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春立  杜智  王毅军 《肿瘤》2005,25(3):297-297
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称为恶性胆道梗阻,本科收治一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术前出现肝内胆管自发破裂,现将其诊治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胆管支架和(或)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30d内死亡原因及手术有关的近期并发症,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107例恶性胆管梗阻者实行经皮经肝穿刺担管支架和(或)引流术,术后30d内共死亡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瘤3例,胆管癌5例,死亡率为11.2%。结果 12例恶性胆管梗阻者,9例放置胆管支架,其中5例同时置引流管;3例仅置胆管引流管。手术后10例胆管梗  相似文献   

3.
林钧华 《肿瘤》1994,14(1):50-50
胆管细胞性肝癌18例分析林钧华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胆管细胞性肝癌(cholangiocarcinoma)临床特征有别于肝细胞癌,现将我院4年间收治的18例胆管细胞癌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987年1月~1990年12月经肝...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DSA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嵘  王建华 《中国肿瘤》2000,9(9):425-42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DSA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CT、MR、超声心动图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7例肝动脉造影均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瘘和肝静脉癌栓,右心房内可见肿瘤染色,6例右心房癌栓和所有肝静脉癌栓一样见较明显的“线条征”。2例经肝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3例合  相似文献   

5.
伍海翔  朴雯雯  杨薇  谭波  王碧珍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4):418-420,I0003,I0004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成像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60例接受过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临床确认(综合各种影像包括增强CT/MRI/DSA、实验室检查、治疗性诊断、1年以上随访)证实的胆管梗阻病例。结果:超声造影均获得满意图像;对37例恶性梗阻患者均正确诊断;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梗阻符合率为100%(37/37);良性梗阻患者23例,正确诊断22例,1例胰头炎性肿快误诊为胰头癌;超声造影诊断肝外胆管良f生梗阻符合率为96%(22/23)。超声造影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梗阻符合率为98%。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道梗阻鉴别的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共80例肝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两组,治疗组(康莱特+介入化疗栓塞)与对照组(单纯介入化疗栓塞)各40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Karnofsky评分、血生化指标及近期疗效,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临床症状改善、抑制肿瘤瘤体生长、体重增加、Karnofskv评分提高、减轻介入化疗骨髓抑制毒性反应(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增加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康莱特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栓塞后毒副反应,在提高综合疗效方面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3)冯懿正,彭志毅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病程发展快,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旦发现多属晚期,对这些病例又往往缺乏有效措施,疗效很不满意。近几年来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TAE)发展迅速,对大多...  相似文献   

8.
动脉介入加外放射与单纯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先花  张建旭 《浙江肿瘤》2000,6(3):186-186
通过60例原发性肝部随机分成30例介入加入放射组与30例单纯外放射治疗组的研究,发现前组生存率高于后组,因此认为介入加外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肝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手术的改进,其1年、3年生存率明显得到提高,然而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疾病已到晚期,仅有小部分病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改善症状和延长寿命,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癌介入治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合理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000例以不同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理、生化、影像及生存率等临床因素,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及优缺点结果经导管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常规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化疗(C-TOCE)比较,前者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大,对非癌肝组织的损害较C-TOCE轻,生存率优于C-TOC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栓塞治疗可起到杀死残余癌灶的作用,对非癌肝组织未造成明显损害,生存率较单纯栓塞明显提高。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或提高生存率。结论肝癌的介入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和类型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是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3年98例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疗效.[结果]手术切除88例,切除率89.8%,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6.3%、29.0%、35.3%;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8%、72.5%、60.8%和41.7%.无水酒精注射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除组(P<0.01),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应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求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合理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000例以不同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理、生化、影像及生存率等临床因素,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及优缺点。结果经导管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常规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化疗(C-TOCE)比较,前者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大,对非癌肝组织的损害较 C-TOCE 轻,生存率优于 C-TOC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栓塞治疗可起到杀死残余癌灶的作用,对非癌肝组织未造成明显损害,生存率较单纯栓塞明显提高。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或提高生存率。结论肝癌的介入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和类型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是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成本-效果比。方法调查广东省三家医院95例实施经皮穿肝胆总管支架置入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61例置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支架组),34例置入10F 塑料内涵管(内涵管组)。所有患者均回访至死亡或至少术后1年。用 Kaplan-Meier 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及支架开通率,并计算两组的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 rations,CER),即 CER_(中位生存期)=总成本/中位生存期,CER_(中位开通期)=总成本/中位开能期。结果两组总成本无差异,分别为53177±3139元和43564±4950(P<0.05)。支架组的 CER_(中位生存期)=237.4元/d、CER_(中位开通期)=231.2元/d,低于内涵管组(分别为 CER_(中位生存期)=452.6元/d、CER_(中位开通期)=472.9元/d。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内涵管。  相似文献   

