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行膀胱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猪小肠黏膜下组织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和TGF-β1的表达及变化,单纯大鼠黏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第2周时SIS框架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第4周时SIS框架上可见平滑肌纤维;第10周时已可见明显的平滑肌肌束。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bFGF术后第1周即有少量表达,第6周达高峰;TGF-β1术后第1周有表达,第4周达高峰。在对照组,bFGF和TGF-β1术后均有少量表达,但未形成明显的高峰期。结论异种SIS组织行膀胱修复过程中bFGF和TGF-β1在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椎间盘退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至2006年手术切除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病变组)及10例因外伤手术切除椎间盘的正常间盘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标本中bFGF、TGF-β1的表达.结果 病变组椎间盘组织bF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FGF、TGF-β1在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0.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清洁级大鼠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R(粤)2004-0011,粤监证字2004A089),三四周,大约50g。实验方法:①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②取第3代骨髓间质干细胞,以1×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和六孔板中,24h后换液并分组:对照组:仅仅更换培养液;5-氮胞苷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新鲜培养液;5-氮胞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10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更换含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d换液1次,前2组换完全培养基,后2组分别换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完全培养基。③30d后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转录因子GATA-4、结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心肌肌钙蛋白,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跳动情况。结果: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鉴定:原代培养大鼠骨髓质干细胞3d后镜下可见有细胞贴壁,形成克隆,七八天长满,随着换液和传代,细胞逐渐纯化,第3代细胞形成均一的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44、CD29表达阳性,CD45、CD11b表达阴性。②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或5-氮胞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30d后,有部分细胞心肌肌钙蛋白表达阳性,GATA-4和结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镜下观察5-氮胞苷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所诱导细胞变细、胞体伸长,呈心肌样细胞跳动,并较其他两组明显,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体外有协同5-氮胞苷促进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1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7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和bFGF的表达,随访观察发生转移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 PTTG及bFGF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高表达者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且PTTG及bFGF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PTTG及bFGF参与乳腺癌的形成及发展,其表达高低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在标本中对其行半定量分析可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PTTG蛋白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组PTTG蛋白和b-FGF表达较非急性白血病组明显升高,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在急性白血病组中,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与初发的病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PTTG蛋白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PTTG蛋白和b-FGF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这提示PTTG蛋白与b-FGF的检测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PTTG与b-FGF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丽君  丁焕文  王捷  郭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98-100,i000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177;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177;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bFGF和TGFβ促进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45分钟组、再灌注6小时组及再灌注24小时组。bFGF和TGFβ基因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染色方法测定。结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内源性bFGF和TGF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于再灌注6小时达峰值,24小时有所下降。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和TGFβ的表达,可能是严重创伤后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小肠黏膜下层不存在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异种移植中常见的排斥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工真皮替代物.目的: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日本大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通过pCDNA3.1质粒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转染后的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WesternBIot检测pCDNA-bF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果,并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迅速,呈长梭形,形态良好.细胞的表面抗原CD90、CD44有阳性表达,而CD45为阴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稳定表达,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中生长良好,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肾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6例正常肾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膜联蛋白-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5.00%和81.2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9%,45.00%和25.00%(P<0.05).肾癌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联合检测膜联蛋白-1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促进ECM合成,导致肝纤维化[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方面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微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青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老龄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法分组,分别分为假手术组、缺血(I)3 h及I/R 1、3、6、12 d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场面积比、bFGF和TGF-β1的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结果 青年组MVD于I 3 h开始增加,I/R 6 d达峰值,持续增高至I/R 12 d;老龄组MVD自I 3 h持续降至I/R 12 d.