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疾病,1925年由Ewing首先提出,1956年Slout和Heagensen认为本病是因乳腺导管扩张所致,其特点是在导管扩张后期导管周围有浆细胞浸润,是一种病程长,病变复杂的慢性乳腺疾病,多因乳腺退行性变及内分泌紊乱造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5例经病理确诊的PCM患者的手术诊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2例、炎性包块4例、纤维腺瘤2例、PCM 7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PCM。8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和二期病灶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多次复发,最后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单纯乳房切除术。结论本病术前容易误诊,术中需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过程及其治疗体会。结果 2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20例治愈,3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渗液,愈合不佳等情况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复杂,误诊率高,易反复发作,手术切除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它与妊娠和哺乳无关[1],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晕区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2].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3].本文对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56例患者中52例治愈,4例好转,治愈率为92.86%。术后随访,3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而治愈,随诊一年无复发。其中26例行病变乳腺区段切除,5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待病灶局限后行病变腺叶切除。4例行窦道及周围腺叶切除。35例患者中有29例同时行乳头成形术。结论手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最彻底有效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09年3月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病灶清除、乳腺区段切除、瘘管切除、乳房单纯切除等外科治疗。结果50例中47例一次性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愈合,1例拒绝手术,癌变。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正确选择手术时机以及病灶彻底清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10月7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中手术69例,乳管冲洗8例,随访观察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1个月,无复发。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分型[1]为肿块型,肿块与皮肤粘连,或乳头内陷,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术前诊断很困难,应尽早手术,常规做病理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性乳腺炎62例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6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结果脓肿切开引流10例,肿块切除、象限切除43例,单纯性乳房切除7例,皮下乳房全切并行假体植入2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为乳腺癌,结合临床查体、超声、钼靶及MRI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对不同类型选择正确治疗时机及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例记录并比较不同病变部位、乳头内陷、肿块情况、细菌培养及泌乳素水平等临床特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广谱抗生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分析两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央型为主,肿块以单个肿块为主;而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周围型为主,肿块两个以上;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均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发红、局部肤温升高;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头内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细菌培养阴性率,低于肉芽肿性乳腺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时在三联抗菌药物基础上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金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 mg/次,1次/d,连续治疗7 d,然后剂量改为20 mg/次,1次/d,再连续治疗7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金片,3片/次,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乳房红肿、肿块、乳头溢液、疼痛消失时间,比较病灶最大直径、弹性应变率比值,以及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oll样受体4(TLR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红肿、肿块、乳头溢液、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灶最大直径、弹性应变率比值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病灶最大直径、弹性应变率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CAM-1、TLR4、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ICAM-1、TLR4、hs-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小金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归纳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理化检查的数据,验证其对该病是否具有确切疗效。方法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例,实验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中药内服治疗,实验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中药内服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实验组总有效率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理化检查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盾构切开术治疗32例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观察该方法对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痊愈率为84.38%(27/32),总有效率为96.77%(30/31),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53.59 d,平均痊愈时间为62.70 d。患者治疗前后乳房外形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11, P=0.28)。结论: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且能维持患者乳房的原有外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黄丸联合地塞米松片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每组57例。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片,4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黄丸,3 g/次,2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疼痛程度、超声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红肿、肿块、乳头溢液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R、乳腺肿块最大直径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应变率(SR)、乳腺肿块最大直径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oll样受体2(TLR2)、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CAM-1、TLR2、IL-37水平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 西黄丸联合地塞米松片可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和肿块大小。  相似文献   

15.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明  贾译清  储秀兰 《江苏医药》2000,26(8):593-594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病侧乳房全方位探测。结果3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51.6%(16/31),误诊为乳腺癌19.4%(6/31),未作出明确诊断29%(931)。其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型(10例);多囊型(6例);混合型(14例);强回声型(1例)。8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内有少量散在血流6例。此病与乳腺癌在声像上的不同点是:1.肿块内有无  相似文献   

16.
钱海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90+192-190,192
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30例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并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4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虽为良性疾病,但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影响,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联抗菌与激素抗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三联抗菌组和激素抗炎组,各55例。三联抗菌组采用三联抗菌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激素抗炎组采用抗生素及激素药物(广谱抗生素及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后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三联抗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36%、9.09%,明显高于激素抗炎组的80.00%、20.00%(P<0.05);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发现三联抗菌组的生活质量(QOL)和视觉模糊疼痛(VAS)评分均优于激素抗炎组(P<0.05);三联抗菌组的复发率为7.27%,低于激素抗炎组的1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菌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显著,提高了非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蒲公英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拉定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1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根据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拉定,1.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6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公英颗粒,15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8.21%(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乳房肿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肿块消失时间、通乳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PCT、ICAM-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蒲公英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拉定治疗急性乳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火针点刺、拔罐放血、中药口服综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浆乳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针点刺、拔罐放血、中药口服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乳房病情、疼痛情况、外周血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