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秀丹  黄朝梅  黄倩怡  何力 《全科护理》2023,(13):1783-1785
目的:探讨不同捏脊频次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捏脊干预每日1次,直至出院;观察组实施捏脊干预每日2次,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早产儿1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变化,达到完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1月龄时体重重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捏脊干预频次增加至每日2次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初期的体重增长,能够帮助早产儿尽早实现全胃肠内营养,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微量喂养联合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喂养耐受性、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经皮胆红素值进行观察监测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喂养耐受性较对照组明显强,减少了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微量低磅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95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治疗组)52例和早期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43例两组。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继发感染率、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不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并可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胆红素水平、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5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2007年58例早产儿为对照组,按一般综合治疗配合鼻饲喂养。于营养支持第7、14、21天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及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喂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使早产儿获得更多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间.方法 选择76例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喂养方法 ;观察组则采用微量喂养或非营养吸吮方法 .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增长(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采用微量喂养或非营养吸吮可明显提高早产儿的体重,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桢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1-188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胃癌且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2例,依患者意愿分为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肠内组和行术后肠外营养治疗的肠外组。对比观察两组胃肠道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胃肠道功能(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情况上,肠内组明显优于肠外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库捐乳喂养对低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库捐乳喂养,比较两组生长指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母乳不足的低体重早产儿以母乳库捐乳喂养可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789-791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在住院早产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例。常规组给予纯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治疗一组给予纯母乳喂养,治疗二组给予母乳+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比较三组并发症及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营养天数。结果治疗二组、治疗一组与常规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二组静脉营养天数、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实现全肠内喂养时间较其他两组更短(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早产儿配方乳协同使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比较合适,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等。结果:观察组术前1 d与术后8 d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8 d体质量及人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8 d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观察组患者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医药费、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105-4106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最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4例收住ICU的早产儿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第1天和第2天以5ml/(kg.d)的乳量喂养,第3天以15ml/(kg.d)的乳量喂养,72h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以30ml/(kg.d)的乳量逐日递增,对照组以20ml/(kg.d)的乳量逐日递增,直至达到完全肠内喂养量150ml/(kg.d)。喂养期间每天测量两组早产儿的体重,每周测量其身长、头围;矫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实验组1月时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矫正胎龄40周时的NBNA总分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在行为能力、一般评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肠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s)对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不能耐受全胃肠道营养的早产 VLBWIs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于出生2 h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肠外营养;常规治疗组49例于生后48 h开始应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案。住院期间计算出两组患儿热卡、蛋白质,监测血糖、头围、身长,住院期间定期抽血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3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分别达早产儿摄入标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9 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9 d、21 d观察组热卡和蛋白质累积丢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正常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头围、身长增长较常规治疗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均未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结论】VLBWIs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足量肠外营养耐受性好,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没有增加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09-2011年间92例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42例(肠外营养组),在术前1d及术后3d和7d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升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回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全肠外营养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免疫功能与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齐全且均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出院后的日平均体质量增长量、血清球蛋白、白蛋白、血液IgG、IgA、IgM、C-反应蛋白水平及行为发育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两组患儿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为(24.8±5.8)g,高于对照组的(17.4±4.0)g。观察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行为能力评分、原始反射评分、主动肌张力评分和被动肌张力评分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全肠外营养新生儿出院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促进其行为功能发育,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营养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使用早期静脉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治疗组)与传统静脉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早期静脉营养的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短,体重增长快,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静脉营养能更好地满足早产低体重儿的能量需求,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营养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传统静脉营养组和早期静脉营养组,各30例。早期静脉营养组从出生后第1d开始应用静脉营养,传统静脉营养组应用传统静脉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增加体重、住院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1周后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早期静脉营养组恢复体重时间、住院时间、过渡到胃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静脉营养组(P〈0.01),增加体重明显重于传统静脉营养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期间各项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静脉营养能更好地满足早产低体重儿的能量需求,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