青年组微血管场面积比于I/R 1 d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 d明显增高;老龄组微血管场面积比于I/R 1 d达峰值后逐步下降.老龄假手术组MVD(个)较青年假手术组增高(6.88±1.60比5.50±1.53,P<0.01),老龄I/R 1、3、6、12 d组MVD、微血管场面积比较青年组同期降低.青年和老龄组bFGF、TGF-β1蛋白表达均逐步增强,I/R 3 d达峰值后逐步减弱.老龄假手术组及I 3 h、I/R 1、3、12 d组bFGF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青年组同期(176.80±5.10比172.82±1.53,171.81±2.43比167.85±2.41,167.99±5.51比164.90±2.15,152.98±4.11比150.75±1.11,165.67±3.55比161.73±1.29,P<0.05或P<0.01);老龄假手术组及I 3 h、I/R 1、3、6、12 d组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均低于青年组同期(182.69±3.12比176.13±4.08,176.89±2.30比170.56±7.47,171.74±2.70比165.43±2.91,157.17±5.20比150.43±4.28,161.72±4.81比155.37±2.92,167.69±2.18比160.28±3.59,均P<0.01).青年和老龄组TGF-β1 mRNA表达于I/R 1 d达峰值,随后均逐渐减弱.老龄假手术组和I 3 h、I/R 3、6、12 d组TGF-β1mRNA表达(灰度值)均较青年组同期降低(176.51±9.52比169.09±5.08,176.75±5.74比165.36±4.78,177.33±5.68比165.25±8.14,178.46±4.91比170.51±4.29,203.95±4.51比181.98±5.59,均P<0.01).结论 老年脑I/R损伤后脑微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减弱,其机制可能与促血管生长因子bFGF、TGF-β1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减弱有关,增龄因素可能是导致上述因子表达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1(annexin-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和bFGF的表达,分析annexin-1、bF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级及不同病理组织间的关系。结果:在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2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annexin-1的表达率分别为29.8%、31.8%、100%;bFGF的表达率分别为65.7%、36.4%、30.0%。二种标记物在3组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nexin-1在正常膀胱上皮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均显示为表达明显下降。bFGF的表达与annexin-1相反。联合检测annexin-1、bFGF有望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道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与规律,探讨这两种因子基因表达变化与肠道修复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6小时与24小时动物模型,用原位杂交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两种因子mRNA表达水平、定位及时相变化。结果:在正常小肠粘膜,bFGF与TGFβ的mRNA表达均为弱阳性,主要位于小肠绒毛的固有层。缺血45分钟,小肠粘膜bFGFmRNA的阳性信号消失,而TGFβmRNA的表达量却明显增加;再灌注6小时与24小时,两种因子mRNA表达量接近于伤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肠道内源性bFGF与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与创伤本身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后期组织修复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将3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生理盐水组(B组)和癫痫模型组(C组)各18只,A组不处置,C组大鼠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癫痫模型,B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A组大鼠处死,B、C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及3、7、14 d时各处死3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FGF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海马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A和B组海马区发现有bFGF蛋白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C组低(P〈0.05);C组癫痫发作后6 h海马区bFGF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bFGF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结论:bFGF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呈规律性表达,以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为主,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bFGF可能对癫痫后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分布非常广泛,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将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储脂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分泌TGF-β1和bFGF,从而调节自身的增生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产量,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止术后的应用。,方法将84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贝复舒液组)和对照组(凡士林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凡士林纱条行鼻腔填塞,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鼻中隔黏膜水肿、鼻中隔黏膜粘连、鼻中隔穿孔)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比71.4%,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比28.6%,P〈0.01)。结论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行鼻腔填塞可以有效地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避免了鼻腔粘连,降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这种变化与肺损伤后修复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缺血45分钟、缺血45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24小时与48小时5组。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内源性bFGF与TGFβ在不同受创条件下肺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正常肺有少量bFGF与TGFβ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肺泡上皮细胞与微静脉内皮细胞。缺血45分钟与再灌注损伤早期,肺组织bFGF与TGFβ表达增加,以伤后6小时为甚,以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最为明显。伤后24与48小时随着肺组织结构恢复,两种因子表达量已恢复至正常。结论:肺间接受创后bFGF与TGFβ两种生长因子表达量增加是对创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将有利于机体在受创后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肾间质病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关系密切,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在肾脏的纤维化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但研究的最多和最为成熟的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另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也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正性调节因子,它们在致纤维化中的单独或联合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