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透析时间1~36个月,透析剂量平均8.5 L/d.通过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来评价患者的腹膜透析充分性,并观察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RRF)、体表面积、单位透析剂量(PV/S)对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 尿素KT/V和Ccr,高于平均转运组或低于平均转运组的患者明显高于高转运组、低转运组患者.RRF和PV/S,透析不充分组明显低于透析充分组,而透析时间和BSA透析不充分组明显高于透析充分组.结论 影响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为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透析时间、透析量,应根据病情变化制订合理的个体化透析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目前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原因和促进因素.方法 53例透析6月以上的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测定其血清钙、磷和iPTH水平,计算透析充分性和饮食元素钙和元素磷摄入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普遍存在血磷水平升高及钙磷乘积升高. 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水平分别与开始透析时间, 残余肾Kt/V和CCr以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相关 (P值均小于 0.05或 0.01). 丧失残余肾功能的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明显升高 (P值均小于 0.05或 0.01).血钙和血磷水平与透析Kt/V和CCr,以及饮食元素钙和元素磷摄入水平无关(P值均大于0.05).结论目前的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尤以高磷血症为突出,并随着透析的进程而有加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残余肾功能的丧失,腹膜透析液中钙离子水平偏高也具有部分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平衡试验及其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判断腹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转运能力。其中,高转运者6例(11.5%),高于平均转运者35例(67.4%),低于平均转运者9例(17.3%),低转运者2例(3.8%)。分析腹膜转运功能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在标准剂量透析状态时高转运和低转运类型的患者平均尿素KT/V及Ccr明显低于其它转运类型,在低于平均转运的患者中有残余肾功能者KT/V及Ccr明显高于无尿或少尿者。根据PET的结果,对11例患者调整了透析方案,透析效能明显改善,说明PET有助于腹透选择或调整适合CAPD患者的透析方式。同时对PET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疾病,目前在日本和台湾尿毒症的发病率已超过每100万人口1500人,而且这一数字每年以大于10%的速度增长。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不外乎肾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这三种,虽然肾移植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受肾源的限制,目前国内外仍以透析治疗为主。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透析方法,具有适应证广、血流动力学平稳、费用相对低廉、操作简单、无需借助机器、患者回归社会几率大等特点,适合我国国情。无论是腹膜透析还是血液透析,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普遍低于正常同龄人。透析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解除尿毒症症状、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peritoneal solute transport rate,PSTR)增快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且做过2次腹膜平衡试验的成年(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按2次PSTR的变化分为PSTR增快组和PSTR减慢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透析方案、用药、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输入法)筛选与PSTR增加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80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PSTR增快组48人(60%);PSTR减慢组32人(40%)。PSTR增快组与PSTR减慢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2.642,P=0.008),基线PSTR更低(t=-3.215,P=0.002)、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比例更高(χ2=3.879,P=0.04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龄(OR=0.975,95%CI:0.959~0.991,P=0.002)、基线PSTR(OR=21 455.039,95%CI:43.218~10 651 164.48,P=0.002)对PSTR增加有独立的影响,是否持续透析(OR=2.442,95%CI:0.734~8.130,P=0.146)不是PSTR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低PSTR、采用持续腹膜透析模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STR的增长。但是,持续腹膜透析模式不是PSTR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蓓茹  张静娟  于锐  田密  白瑜  吴岩  李德天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00-2102,210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状况和相关因素以及门诊随诊依从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2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根据随访率将患者分为随访情况较好组和随访差组,分析随访差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预后。[结果]162例患者中位随访率是84%,其中随访好组98例(60.49%),随访差组64例(39.51%)。随访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到医院距离远(占35.94%),经济条件不允许(占17.19%),还有部分患者嫌麻烦(占26.56%)和认为没有必要(18.75%),另外有18.75%的外地患者受到医保政策的限制,在当地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腹膜透析操作方式中并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访好组男性及仍从事工作患者的比例要高于随访差组,本地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随访差组( P =0.002)。随访差组患者的住院率要明显高于随访好组( P <0.001),而退出率,无论是死亡还是转血液透析者也明显高于随访好组。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及退出患者腹膜透析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膜透析部分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门诊随访依从性差,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应针对性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门诊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存质量评估的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主要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为KDQOL-SFTM量表与WHOQOL-100和WHOQOL-BREF量表,影响因素中人口学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相关因素有并发症、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腹膜运转功能,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认为腹膜透析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53-1155
【目的】初步探讨可能影响早期腹膜透析(PD)患者壁层腹膜间皮下致密层(SCZ)增厚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2例透析时间在6~48个月之间的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PD患者进行重复腹膜活检,比较患者透析前后SCZ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糖尿病、腹膜炎发作次数以及残余肾功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平均透析时间为(20.1±9.5)个月,透析后SCZ平均厚度为(262±79)μm,显著高于透析前的(177±47)μm(P〈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透析后SCZ厚度较透析前分别增加66.4%和39.3%(P〉0.05),不同腹膜炎发作次数患者透析后SCZ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后患者SCZ厚度平均增加49.1%,其与患者的透析时间和透析前后残余肾功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透析时间以及透析后残余肾功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非频繁腹膜炎发作的早期PD患者,患者残余肾功能和透析时间是影响患者腹膜SCZ增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长期腹膜透析(≥1年)患者疲乏状况,分析引起或加重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不同因素提出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的建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随访的72例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及随访问卷、中文Piper疲乏量表),调查患者的疲乏状况。