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50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根据心电图表现,将病人分为2组。其中心电图正常组(I组)149例(29.6%),心电图异常组(Ⅱ组)356例(70.4%)。在心电图异常组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病率最高,共139例(39%),以后按发病率依次为:S—T段降低93例(占26%),左室肥大92例(25.8%),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倒置各75例(各占21%)。其他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较少。研究结果还提示,伴有心电图异常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较差。另一方面,将Ⅱ组病人中复查心电图有改善病人的死亡率与复查心电图后无改善或恶化病人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前者比后者明显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心电图的改变可作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并讨论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对16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头颅CT及标准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头颅CT检查结果正常者,72h后再复查头颅CT。结果163例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为91.41%(149/163)。蛛网膜下腔出血100.00%(25/25),脑出血95.46%(42/44),脑梗塞88.30%(83/94)。心律失常和ST-T的发生率较高,与Q-T延长、U波增高、左心室高电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基底节、丘脑、脑干、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叶、脑室部位(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较高,以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为主,与脑损伤部位有一定关系。可随病情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3.
左京生  于斌  陈倩欣 《海南医学》2012,23(19):50-5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 对21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67.6% (144/213).出血组异常率为85.9% (79/92),明显高于缺血组[53.7% (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明显U波、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治疗后复查心电图有61例恢复正常,76例改善,7例无改善甚至恶化.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其心电图表现可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或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脏损伤时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方法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行心电图检查,检测血清心肌酶的含量。结果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79例(60.8%),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发生率最高,脑出血组次之;血清心肌酶升高86例(66.2%),脑梗死组与出血组之间血清心肌酶升高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患者比较心电图异常变化及血清心肌酶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死亡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显著,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其异常程度与意识障碍、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监测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轻重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症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0-01~2013-01间收治的1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现126例(67.02%)心电图异常改变.脑出血患者有66.67%(52/78)发生心电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78.57%(11/14)发生心电图异常,脑梗塞患者有65.63%(63/96)发生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中发生最多的是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为55.56%(70/126).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会对心脏造成损害,病情越严重,心电图变化越显著,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越大,即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呈正相关,与可逆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惠祥 《河北医学》2013,(6):903-90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络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侧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电图异常者122例(72.62%),心肌酶谱异常者85例(50.60%),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O.05);不同部位、不同意识状态下出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O.05);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72.心肌酶谱异常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关系不大,与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可以反映病情程度及预后,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心脏损伤即脑心综合征时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在入院后12h内实施心电图检查并持续心电监护不少于48h。结果 128例急性脑血管病中共发生脑心综合征90例,其中发生心电图异常80例(62.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发生率最高,脑出血组次之;意识障碍组与清醒组患者间心电图异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间心电图异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后出现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程度与病变性质,严重程度,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呈正相关性。可以说心电图变化有利于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收治住院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4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者和正常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翟素巧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65-16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脊髓表面或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我院自2004年2月~2007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其中28例采用了脑脊液置换术.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异常者占84.2%,其中,节律异常18例中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占44%.形态异常26例中ST段及T波改变和出现U波占65.4%.节律及形态异常20例中,以窦性心动过应合并ST段改变占20%.EKG变化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出血部位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收治的2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电图作统计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心电图异常约占77.2%,其中脑出血组占97.8%;脑栓塞组占31.6%;SAH组占90.9%,意识障碍者心电图异常率相比意识清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复查,51例恢复至正常,20例最终死亡。部分患者的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是可逆的,且病情越重,并发心脏损害率越高,需恢复时间则越长,可逆性变小。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上需加强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瑾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38-38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分析6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卒中类型及部位。结果:脑出血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58.1%,蛛网膜下腔出血为33.3%,脑梗死为19.6%;靠近中线部位(62.7%)及脑叶(47.4%)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其它部位(18.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尤其在脑水肿出现时,常继发心脏损害,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对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加强心脏监护,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合并异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11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53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4.5%,以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76.3%和66.7%(P〉0.05),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结论:心电图改变预示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加重,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并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恢复正常,具有可逆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宽大 T 波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心电图纳入标准,从25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53例为宽大T波组,2527例为非宽大T波组,统计头部CT或MRI、DWI检查结果,肌钙蛋白(cTnT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电解质、超声心动图、临床转归等临床指标。结果 2580例急性脑卒中病例的异常宽大 T波发生率为2.05%,其中5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率为6.59%,724例脑出血患者发生率为1.24%,131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率为0.61%。cTnT、CK‐MB增高在宽大 T波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2.45%、86.79%,非宽大T波组分别为11.20%、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宽大T波组与非宽大T波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2.64%、4.50%(P<0.01),女性宽大T波多于男性。结论异常宽大T波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压显著增高、儿茶酚胺性心肌损害程度较重可能是引起异常宽大 T波的主要原因,异常宽大T波可在一度程度上反映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ose ACVD)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我国,脑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120/10万,为目前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脏急性事件称为“脑心综合征”,中老年多发,比单发脑血管病危险性高,诊治困难。常规检查心电图,对诊治及预后判断很有帮助。1996~1998年,我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有196例发生心电图改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03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及第2、3天常规作心电图,发现心电图改变196例,男102例,女94例;年龄31~90岁。其中脑出血110例(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86例,均经CT或核磁扫描确诊。心电图改变情况(见表1),既往心电图或脑血管病好转后心电图证实无慢性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其中有3例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经心肌酶学检查证实为“假性心肌梗死”,经心肌酶学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者4例,其中3例于脑血管病第1天内发生,另1例于脑血管病第7天发生。 1.2 心电图改变特点 在急性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冠脉供血不全(ST-T改变)比例最高(76.02%),两者在出血组与缺血组发生率相近;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房颤)、Q-T延长、U波变化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出血组与缺血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房室传导阻滞在出血组低于缺血组(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17.
胡雪珍  孔慧梅  李辰佳 《重庆医学》2005,34(12):1917-1918
急性脑血管所致的心电图改变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急性脑血管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常引起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而不一定伴有心脏的器质性损害,曾有作者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ST-T改变[1],此病常常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识别这一类心电图异常表现对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02例不同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均为近3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心电图改变。所有病例均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导致低钠血症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少仁 《河北医学》2000,6(2):107-109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导致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脑出血1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急性脑梗塞154例,分别测定患者空腹血清钠数值。结果:140例急性脑出血血清钠低于131mmol/L者30例(1.4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血钠低于131mmpl/L者2例(25%)145例,急性脑梗因清钠低于131mmol/L者16例(1039%)。脑出血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于高脑梗塞组。48例低钠血证组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以及预后的有关问题。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经颅脑CT或MRI或/和腰椎穿刺确诊,且临床上并有癫痫发作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1229例中癫痫发生率为7.8%(96/1229),其中脑出血9.1%(31/342),脑梗死6.9%(47/678),蛛网膜下腔出血8.6%(18/20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多表现为癫痫大发作,而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总死亡率明显增高为34.4%(33/96),非癫痫组总死亡率为6.4%(73/1133),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7.8%,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继发癫痫多表现为大发作,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是SAH急性期最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尼莫地平作为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的钙离子拈抗剂,自上世纪80年代用于临床治疗SAH后脑血管病痉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998年-2001年我院收治的60例SAH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治疗效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