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单核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观察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对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 ,采用改良的胰岛素抑制试验和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试验检测 3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2例正常对照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结果发现 ,高血压病患者单核细胞对内皮的粘附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1) ,且高血压患者稳态血糖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显著正相关 (r=0 .6 1,P <0 .0 0 1) ,正常对照者稳态血糖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也显著正相关 (r=0 .71,P <0 .0 0 1) ,而平均动脉压只有在两组合并分析时与单核细胞粘附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4 3,P <0 .0 0 1)。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稳态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有独立的相关关系。结果提示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使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性增强 ,这可能是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量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而单核细胞则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存在异质性,其不同表型在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等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就单核细胞表型、功能,及其与小鼠和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单核细胞在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人体中循环的单核细胞以经典、中间和非经典形式存在。单核细胞的分化受到内皮的影响,而内皮又通过机械拉伸在高血压中被激活。为了检查增加的内皮牵张和高血压对单核细胞表型及功能的作用,Loperena等将人单核细胞与汇合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一起培养,进行5%或10%的周期性拉伸;还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中验证循环单核细胞。同时量化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的主动脉和肾脏中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衍生细胞的累积情况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细胞招募与泡沫细胞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单核细胞和激活的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单核细胞在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进入内膜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在受体和胞饮介导下,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对内膜下的脂质进行摄取,脂质负荷的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的蓄积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核心.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脂血症可加速心血管疾病,尤其是As的进展。高脂血症时,循环单核细胞能吸收脂质,形成泡沫状单核细胞,改变表型,可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长期以来,单核细胞及其不同亚型对高脂血症的响应和对As的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人和小鼠的单核细胞亚型特点,高脂血症对单核细胞的影响,以及单核细胞对As的作用等,重点介绍了单核细胞通过脂质吞噬、泡沫细胞形成、巡逻以及迁移入斑块等途径影响As进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3例正常健康查体者,前者根据血压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压测量,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管腔内径和斑块厚度、性质、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中膜厚度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内膜中膜厚度在1级与2、3级高血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2、3级高血压之间比较无差异显著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在3级与1、2级高血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2级高血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内膜中膜厚度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8,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中膜厚度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单核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清道夫受体和载脂蛋白E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和清道夫受体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清道夫受体和载脂蛋白E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刺激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和清道夫受体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7-β-雌二醇可部分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THP-1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但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进清道夫受体表达的作用无明显影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明显促进THP-1细胞清道夫受体mRNA的表达,而对载脂蛋白E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研究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通过促进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以及清道夫受体的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雌二醇还可能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的促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过程的起始因素之一。该文研究了高血压对单核细胞向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这种粘附经长期L-精氨酸——一氧化氮(NO)的生理前体物质治疗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在湘雅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集4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血浆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含量、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下降、血浆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升高(P<0.05),一氧化氮水平下降(P<0.05),同时伴有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升高(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CR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给与外源性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30μmol/L)培养24h后可进一步上调CCR2的表达。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促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型糖尿病中的高血糖常与其并存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均与此有关,但这些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在细胞水平的第一步.已有人初步在糖尿病动物模型和糖尿病患者中发现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黏附性增强.本研究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以及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浓度和体重指数等与该黏附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以及天然和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用原位杂交检测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上述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表达的影响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脂蛋白对人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的蛋白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 ,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胞浆均被染成棕紫色 ,而胞浆内的脂质不着色 ,以致整个泡沫细胞区呈网架状构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显示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能显著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分别为对照组的 2 .4倍和 1.6倍。