹那地尔对心肌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取 SD大鼠 ,心室肌细胞酶解分离 ,心肌细胞静息 1~ 2 h后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高钾停搏液组、匹那地尔强化组、格列苯脲拮抗组。 4组细胞在 2 4℃下保存 2 h后 ,复氧、复灌 2 0 min同时测定 [Ca2 + ]i 瞬态变化、肌浆网内贮钙释放功能。结果 :经匹那地尔强化处理的心肌细胞在 I- R过程中 [Ca2 + ]i 瞬态变化恢复率明显高于高钾停搏液组 (90 .2 7%~ 95 .5 7% vs6 7.0 5 %~ 80 .11% ,P<0 .0 1)。肌浆网内贮钙释放能力 (173.15 %± 2 6 .0 1% )明显高于高钾停搏液组 (112 .0 0 %± 16 .93% ) (P<0 .0 1)。经匹那地尔强化处理的心肌细胞在咖啡因诱导的钙释放后 ,胞内钙离子浓度从高水平回复到舒张末静息水平的时间为 (3.2 0± 0 .71) ms,显著短于高钾停搏液组 (3.93± 0 .4 6 ) ms(P<0 .0 5 )和对照组 (4 .6 8± 0 .77) ms(P<0 .0 1)。结论 :匹那地尔通过肌浆网和细胞膜 Na+ /Ca2 +交换体功能来调节钙瞬态变化 ,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使心肌细胞在 I- R过程中保持较好的钙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体外免疫调节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以DPH作为荧光深剂,采用荧光偏振法观察LBP对免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并以32P-组蛋白内参入的放射性强度检测法,观察LBP对淋巴细胞胞膜和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结果:100mg/LLBP可明显促进兔红细胞细胞膜的流动性,并能增强10mg/L和25mg/LConA对膜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100ms/LLBP尚可增加ConA活化后的小鼠脾淋但细胞膜上的PKC的活性,但对胞浆PKC的活性无影响。结论:LBP的体外作用途径可能是作用于细胞膜,通过促进细胞膜的流动性及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胞浆内PKC从胞浆到胞膜的激活移位而发挥免疫调节效应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人死亡受体5(DR5)单克隆功能抗体(mDRA-6)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诱导凋亡的外源性机制。方法:用显微镜观察mDRA-6作用后的Jurkat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对Jurkat细胞的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Caspase 10、Caspase 9、Caspase8、Caspase 7、Caspase 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mDRA-6在5 mg/L浓度作用Jurkat细胞30min时就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Jurkat细胞在30 min、60min1、20 min的凋亡率分别为30.20%、69.03%、79.55%。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显示Caspase 9、Caspase 8、Caspase7、Caspase 3均呈现活化片断的表达,而Caspase 10无变化。结论:mDRA-6可通过细胞膜表面死亡受体信号传导途径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本研究为mDRA-6的人源化改造及后续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C6细胞,加入DHA1~125μmol/L作用24、48、72h。以台盼蓝染色计数和噻唑蓝(MTT)还原反应,观察细胞增殖和活性;以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以H2DCFDA氧化试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变化。结果:DHA5~125μmol/L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C6细胞的增殖,作用48h后的IC50是23.4μmol/L;5~25μmol/L能诱导细胞凋亡(P<0.05);5~125μmol/L DHA可增高细胞内的ROS(P<0.01)。结论:DHA能够抑制C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细胞毒作用与细胞内ROS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各类抗抑郁剂对小鼠探究行为,自主活动性以及隔离攻击行为的药理作用,进一步探讨它们抗攻击行为不同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模型,评价各类抗抑郁剂对隔离攻击行为的作用.测定各类抗抑郁剂对群居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性的影响. 结果:(1)米安色林(0.5~5 mg*kg-1),丁螺环酮(2.5~10 mg*kg-1)和吗氯贝胺(2.5~10 mg*kg-1),显著性抑制群居小鼠的探究行为,但是,氟西汀(2.5~10 mg*kg-1)和DOI (0.5~2 mg*kg-1)对其无明显影响;(2)米安色林和丁螺环酮明显减少群居小鼠的自主活动性,而氟西汀、丙米嗪、吗氯贝胺以及DOI 无此作用;(3)氟西汀,米安色林,丙米嗪和丁螺环酮剂量依赖性拮抗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吗氯贝胺对此无明显影响. DOI 双向调节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氟西汀、米安色林、丁螺环酮、丙米嗪以及DOI 对小鼠的探究行为、自主活动性和隔离攻击行为的药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它们不同的药理学机制有关. 