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有9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拐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胰体部,首先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在肿瘤右侧切断胰体,胰头侧残端套索缝合包埋,胰体侧缝扎牵引.游离脾动、静脉,将两血管从肿瘤上分离,如分离顺利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如不能将其分离则在胃短血管右侧胃网膜左动脉右侧切断脾动、静脉,保留血管弓,以保证脾脏的血供.如肿瘤位于胰尾部,切开胰体、尾部上下腹膜,游离胰尾部,将脾血管在脾门处上下游离,游离成功则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否则同上方法行切断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血管分离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Kimura法实施的18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Kimura手术,手术时间136~220 min,平均170 min,出血量50~450 mL,平均18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1 d,平均9.6 d,术后病理均为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10例患者术中使用5-0的Prolene线缝合脾静脉或脾动脉裂口。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胰瘘,其中A级胰瘘8例(44.4%),B级胰瘘2例(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Kimura法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完善的术前准备、娴熟的腔镜下操作技术和配合能力,尤其是掌握脾血管分离和缝合技巧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病变行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对我院200r7年3月至6月间收治的3例胰腺体尾部病变患者.施行保留脾脏与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中仔细解剖胰腺体尾部,显露牌动静脉,不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游离脾脏.术后在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并发胰瘘1例、并发创伤性胰腺炎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尤其是儿童患者,本手术应作为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9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方法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7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不适合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Ƣ�������β�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体尾部与脾血管及脾脏关系密切,传统的胰体尾切除术,理所当然的切除脾脏。故有人将其认为是一个解剖单位。正常的脾脏被切除,称为“无辜性脾切除”。当脾脏抗感染及抗癌肿的功能被确认后,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80年代起,各种保留脾脏的手术兴起,其中胰体尾部良性病变需要行胰体尾切除时,如何保留脾脏令人关注。基于对脾脏血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与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6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结果本组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合并右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左卵巢畸胎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手术时间140~265min,出血3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9d,无胰漏发生。随访1—31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病理诊断:潴留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应首选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990年6月~2003年8月,我院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缝扎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胰体尾(保脾)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远端胰腺肿瘤患,施行胰体及胰尾部分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脾脏的可能性。方法 在腹腔镜下,仔细分离胰体及胰尾部位与脾脏相关的血管,在原位保留与脾脏相连的胃短血管,为保留脾脏及完成胰腺体部及尾的切除创造条件。结果 本组11例中,除l例因胰腺癌灶的局部侵蚀,病变较重,无法分离脾门区血管,另l例因肥胖而被迫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胰腺的部分切除及保留脾脏的手术,随访平均30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位于胰腺体部或尾部的良性肿瘤患,有选择地在腹腔镜条件下进行胰腺体尾部的部分切除手术并保留脾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21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30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2例,胰尾部18例。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腺中段切除术2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8例(联合肺叶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切除术14例,保留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式。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施行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10例。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地按此术式完成胰体尾切除;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7-15d。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本术式避免了损伤脾脏和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体尾部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胰腺体尾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男16例,女9例。上腹饱胀不适及腰背部疼痛为最主要的症状。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体尾+脾+胃部分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9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3例,胰腺节段切除3例,肿物局部切除1例,其余行肿瘤活检术。结论对胰腺体尾部肿瘤,应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恶性肿瘤强调根治性,良性肿瘤则应强调保护周围脏器和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施行的17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未能成功保脾,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各3例;11例患者成功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行脾动脉修复,1例行Warshaw法保脾);5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保脾(1例中转开腹).保脾成功组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发生胰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到3年,均无脾血管栓塞、脾梗死、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胰体尾部良性疾病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1999年,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移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6月,对26例胰腺体尾部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术前25例诊断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1例不除外恶性,肿物中位直径5cm(1.2~10cm)。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0例保留脾动静脉,5例未保留脾动静脉),10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既往行胰体尾及脾切除者行胰体部切除。手术中位时间268.5min(129~400min),中位出血量100ml(50~8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d(6~21d)。无胰漏或脾梗死发生,2例包裹性积液,均保守治疗治愈,1例引流管口感染。26例中位随访时间15.5月(1~3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1月至2008年3月行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5例临床资料.胰腺囊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外伤1例,采取先暴露脾动脉,切断胰腺,近心端胰断面间断缝合,提起胰腺远断端,于脾静脉鞘内分离结扎切断其与胰体尾间的分支,结果 5例安全地实施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无一例胰瘘发生.结论 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较大,但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和未侵犯脾血管的恶性肿瘤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