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108例急性胸痛1~8 h入院患者,并按有无心电图Q波改变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有Q波改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年龄45~72岁;对照组75例,无Q波改变,年龄40~75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检查同时采血,用一步免疫显色法检测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试剂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敏感性只有 5 0 % ,1/ 3的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同时由于酶学检测的局限性 ,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的病例 ,其诊断价值受到影响 ,常造成临床上处理不当。为此 ,我科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开展了肌红蛋白(Mb)与心肌肌钙蛋白T(Tn -T)的检测 ,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比较 ,Tn -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特异性显著高于Mb和CK -MB。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5例均为急性胸痛 1~ 12h入院的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Q波AMI组 (观察…  相似文献   

3.
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临床危重症之一 ,及早明确诊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Q波型AMI临床诊断较容易 ,而非Q波型AMI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不典型 ,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肌酶学改变方能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我院近几年治疗的 19例非Q波AMI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1.1 临床症状 :持续胸闷、胸痛时间超过 30分钟 ,并伴有大汗、晕厥等症状。1.1.2 心电图表现 :S -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大于或等于 2mm ,伴或不伴T波倒置 ,持续时间超过 2 4小时 ,ST -T有动态演变 ;单纯T波对称性倒置大于或等于 1mm ,不伴S-T段移位 ,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162例AMI患者,106例心电图出现Q波者为A组,56例心电图未出现Q波者为B组。分别于发病后1~3h、4~6h、7~9h、10~12h进行cTnI检测。结果A组AMI患者1~3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1.89%,4~6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99.06%,7~9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100%。B组AMI患者1~3hcTnI检测无敏感性,4~6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32.14%,7~9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76.79%,10~12hcTnI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结论对于心电图出现Q波的AMI患者,发病后4~6h为cTnI检测的最佳时间,而对于心电图未出现Q波的AMI可疑患者,则应于发病后4~6h开始进行cTnI检测,如为阴性,则应每隔3h重复cTnI检测,直到10~12h,如仍为阴性,方可排除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在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扩大化,本文对11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诊断作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1)心肌梗塞组,共62例,男57例,女5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5.7岁,诊断按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梗36例,陈旧心梗26例,2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脂血症者40例。(2)典型心绞痛组21例,发作时有心电图ST-T改变,其中4例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者8例。(3)不典型胸痛组,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41岁~73岁,平均年龄54.3岁,心电图无特殊改变或非特异性T波改变,其中5例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均正常。(4)心律失常组,共13例…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和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76年,WHO和一些心脏病学术组织共同提出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三条标准,即胸痛症状、心电图异常(出现Q波或ST段抬高)以及有关心肌酶标志物的改变,符合其中的两条即可诊断为AMI。临床实践发现,AMI病例中约40%的胸痛症状不明显,约25%的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心肌酶标志物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年5月至1999年3月间94例AMI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酶学诊断AMI94例,男82例,女12例。年龄28~86岁,平均(61.7±10.8)岁。梗死部...  相似文献   