5-HT1A和5-HT2A/2C受体可能介导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有关5-HT受体亚型介导攻击行为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协同雌二醇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T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100.0 μg·L-1) IL-4或雌二醇(0、6.25、12.50、25.00、50.00 nmol·L-1),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将乳腺癌4T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IL-4组(加入50.0 μg·L-1 IL-4)、雌二醇组(加入12.50 nmol·L-1雌二醇)和联合组(加入50.0 μg·L-1 IL-4+12.50 nmol·L-1雌二醇),MTT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乳腺癌4T1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Erk、p-Erk、P70S6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μg·L-1 IL-4组比较,25.0、50.0和100.0 μg·L-1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0 nmol·L-1雌二醇组比较,12.50、25.00、50.00 nmol·L-1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p-STAT6、ERα、p-Er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IL-4协同雌二醇可促进小鼠4T1乳腺癌细胞膜IL-4受体(IL-4R)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增强乳腺癌4T1细胞中Erk1和p70S6K激酶的激活及下游分子S6蛋白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18.
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在去除血管环内皮后,观察累积浓度黄芪对基础状态(基础组)、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苯肾上腺素组)、氯化钾预收缩(氯化钾组)的血管环的作用和黄芪对经无钙液(无钙液组)、无钙液加肝素(肝素组)、普萘洛尔(普萘洛尔组)预处理后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在血管内皮被去除后,黄芪对基础状态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无影响;当黄芪浓度累积达(10-1、3×10-1、100、3×100)g/L时,对PE(3×10-7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P<0.05).经无钙液预处理后,黄芪(3×100 g/L)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未被阻断;但经无钙液加肝素预处理后,该作用被显著抑制(P<0.01);而普萘洛尔预处理不影响黄芪对P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结论:黄芪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双靶区反义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表达及其抗乙肝病毒(HBV) 的作用.方法:合成互补于HBV X区(1400-1430)的X片段、互补于HBV P区(2375-2405) 的P片段,分别构建表达单靶区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和表达双靶区正义、反义 X 和 P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转染PA317细胞,NIH3T3 细胞扩增法测假病毒颗粒的滴度.用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用酶标法检测2.2.15细胞上清 HBsAg和HBeAg含量.结果:对HBs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3、5、7、9天时分别为 pLXSN:5%, 4%, 6%, 4%; pLXSN+Xpos/Ppos:1%, 5%, 5%, 11%; pLXSN+X:16%, 45%, 44%, 38%; pLXSN+P :34%, 59%, 55%,51%; pLXSN+X/P:73%, 83%, 81%, 79%.对HBe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3 、5、7、9天时分别为pLXSN:2%, 6%, 4%, 3%; pLXSN+Xpos/Ppos:6%, 0, 0, 0; pLXSN+ X: 13%, 53%, 52%, 45%; pLXSN+P: 21%, 57%, 56%, 49%; pLXSN+X/P :62%, 87%, 84%,79%.结论: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而且双靶区反义RNA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较单靶区反义RNA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并了解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49株大肠埃希氏菌和3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浓度。结果:亚胺培南(IPM)有极好的抗菌效应,它对两种细菌的MIC≤4μg/ml。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2%和20.0%,而对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舒普深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6.1%和8.6%。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10%~35%。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产生超广谱ESBL的典型菌,以头孢他定作底物识别ESBL,阳性率为11.9%。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对产ESBL的细菌亦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