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Ⅰ、Ⅱ、Ⅲ组)。Ⅰ、Ⅱ组小鼠每天同时在一染毒柜中暴露于煤焦沥青烟气3小时,柜内沥青烟气浓度平均为0.17mg/L。Ⅱ组小鼠每周再接受维生素A灌胃两次,每次给维生素A醋酸酯750IU。烟气暴露共4个月,另再观察4个月,灌胃持续至小鼠处死。Ⅲ组为空白对照组。8个月中,Ⅰ、Ⅱ组小鼠皮肤肿瘤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9.2%,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Ⅱ组皮肤鳞癌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0.6%;其中Ⅰ组有8例癌发生了转移,而Ⅱ组仅有1例。Ⅱ组皮肤癌的发生率和转移率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此外,Ⅱ组发瘤小鼠的平均荷瘤数也明显少于Ⅰ组(P<0.05)。Ⅲ组无皮肤肿瘤发生。结果提示,维生素A可有效地阻断由沥青烟气所致的皮肤肿瘤的发生、癌变和转移,或可用于高危险职业工人皮肤癌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沥青是存在于多种工业部门的致癌物质,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证实其具有强烈的致肺癌作用,而本实验首次证实,沥青烟气尚可诱发小鼠前胃肿瘤.我们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A、B组).A组小鼠每天在一密闭染毒柜中吸入煤焦沥青烟气3h.沥青烟气平均浓度为165.50mg/M^3。共吸入4个月。另再观察4个月,B组为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3.
将1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I、Ⅱ、Ⅲ组)。I、Ⅱ组小鼠每天同时在一染毒柜中暴露出煤焦沥青烟气3小时,柜内沥青烟气浓度平均为0.17mg/L。Ⅱ组小鼠每周再接受维生素A灌胃两次,每次给维生素A醋酸酯750IU。烟气暴露共4个月,另再观察4个月,灌胃持续至小鼠处死。Ⅲ组为空白对照组。8个月中,Ⅰ、Ⅱ组小鼠皮肤肿瘤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9.2%,Ⅱ组明显低于I组(P〈0.05)。I、Ⅱ组  相似文献   

4.
煤焦沥青对作业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了解煤焦沥青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材料与方法: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及微核(MN)试验,分别检测43名煤焦沥青接触工人和21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彗星出现率及微核发生率分别为(3.26±1.12)×10-2和(1.23±0.27)×10-3,高于对照组,且这种损伤效应可随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长期接触煤焦沥青可明显地导致作业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MSO参与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ALA-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对A431细胞杀伤和小鼠皮肤鳞癌的抑制效应,探讨治疗皮肤肿瘤的优化作用。方法:DMSO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431细胞内PpⅨ水平和PDT后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鳞癌瘤体组织的荧光强度,比较PDT后各组鳞癌小鼠的抑瘤率。结果:实验组A431细胞PpⅨ荧光强度率高于ALA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与DMSO含量呈浓度依赖性。PDT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ALA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瘤体组织PpⅨ荧光强度值高于10%ALA对照组和10%DMSO对照组(P<0.01),与DMSO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实验组鳞癌小鼠 PDT治疗后,抑瘤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有量效依从关系。结论:DMSO可促进ALA-PDT对A431细胞杀伤和小鼠皮肤鳞癌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陈克阶  李英 《肿瘤》1992,12(4):172-174
业已证实接触焦油沥青烟气与粉尘的工人肺癌死亡有明显增高。为探讨这一病因,采用回顾性队列调查方法,对上海碳素厂职工死亡状况作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计算并比较了标化死亡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油毡生产工人肺癌死亡束显著超出对照人群。为了进一步探讨吸烟与油毡工人肺癌的职业暴露的交互作用,我们在前期13年(1977—1989)历史性前瞻研究基础上,继续前瞻研究4年,对吸烟与接触沥青烟的油毡生产工人肺癌死亡做了进一步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以天津、北京、上海、齐齐哈尔等全国15个省市20个油毡(防水材料)企业山,接触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油毡生产工人,1977年1月工资在册全部正式职工6005人(男4320人,女1685人)作为接触组。根据接触沥青种类分为混合组(接触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共2081人(男1793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 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胶水粘合和皮内缝合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将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A组)30例、皮肤胶水粘合组(B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关闭皮肤切口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远期疗效随访观察患者切口瘢痕程度及切口美观程度、异物感。结果:A组与B组术后均无并发症。A组住院天数5天,B组3天。两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在切口疼痛率(A组3.4%、B组3.2%)、美观度(好的比率A组95%、B组97%)、异物感(A组1.7%、B组1.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闭皮肤平均时间为13min,B组为7min,A组关闭皮肤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皮肤胶水粘合切口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皮肤切口闭合时间,简单省时、安全可行,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鼠CD40-ligand基因(Adv-mCD40L)对小鼠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免疫预防作用。方法:构建含有小鼠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A20细胞转染前后表面CD80、CD86、CD40L(CD154)、CD40表达情况。在体内实验中,治疗组首先建立小鼠A20荷瘤模型,分别于肿瘤内多点注射Adv-mCD40L和Adv;预防组小鼠预先分别接种负载A20细胞抗原的Adv-mCD40L和Adv,免疫后再次接种具有活性的A20细胞,均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小鼠成瘤时间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转染mCD40L基因24h内CD154和CD40表达水平改变,48h后A20表达CD80、CD86增强。经Adv-mCD40L免疫后的小鼠成瘤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迟。经mCD40L基因治疗的小鼠均可见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肿瘤大小分别与经Adv及NS治疗的小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转染mCD40L基因可以增强A20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增强A20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延缓成瘤时间,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瑞士鼠30只,随机分三组:空白对照组5只,甲基胆葱挂线组(每条线结约含甲基胆葱5mg)15只,单纯挂线组10只。甲基胆葱挂线组和单纯挂线组,分别将线结穿过小鼠背部皮肤打结固定。各组小鼠于实验开始后3个月处死,剖检各脏器及皮肤,常规切片、染色,结果如下:空白对照组无变化。