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冯黎维  童英  安婷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40-1142
目的探讨小儿脊柱结核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47例的小儿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围术期正规、全程、足量抗结核治疗,术前做好合并肺结核患儿呼吸道隔离,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合理镇痛、翻身,指导脊柱结核患儿坚持功能训练。结果46例患儿恢复良好,1例切口长期感染,窦道形成。结论积极有效做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顺利康复、防止结核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8例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探讨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有效康复锻炼对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顺利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75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要点。认为全面系统的术前术后的观察、指导及护理,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合理营养决策在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营养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室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合理营养决策干预,对干预后两组的营养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因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二次清创缝合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营养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因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二次清创缝合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营养决策对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营养风险管理,可降低其营养风险,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营养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93例脊柱结核的围术期规范化护理的方法。方法根据脊柱结核本身的特殊性,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指导、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术后监测和观察、体位指导、服药指导、功能锻炼等有效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结果该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脊柱结核手术风险大,加强规范围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配合力,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入路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不同节段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不同切口入路手术,术中做好体位护理、病情观察、抢救准备和感染控制。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中出现心搏骤停1例,抢救成功,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切口愈合好,病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8周随访,结核症状均缓解。结论:加强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是控制结核菌扩散,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5例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5例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安全管理及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28例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前有内科合并症者88例,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肺结核等。128例均在全麻下行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发生神经损伤24例,胸膜损伤23例,腹膜损伤4例;术后出现低钾血症7例,心律失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各6例,心功能不全5例,切口感染及胸腔积液各3例,窦道形成2例,呼吸困难1例,均予对症处理后安全度过围术期。128例术后结核中毒症状均消失,下肢神经功能均有1~2级改善,脊柱后凸畸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年后骨病灶全部愈合。结论脊柱结核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较多,积极的围术期评估和正确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使患者消除顾虑,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康复出院。方法调查患者术前、术后、围术期、出院前的护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掌握了脊柱结核的相关知识,住院期间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有效充分的对脊柱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的评估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性回顾分析对我中心结核病区的45例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住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干预的观察分析。结果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程长、体质差,病人的精神症状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均有影响。结论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采取各项干预措施,以增加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TP、PA、Hb水平、BMI、疾病认知评分和GSES评分均升高,SCL-9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肺结核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80例肺结核病人进行多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干预后肺结核患者在规律用药、全程用药、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几个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肺结核病人胸片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4例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对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给予保护性隔离,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合理的饮食指导.[结果]全部病人血常规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34例病人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及结核中毒.[结论]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病情较重,严格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H3R3E3Z3/4H3P3方案治疗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88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采用2H3R3E3Z3/4H3R3方案进行治疗和跟踪护理,以痰中结核菌阴转为考核指标.结果:本组2个月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率94.59%,治疗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98.20%;治疗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98.71%.结论: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遵医嘱规律、全程服药,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传染性大、病程长、并发症多且心理状况差。结论护理时应根据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扩大化护理管理在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我院确诊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接受扩大化护理管理,对两组复治肺结核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复治肺结核患者干预后的用药知识掌握度评分、用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扩大化护理管理对复治肺结核患者实施用药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用药知识掌握度和用药依从性水平,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全面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41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临床治愈30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6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肺结核患者的各方面护理,休息与体位及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病人手术后应用支具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脊柱结核手术后的病人通过绝对卧床、支具固定制动、防止脊柱扭曲,并配合药物、补充足够营养等护理。[结果]38例病人手术后能早期下地,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脊柱结核病人手术后正确使用躯干支具,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稳定脊柱,缩短病人的卧床时间,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