15.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2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果 共置入55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2例各置入2枚胆道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显著差异(P=0.021,P=0.018),支架置入后行TACE者中位生存期(39.2周)明显高于未行TACE组(17.3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支架治疗对解除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瘘口部位、大小及肿瘤染色情况,采用明胶海绵和(或)无水酒精和(或)聚乙烯醇(PVA)封堵瘘口并行碘油化疗栓塞,观察其疗效。[结果]28例完成碘油化疗栓塞(TACE),其中23例一次封堵成功,5例因有多发瘘口,反复栓塞,仍有少量瘘口不能完全封堵。4例因瘘口大,同时有门静脉主干瘘,仅行化疗灌注(TAI)。在后续介入治疗中发现,瘘口封堵成功者,9例瘘口重新开通或有新的瘘口出现,3例再次封堵瘘口后成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75%、78.13%、37.50%。[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术中有效的封堵瘘口能为肿瘤的碘化油栓塞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可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肝癌介入治疗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辛  刘海泉 《中国肿瘤》2001,10(9):533-535
本文就肝癌介入治疗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碘油用量,化疗药物用量、疗效评价、肝癌合并AVS、APVS的治疗、老年肝癌的介入治疗、DSA在肝癌诊断上的意义等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8.
潘少辉 《肿瘤学杂志》2003,9(4):215-217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恶性葡萄胎(以下简称恶葡)的价值。[方法]自1989年10月~1992年12月对12例毒葡病人进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化疗栓塞,并进行短期及长期疗效观察。[结果]12例恶葡病人介入治疗后全部存活,6例再妊娠后正常生育。[结论]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可提高疗效,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条对子宫动脉远端末梢和近端主干的双重栓塞可进一步提高效果;化疗药物经动脉内给药可保留生育能力,但对致畸率的影响要做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9.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吕朋华  王杰 《肿瘤学杂志》2003,9(4):227-230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单纯动脉内灌注抗癌药效果差,各种肝动脉栓塞术尤其是使用同轴导管作超选节段性治疗是介入治疗的主流;一些非血管介入方法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等以及合理的综合治疗也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20.
肝癌合并肝功能不全介入治疗3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功能不全介入治疗的相应对策。[方法]1993年7月~2001年10月间350例肝癌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依据异常指标的不同分为四组:A组谷丙转氨酶(sGPT)大于120U/L,129例;B组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TBIL)50μmol/L~300μmol/L,51例;C组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超过17秒,50例;D组有A、B、C组两种以上情况的120例。对sGPT升高、PT延长的患者都经药物治疗sGPT<100U,PT<17秒后行超选择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直接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然后比较介入前后肝功能及肿瘤情况并随访4组的生存情况。[结果]4组介入治疗后都有一过性肝功能轻度损害,B组黄疸指数多数有下降,4组的肿瘤基本上有缩小;4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3.0)个月、(9±2.3)个月、(9.3±2.6)个月、(8±1.5)个月。[结论]针对肝癌合并肝功能不全急性指标异常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