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亦显示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 ,分别为对照组的 2 .3倍和 2 .0倍 ,而天然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则不明显。由此可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和内皮细胞能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从而可招募更多的单核细胞迁入动脉内膜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碱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个二硫键,属于C-C趋化因子亚族,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也可趋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同时还调节一些细胞的功能。动脉里细胞能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并且可被氧化修饰的脂蛋白、脂多糖和一些细胞因子增强。它是引起单核细胞迁入内膜的主要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功能,以及跨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外周血CD14阳性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Chemerin对单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Transwell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人Chemerin对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重组人Chemerin能显著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跨内皮细胞迁移,并且作用随着Chemerin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黏附的单核细胞数对照组(4.00±3.37)视野,Chemerin 100 μg/L(26.75±4.57)视野,200.μg/L(32.25±16.38)视野,300μg/L (48.25±19.50)视野,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01及0.0001;迁移的细胞数对照组为(0.763±0.042) ×104个,100 μg/L组(1.17±0.153)×104个,200 μμg/L组(1.60±0.100) ×104个,500μg/L组(1.87±0.058)×104个,与对照组比较,均P <0.001;Chemerin中和抗体能显著抑制Chemerin促单核细胞黏附及迁移的作用(P<0.05).结论:单核细胞黏附以及继发迁移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组人Chemerin能显著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提示Chemerin通过影响单核细胞功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含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以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硫酸铜介导法进行氧化修饰 ,单核细胞为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 1细胞 ,趋化实验采用改良Boyden趋化室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含量。结果显示 ,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THP 1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其蛋白质浓度在 5 0和 10 0mg L时进入膜内的细胞数分别是对照组的 2倍 (P <0 .0 5 )和 3倍 (P <0 .0 1) ;雌二醇可部分抑制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THP 1细胞的趋化作用。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可促进THP 1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释放 ,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水平 ,约为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雌二醇可部分抑制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THP 1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释放的促进作用。以上提示 ,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还可能通过促进循环血中单核细胞向血管内膜层迁移和聚集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释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雌二醇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CR5亲和短肽对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短肽对单抗2D7与单核细胞结合的影响;QuantikineHumanRANTES试剂盒检测短肽与RANTES对单核细胞的竞争性结合作用;体外趋化性实验观察短肽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大鼠体内实验观察短肽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短肽能抑制2D7与单核细胞的结合;也能竞争性抑制RANTE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其IC50约为5.6mgL(3.98μmolL)。在体外,短肽对单核细胞没有趋化性(P=0.074),且能抑制RANTES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短肽 RANTES组的穿膜细胞数(23±10)显著少于RANTES组(62±1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短肽能降低单核细胞在大鼠主动脉弓部位的聚集(P<0.05)。结论短肽对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亲和作用,且短肽能抑制单核细胞对RANTES的趋化性,因而可降低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观察到主动脉内膜面出现脂肪条绞,常见单核细胞和泡沫细胞穿越内皮现象,内皮细胞肿胀,出现火山口样凹陷、泡状隆起和丘状隆起。在英退组发现脂肪条纹减少,有许多小内皮细胞出现,常见泡沫细胞穿越内皮,单核钿胞吞噬大量脂质。提示内皮细胞、泡沫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动脉硬化形成和消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单核细胞粘附分子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中存在着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其功能状态与粥样斑块的发展和破裂密切相关。循环血中的单核细胞是斑块部位泡沫巨噬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深入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单核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了解AS的病理生理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冠心病患者3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9~71(平均63.4)岁;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5~80(平均62.8)岁。对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1~69(平均60.3)岁。所有受试者近期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核因子κB活化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与蛋白激酶Cα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不同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与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核因子κB活性呈逐渐增高趋势 ,在4周时即有升高 ,其峰值出现于 12周时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 ;其三个不同时相点的核因子κB活性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可见低水平的表达 ,12周时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可见较弱的蛋白激酶Cα蛋白表达 ,主要在新生内膜 ,12周时蛋白激酶Cα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原位杂交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 4周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表达明显上调 ,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新生内膜 ,12周时则呈强阳性表达 ,表达部位以新生内膜及中膜为主。不同阶段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表达变化其分布和强度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RNA相类似。通过上述实验结果 ,结合细胞增殖调控的理论基础 ,我们推测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后 ,动脉壁血管细胞受多种因素刺激而激活蛋白激  相似文献   

19.
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管内皮对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糖尿病患者高水平的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可通过改变脂质代谢途径,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和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等促进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是,GLDL是否通过对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接诊的184例体检者,其中79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两组MCP-1表达水平及动脉僵硬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数据显示,观察组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及24 h动态血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P-1与IMT及AASI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89、0.474(P <0.05).结论 MCP-1与高血压者动脉僵硬程度密切相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