8.
李靖 《甘肃医药》2013,(2):120-121
目的:通过观测老年人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发现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8例老年人异常Q波病例(年龄均≥62岁),进行临床诊断并结合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经检查总体分成两组,即非梗死性Q波组和梗死性Q波组。非梗死性Q波组128例,其中又可分为异常Q波21例,位置性Q波93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4例。梗死性Q波组20例,其中又可分为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ST-T太高动态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13例。结论:针对老年异常Q波患者应对其实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等各方面分析诊断,将非梗死性Q波排除在外,其余的Q波都应让其进行紧急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1年2月~2000年6月间,共收治6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现将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全部病例系我科住院患者,符合WHO诊断AMI标准[1].有典型胸痛、肯定性心电图和肯定性血清酶改变57例,有典型胸痛、不肯定电心电图改变(T波对称性倒置)、肯定性血清酶改变2例.无胸痛6例,表现传导阻滞和休克、肯定性心电图改变2例,表现心律失常或心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各2例.根据入院时间、治疗情况分为常规及治疗二组.1991年2月~1995年12月26例为常规治疗组,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65.08±11.17(42~83)岁.1996年1月~2000年6月39例为综合治疗组,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65.59±12.13(40~92)岁. 1.2 治疗方法 1996年前26例均未溶栓,采用常规心梗治疗(镇痛、镇静、硝酸甘油、阿斯匹林、巯甲丙脯酸、1.6二磷酸果糖).1996年后39例除采用常规心梗治疗外,15例早期溶栓、其余病例因各种禁忌症而未溶栓.该组中有32例采用抗凝治疗,22例加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91年2月~2000年6月间,共收治6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现将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全部病例系我科住院患者,符合WHO诊断AMI标准[1].有典型胸痛、肯定性心电图和肯定性血清酶改变57例,有典型胸痛、不肯定电心电图改变(T波对称性倒置)、肯定性血清酶改变2例.无胸痛6例,表现传导阻滞和休克、肯定性心电图改变2例,表现心律失常或心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各2例.根据入院时间、治疗情况分为常规及治疗二组.1991年2月~1995年12月26例为常规治疗组,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65.08±11.17(42~83)岁.1996年1月~2000年6月39例为综合治疗组,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65.59±12.13(40~92)岁. 1.2 治疗方法 1996年前26例均未溶栓,采用常规心梗治疗(镇痛、镇静、硝酸甘油、阿斯匹林、巯甲丙脯酸、1.6二磷酸果糖).1996年后39例除采用常规心梗治疗外,15例早期溶栓、其余病例因各种禁忌症而未溶栓.该组中有32例采用抗凝治疗,22例加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肌梗死(AMD的诊断中,以往临床一直把心电图Q波改变和酶学检测视为重要指标,但有关资料显示心电图敏感性只有50%,而酶学检测也有其局限性,对部分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诊断价值较低,常造成临床治疗不当,为此我科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肌红蛋白(Mb)和心肌钙蛋白Ⅰ(crn—I)的检测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心律失常致死的数量已减少,而在AMI的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变得更加突出。所以,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本科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诊断AMI抢救成功的并发症左心衰竭的6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5.6岁。前壁(包括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38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7例,前壁+下壁4例,非Q波型3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CCU病房中除了接受AMI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全部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居多。41例不典型AMI患者中有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 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最终治愈率达95.12%(39/41),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AMI的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探讨心电图伴有J波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住院期间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7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改变的为J波组共62例,无J波的作为对照组共65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电图显示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胸闷、胸痛、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心血管事件较无J波组多(P<0.05)。结论:心电图显示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ST段抬高与压低 ,Q波与非Q波 )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它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 ,为一连续性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有不同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将低分子肝素用于临床治疗中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依照 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标准和《现代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部分章节[1] 。诊断必须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 :①胸痛或不适的临床表现。②连续的心电图演变。③心肌标志物的升高或降低。1 2 观察对象 :选择 1999年元月~ 2 …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人 《医学文选》2000,19(3):346-347
我院1991年1月至1999年10月诊治急性心肌梗塞(AMI)6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9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8例。1.2 诊断依据 (1)病史:可有典型或不典型心梗症状;(2)心电图:Q波型心梗(QMI)有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天以上演进性损伤电流;而非Q波型心梗(NQMI)仅有持续1~2天,ST段和T波变化,QRS电压较前降低,但无异常Q波。(3)血清酶:有血清酶曲线变化。本组患者均符合上述两者以上。梗塞2次7例,梗塞3次1例。再梗距初梗时间:3年内6例,9年、10年各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依据心电图(ECG)有无Q波,可分为Q波心肌梗塞(QWMI)和无Q波心肌梗塞(NQWMI)。NQWMI是指ECG上无病理性Q波出现,而持续表现为ST-T改变和血清心肌酶浓度增高及缺血性胸病至少30min以上的AMI。鉴于ECG上缺乏特征性的Q波变化,易造成AMI的漏诊。本文对我院收治的NQWMI患者25例进行分析,井与同期QWMI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索NQWMI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4年1月~1990年11月收住院治疗的AMI患者217例,其中NQWMI25例(11.1%),男16例,女9例;年龄39~85岁(平均62.53岁)。  相似文献   

18.
马旭  马陟 《中国医学创新》2007,(11Z):146-14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后果,临床上根据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演变特点及血清酶学测定,诊断一般不困难,但是大约32%的AMI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心肌酶学改变,容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不典型心肌梗死15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8,30(8):1152-115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9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两者临床有区别,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征为:(1)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且常伴发热,Ⅲ°房室传导阻滞及阿-斯综合征发生率较高。(2)心肌酶谱一般呈轻至中度升高,尤其是CK-MB甚至可在正常范围,心肌酶峰不显著,CK峰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均明显低于AMI组(P<0.01)。(3)心电图损伤性改变显著,病理性Q波常呈一过性可逆性改变,多数呈QS或QR型,经适当治疗一般2~3d内消失;而AMI组多数呈qR型,且病理性Q波逐渐加深、加宽、范围扩大或出现等电位性Q波。(4)ST段抬高和无对应性ST段压低。(5)病理性Q波与ST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状动脉阻塞来解释心电图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AMI可根据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等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提高临床上医生对这类患者诊断的认识.方法 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心电图室发现的3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表现为胸痛胸闷、头痛、恶心,平均发病后3~8天就诊.心电图检查发现单纯下壁AMI8例,下后壁合并右室AMI8例,前壁AMI5例,前间壁AMI7例,非Q波AMI6例.其中2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7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双支病变、8例为三支病变.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胸闷和胸痛之外,还有腹痛、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接诊时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