结果72例患者的中文版Piper疲乏量表(RPFS)总得分为0~181.06分,平均(91.96±59.4)分,中位数为108.02分。57例(79.2%)患者存在疲乏,其中轻度疲乏8例(11.1%),中度疲乏27例(37.5%),重度疲乏22例(30.6%)。影响疲乏的因素有年龄(P=0.004)、透析龄(P=0.004)、腹透独立性(P=0.037)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P=0.047)。结论护理工作者应注意测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疲乏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于年龄、透析龄、腹透独立性、并发症的评估,给予个体化护理,从而尽可能减轻患者疲乏状况,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CAPD患者40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给予评价判断,根据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测定3组患者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胆固醇(CH),以及进行腹膜溶质转运特性测定分类。对比3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测定40例CAPD患者营养良好25例(62.5%),轻中度营养不良10例(25%),重度营养不良5例(12.5%)。3组间Scr、ALB、PA、CRP、CO2CP、CH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患者中,低转运、低平均转运有22例,占88.0%,高平均转运仅3例;15例营养不良(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中,高转运和高平均转运患者13例,占86.67%,低转运、低平均转运各1例,两组腹膜平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非常高,且腹膜转运类型大都属于高转运以及高平均转运类型,Scr、ALB、PA、CRP、CO2CP、CH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纠正,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且规律随访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腹膜透析龄、胃肠道功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开展腹膜透析的结局和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开展腹膜透析时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和结局信息,分析筛选出现终点事件即退出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最终共筛选纳入研究对象113例,其中男性70例(61.95%),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结果。方法取腹膜透析液两管,一管行常规分析,包括有核细胞计数和沉渣细胞分类,另一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65例患者中37例表现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占56.9%;45例患者送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2.2%,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0.0%,其次为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17.8%和15.6%;35例腹膜炎患者有8例表现为顽固性腹膜炎,2例出现腹膜透析液性质改变,其转归情况明显差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以细菌性感染多见,因此对腹膜透析液进行细胞学常规和病原学相结合的分析,能及时了解透析情况和变化,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和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分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161例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体重指数和实验室检查,通过饮食日记法,了解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龄呈正相关,与工作状态、DPI、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受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重视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并探讨影响NT-proBNP水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透析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终末期肾病进行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MHD组及MPD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超声心动图及相应临床参数,分析并探讨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 MHD组NT-proBNP水平、右心房横径、24 h尿量、C反应蛋白(CRP)与MP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0.417,P均<0.01),与透析龄、右心房横径(RA)、左心房前后径(LA)、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DS)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3、0.247、0.288、0.341,P均<0.05);NT-proBNP与CRP呈正相关,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广义线性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LVEF独立相关(回归系数为-640.641,P<0.01),与其他因素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较MPD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MHD患者右心房横径较大,残余尿量较少,微炎症状态有关。维持性透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FF独立相关,NT-proBNP可作为评估维持性透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中心150名临床情况稳定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PA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鉴别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PAD与非PAD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比较显示在糖尿病状态、心脑血管病史、舒张压、脉压、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CRP)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而成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AD的决定因素,临床上营养状况较差和(或)有炎症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预防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庆烽  孙玲华 《中国血液净化》2006,5(7):361-362,376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中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可能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66例腹膜透析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iPTH水平,当血清iPTH水平高于300ng/L时使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并每月测定血清iPTH。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有32%的患者存在持续性低PTH血症,有42%的患者出现暂时性低PTH血症。持续性低PTH血症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暂时性低PTH血症(P=0.024),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20)。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低PTH血症发生率较高,且与营养不良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在使用活性维生素D时应高度注意导致低PTH血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透析中心的PD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血压、容量,采用大动脉僵硬度测定仪测定脉搏波速度(PWV),测定血清学指标。根据PWV的均数分为高PWV组(80例)和低PWV组(85例)。结果高PWV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收缩压(SBP)、脉压(PP)、细胞外液(ECW)、体重标化的ECW(ECW%)、E/T、E/I、PWV均明显高于低PWV组(P〈0.05),而在血自蛋白(ALB)、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低于低PWV组(P〈0.05)。高PWV组男性患者的比例略高于低PWV组,但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PWV与年龄、SBP、PP、ECW%、E,T、E/I、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SRD的病因(糖尿病肾病)、SBP、E/I均是PWV的预测因素(r^2=0.556,P〈0.001)。结论PD患者表现更高的动脉僵硬度,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状态、容量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