甲基胆葱挂线组,其背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单纯挂线组有轻度表皮角化和层次增加。使用挂线法诱发小鼠皮肤肿瘤简便易行,致癌时间短,用药量少;但由于有的线结过紧致局部皮肤坏死,造成线结脱落,不能使致癌物长期作用于皮肤。有待于今后实践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在染毒柜内加热沥青产生烟气,选2组动物吸入烟气,其中1组在吸入的同时饮用大蒜水.2组动物同时出现肺癌和皮肤癌.不同时期肺癌发生率为:1组:6个月时4/6;9个月6/8;11-12个月28/28;合计38/48.染毒同时饮用大蒜水组:6个月1/6:9个月5/10,11-12个月17/26;合计23/48.饮用大蒜水组动物不同对期肺癌发生率均比单纯吸入烟气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3)基因敲除对小鼠皮肤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探讨Gal3基因敲除抑制DMBA+TPA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DMBA+TPA多步骤诱导小鼠皮肤癌模型方法建立皮肤癌发生模型。以同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观察Gal3基因敲除对小鼠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通过采集分离原位癌细胞进行体外软琼脂克隆培养,观察克隆形成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原位癌细胞进行sidepopulation定量解析,分析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中比率。结果Gal3基因敲除小鼠组(实验组)肿瘤出现时间与野生型小鼠组(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肿瘤发生率及平均每只小鼠肿瘤个数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采集分离对照组与实验组原位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软琼脂克隆培养,克隆形成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采集分离对照组、实验组原位肿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原位肿瘤细胞sidepopulation定量解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Gal3基因敲除减少皮肤肿瘤干细胞数量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化学致癌发生,抑制小鼠皮肤肿瘤生长。提示Gal3基因有可能成为皮肤癌化学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超微结构的特点,为开展肝细胞癌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66只正常雄性成年BALB/c小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即实验A、B、C、D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4只,对照组10只。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的联合诱导方式喂养实验组小鼠;于给药后第60、90、120和150天,分别取实验A、B、C和D组小鼠肝脏组织;于给药后第150天取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观察小鼠肝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利用RT-PCR检测病变肝脏组织不同时期小鼠甲胎蛋白(mAFP)的变化情况。结果:对小鼠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肝脏未见异常,给药后第60天实验A组小鼠肝脏炎症发生率为64.28%(9/12),第90天实验B组小鼠肝脏轻度纤维化发生率为64.28%(9/12),第120天实验C组小鼠肝硬化发生率为71.43%(10/12),第150天实验D组小鼠肝脏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为64.28%(9/12);以上时间点各实验组小鼠肝脏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FP阳性表达在给药60d后出现;第150天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符合肝癌。结论:利用化学致癌剂和肿瘤促进剂,成功建立了甲胎蛋白分泌型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该方法诱导时间相对较短,病变过程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均与人类肝癌发病特点类同,是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焦化工人癌症高发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性。方法:对某焦化厂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的回顾性调查;检测焦化工人血中超氧化物酶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结果:经厂职工恶笥肿瘤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炼焦工人肺癌死亡率随在该环境中工作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炼焦工人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产物呈两组相近。结论;焦化职工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是由于煤焦烟气中的有害物质长期  相似文献   

17.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6,(2):171-171
胭脂树橙是橙红色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红木、天然调味品和食品着色的胭脂树果实的种子,是拉丁美洲烹饪的常见成分。研究者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腹腔注射胭脂树橙,一组为对照组未注射,两组同时暴露于相同的紫外线辐射下。研究者发现,注射胭脂树橙的老鼠,其皮肤损伤情况更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45例.A组采取回肠膀胱术,B组采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1).2组术后尿路感染和肺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而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44.44%,显著高于A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5,P<0.05).结论 膀胱癌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及影像学特征评估Ag85A DNA 疫苗和Ag85B DNA 疫苗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构建稳定转染香菇珊瑚红色荧光蛋白(discosomas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DsRed)基因的小鼠膀胱癌BTT细胞(BTTDsRed),建立BTTDsRed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4 只小鼠随机分为pVAX1Ag85A DNA 疫苗组、pVAX1Ag85B DNA 疫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各组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6天肌内注射pVAX1Ag85A、pVAX1Ag85B及生理盐水,然后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稳定转染DsRed基因的BTTDsRed细胞,BTTDsRed接种小鼠建立可视化红色荧光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重组质粒pVAX1Ag85A和pVAX1Ag85B治疗后的第2周,活体荧光成像显示pVAX1Ag85B 治疗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治疗后第3周,pVAX1Ag85A 和pVAX1Ag85B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pVAX1Ag85B 与pVAX1Ag85A组无明显差别(P>0.05);pVAX1Ag85B 组小鼠淋巴结转移率(25.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87.5%,P<0.01)和pVAX1Ag85A组(625%,P<0.05)。结论:应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灵敏、可视化地评估 DNA 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移植瘤的疗效;Ag85A和Ag85B DNA 疫苗均具有抗肿瘤免疫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